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
书名:道士的成长 分类:灵异 作者:吟留别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7:47
昏昏沉沉中他睁开了眼,眼前是一顶木质的顶板,只觉得头疼欲裂,他挣扎着起身,扶着头,缓慢睁开眼,看见了自己身上的衣服,居然是一件长衣,不对,长衫,脑中开始混乱的记忆交错,我是谁?
猛然间,思想滚烫起来,像是气旋的撞击,两只耳朵里充斥着轰鸣声,大脑的记忆如同流水,记忆倒流,刹那间,他看到了今生,以一个外来者的旁观视角,带入者的感官,看了一场十八年的电影,当孩童睁开眼时,他看到了前身的前十八年,体验了十八年。
在一声声“生了,生了”的叫喊声中,他听到了呼唤声也发出了呐喊声,在混沌与现实中他又进入了沉眠,他被取名叫山,在咒语中意味巫法传承的意思。
出生的时候母亲便早早离去,甚至连母亲模样都没看清,父亲是个道人也是个农人,人送外号老吴,不高,一米九二左右,不壮,瘦骨却精神奕奕,两眼有神,下巴胡子连着耳鬓不长,典型的下幕式胡子,还有O型胡须,国字脸显得一身正气,总是一身道袍,有着一座小道观,依靠着香火度日。
这是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有妖魔的地方,但从出生为止他就没见过,听说过有怨,老吴说来到庙里的人中,有一些人是来求符解怨,这类人很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其他的事,还是在老吴一年中寥寥几次喝醉后才知道。
现在的皇朝是历朝,陛下为了根除妖魔新开两试道试、佛试,并任道首、佛首为左右两相,从中选举人才,委任两试中,杰出的人才,以道观、佛庙散在城镇中,依次任命为镇守、县守,降妖除魔,十九岁年轻气盛的老吴和众人虽然没能在道试入选,却因妖魔横起,自愿守护远土,于是远离家乡来到了这里,经过五年的时间才除掉了大量妖魔,这期间认识了前身的娘亲,在此地成婚生子。
而吴山就是在这无忧无虑中成长,道术只学了一门巫法内息,境界圆满,老吴因此说吴山是天才,也使得吴山日渐散漫,喜好摸鱼打猎,甚至在老吴禁止他用内息法打猎时,不愿再学习其他法术,老吴不开口,他甚至都不愿用内息法,但老吴没有责骂他,或者说老吴一直以来都是温和的人。
老吴也会时常下山贩卖蔬果,没有别的原因,就只是因为这座古镇偏僻,远离外界,连俸禄都要一年多才能送到。老吴是没有文化的,毕竟参加的是道试,他谨记来到这片土地前的拜师学习的咒语符箓。老吴却也是实诚的,道者修身,贫以正心,以至于老吴虽瘦骨在修道上却神采奕奕,老吴更是天才的,从师门记载以来是第一个二十七岁就掌握了所学道法巫山道传中仅剩的三门法术将它们练至圆满的,一招一式皆为法术起点。
山下的小镇,他可是一清二楚,自小活泼调皮,但老吴却对他十分溺爱,连苛责都没受到过,老吴忙时就把他寄养在收菜的婶婶家。老吴也在他小时候带他去过阳山山顶见过整个小镇的全貌,小镇被四山围绕像个盆地,也像个山谷,像个倒着放的四脚板凳,老吴也介绍过这一镇四山的名称。
位于中心的水镇,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人家。
蛮山在水镇北,山峦此起彼伏,怪石嶙峋,巨木林立,往西北处便是无尽山川,也时常有人沿着羊肠小道上山砍柴。
阳山在水镇西,山峰高耸入云,是四座山中,最高的山峰,道观正好处在阳山中部,山下一条河流贯穿自东北向南流去,晨时的山顶,雾气笼罩,遮住了群山的腼腆。
砚山在水镇南,是四山中最矮的山峰,也是稚嫩小儿放牛玩耍的地方。
阴山在水镇东,阳面是层层递进,错落有致的梯田,养活了整个小镇,阴面充斥着灌木杂草,稀稀疏疏。
散落在四周的乡寨,为水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阳山并不是无趣的,在这座老吴所称的阳山上,发呆看着蓝天白云,穿行在密林里打猎,探寻曲径通幽,时不时光顾山下的小河,斗一斗那小鱼,住着破旧的道馆和几亩菜田,香客频频来访,早起练功,下午打发时间,前身就这样平静的度过了十八年。
思绪回转时像是浮出了水面,呼吸不畅的他,用力的长吁了一口气,,闭上眼睛想了很久,头疼逐渐缓解,眼前的光景不在模糊。
那我现在还是我吗?我是怎么来的?
