第二章 贞观十四年元日(二)
书名:大唐照相馆 分类:历史 作者:岳跃振 更新时间:2025-04-13 11:37:55
到了辰时六刻(京城时间8:30),果如袁天罡所言,阳光普洒大地。
鞭炮声仍然此起彼伏。风一吹,扑鼻而来的除了凉气,还有浓浓的硝烟味。
秦府官家秦升又来催,秦历道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临走时,我也送他一个“红袋”。
红袋里面是一两银子,当作压岁钱。
高门大户自然不缺这点银两,但是,能收到这样独一无二的礼物,他还是很高兴。
因为,在这个年代有守岁习俗,却还没有“压岁”一说。收到压岁钱,我这个“红袋”对他来说
也就别具意义。
不仅如此,这“红袋”也有点来历。
我本来想送红包,只是唐朝没有纸币,钱庄又嫌用一两一两的银子兑换银票麻烦。
所以,不得已,只能送货真价实的银子。我针线活不好,缝制红袋就有点赶鸭子上架。
一开始,我还想去秦府找人帮忙,后来又一想,秦府丧期未满三年,带着红布过去,是为大不敬。
幸好我还认识高阳公主李青黛!
这事儿对高阳而言,连小菜一碟都算不上,一根咸菜丝儿而已。
我以为找她以后,她组织几个丫鬟缝几个就行了。
没想到,她却是自己一针一线亲自动手。
送那十几个红袋过来时,她眼圈都黑了,手上可能也没少挨了针扎。
我这样推测,是因为她以前见了我,都会和我握手。这次,我主动伸手了,
她却还把手藏在暖套里,说是天太冷,就免了。
而且,送下之后,就匆匆走了,没有像往常一样,留下来一起吃她的最爱-火锅。
我想,如果高阳今天还过来的话,一定让她过一个不一样的年。
当然,希望房遗爱不要跟着过来。
他要是来了,我倒觉得没什么,主要是李青黛会不开心。
李世民有二十一位公主,要说长得漂亮,堪称大唐第一国色的,非李青黛莫属。
倾国倾城,惦记的人就多。
这常常惦记她的就有房玄龄的二公子房遗爱。
房玄龄是国之栋梁,更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其实,李世民是有意把高阳下嫁的。
联姻对双方都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偏偏高阳不喜欢平庸的房遗爱。
李世民又比较疼她,就把想法暂时搁置。
房遗爱却不管这些,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打动高阳。
有些确实是挺有意思的,据高阳所言,有一次他竟然用狗尾巴草编了一个绿环戴在头上,向高阳示爱。
高阳说她自己都被气笑了。
看他这样,以后就随他了,愿跟着就跟着吧。
我知道,还有另一条原因,房遗爱和魏王李泰走得很近。
这两年,李泰可是李世民眼中的头号红人,风头已然盖过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有另立太子的打算,早已不是秘密。
高阳和李泰比较亲近,自然明白什么人该拉拢。
“先生这春联就是写得非同凡响!”
我正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突然传来一男子的喝彩声。
不用说,肯定是李泰。
他这人总是人未至,声已到。
我赶紧出来迎接。这倒不是我趋炎附势,而是,我现在也在大唐的国土,有些时候也得随波逐流。
“魏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之至,有失远迎,请多海涵!”我行了个手礼。
“先生客气了,过年好!”李泰朗声说道。
“过年好,魏王!”我也回了句祝福。没想到,
我去年拜年说得“过年好”,李泰也学会了,而且,还用在我身上。
“先生,这对联是您的手笔?”李泰指着对联问道。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普天同庆
我回答是。李泰啧啧称赞。
其实,在我看来,挺普通的。在以前那个世界,过春节时,村里都贴这个。
“先生发明用红纸春联替代桃符,大唐迎春增添许多喜庆之色,青雀佩服之至。”
魏王弯腰施礼。
我也还礼,说了一些客套话。我知道他是面子功夫非常充足的人。
自己在形式上也得过得去。
不过,看他弯腰的幅度,我还是挺满意的。
论长相和身材,魏王差李承乾太远。
尤其是身材,李承乾修直挺拔,李泰是膀大要粗,有大肚子。走起路来,晃悠悠像一只大肥鹅。
揣摩到圣意和听到算是比较可靠的消息之后,他就越来越注意形象,总不能等到登基时,
被人指指点点,说皇帝形象不好吧。
唐朝以女人丰腴为美,丰腴和肥胖不是一回事儿。
我来到之后,还没听说有人看到肥头大耳的男男女女,就赞叹和羡慕的。
实际上,进入贞观以来,朝廷还是讲究颜值的。在长安来说,高颜值非常重要!
有当一国之君机会的李泰,就想减肥。不过,权势大,阿臾奉承的人比敢说真话的人多。
皇宫里哪有人敢直言他这是爱吃,还不爱活动所致。
我就不一样了,直言不讳给他提了意见。
也是赶上他“刚需”,一向刚愎自用的他竟然接受了。
还能基本按照我给他制定的食谱,合理化饮食。
不得不说,李泰能不显山露水,以一个皇子的姿态做到让
李世民这样阅历非凡的人喜爱,绝对有过人之处。
他知道凭他的地位和势力,我肯定不敢害他。
所以,选择了信任和坚持。
这一年多,他腰围明显减少了,走起路看着也轻便许多。
不再是鹅的形象,倒像雄鸡一样。
形象的改变让他自信不说,还有他从来没料到的附加值。
从贞观十二年开始,他就上书要组织人编撰《括地志》。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人事比较多,要想编好,需要操心和吃苦。
李世民看他变瘦了,还以为这是编撰《括地志》操心操的,心疼不得了,更加宠爱这个儿子。
于是,让他搬到武德殿居住。
这地方是权力的象征,李泰高兴地在无人处不知扭了几个来回。
李承乾却只能眼红了。
太子党和魏王党明争暗斗越来越多。
我不想卷入这个旋涡,但是,从这些日子来看,我是离旋涡越来越近。
李承乾看李泰来我这里越来越多,就想当然把我划到魏王阵营,对我就
冷淡了许多。
李承乾城府没有李泰深,喜怒哀乐容易表现在脸上。我能看得出。
李泰就难猜了,对谁都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你很难知道他在想什么。
实际上,我非常清楚,和这样的人接触多了,非常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笑嘻嘻给你倒碗孟婆汤。
不过,人家是魏王,不管喝不喝孟婆汤,我都得给他泡一杯茶。
唐朝市上售卖的茶叶,甚至皇家专供的,制作方法和后世的不一样,口感也远远不及。
在那个世界爱喝茶的好处,来到这个世界就显出来了。
春节之前,我根据后世的制茶方法加工了泾阳茯茶和紫阳毛尖,拿出来让李泰品。
李泰差点把茶叶都直接咽下去了,说他从来没喝过这么好的茶,还问我能不能卖给他几包。
我就告诉他,大过年的什么买不买的,就当送个过年礼了。
李泰也有意思,说他自己也带礼物过来了,差点忘了。
拿过来一看,是宫廷的点心礼盒。
我估计这是他府里吃不完,才带过来的。
而且,要不是我有稀罕的茶叶可送,他连这也不会给的。
嘿嘿,有意思。
不过,也不必计较,长安还是有很多人吃不饱的,我转赠吧。
也算是替魏王行个好。
我本来想着他喝完茶就走,我也好去药王那里去拜年。
没想到,他一点不着急似的,茶喝了一杯又一杯。
大概到了巳时二刻(京时9:30),门外又有车马声。
他才笑着站起来,说道:“先生,他们到了!”
我问道:是稚奴和兕子吗?”
我是九皇子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的老师,获准可以称呼他们的小名。
至于,叫李泰小名青雀,我还不能。
李泰说道:“还有另外一个人!”
我和李泰到门口一看,李治和李明达已经下来,李青黛正好掀开帘子,露出那张美人脸。
李明达看到我,边跑边喊:“先生,我会背九九乘法表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