死了吗?不像是做梦啊?隐隐作痛的脑子提醒他这不是梦。
怎么回事?
他挣扎着起身,扭动着不熟悉的身体,环顾四周,找了一圈发现了盆里的水和一张布。
通过倒影发现自己脸变瘦了,年轻了几岁,比之前更加有精神了,身高也是一米七五,通过前身的记忆,现在自己应该十八,身材方面就是比上之前的自己有些偏壮,之前自己有一百九十斤,现在肌肉都出来了,太帅了,完美肌肉,想了想也是,之前看着的记忆里,前身是一个摸鱼打猎的积极分子。
看着周围的木质矮小的T字模样板凳,和其他木质品,看来自己真的是穿越了。一想到贷款忽然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呐喊道:“贷款不用还了!”
沉默了一会,忧伤了起来,自己的爸妈怎么办。
正在伤感时。屋外传来了老吴的喊声。
“山,出来练功了。”
他有些慌张,赶紧应声答道:“来了,来了。”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老吴穿着汗衫的背影,整个道馆,正殿前是平日练功的地方,角落摆放着木桩器械,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正殿后是伙房,正殿和伙房两侧是老吴和他的居所互相对应。
赶紧寻着记忆里的路线,踉踉跄跄便和老吴一起开始了晨练,所谓的晨练就是运转巫山内息法扎马步。
运转巫山内息法的时候,他生怕自己运不出来,只能根据记忆来运转,从经脉迸发,心里很着急,突然间发现自己好像变轻了,有力量了,耳边传来老吴的平日的教导,虽然在记忆里听过了无数次,但没有这次这么让人心安平缓,浇灭了他心中的慌乱。
也是在这时候,还不适应老吴的身份的他,在老吴的温声细语中,还是跟着记忆里的画面一样的说了一声:“爹,我知道了”。
只不过语气没有了这些日的散漫,老吴好奇了一下,倒是习惯了,想来今天儿子又有高兴的事了,这种情况往日也有,反正孩子每次都会这样回答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心里已经炸开了锅。
怎么回事,自己好像什么都办得到!感觉自己发力的话能跳四米。是这个功法吗?内心开始盘算!除了不会飞,感觉自己变成超人了!就算是前身已经学会了这个功法,自己在感官上却没有体验到过,而且那是十二岁左右,每天练功也会用,但是实际自己运转时,还是感到无比震撼,只能等到下午的时候,再熟悉熟悉,反正记忆里下午不是摸鱼就是逮野味。怀着对功法的想法,他已经神游开外了。
正值夏季,太阳异常毒辣,用饭过后,和老吴打了一声招呼,凭借着往日摸鱼的借口溜出观里,下山来到河边,找了块平坦的沙石地,用腿粗略的丈量了一下,怕自己跳的太远,就多画了几道,设了一个五米的距离。
回到起点,运转内息,身上开始升起白色的气,起身用力一跳,顿时吓了他一跳,居然跳了快四米,他又找到了一块大石头,发现自己全力能抱起三百斤左右的东西,堪比大力士,举重冠军,而且反应很快就连飞在空中的蜻蜓稍微靠近自己都能捕捉到,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看着自己身体外的气,老吴说过现在自己是圆满,一天只能运气六个时辰,时辰一到,就会进入散功状态六个时辰,如果没有外部的气汇入,就只能等待六个时辰以后,也就是散功之后,要六个时辰才能重新运气。但老吴还说练到极致,可以一天都在周天运转,那个时候就是最高境界入神。
于是他思考了老吴说的境界,结合了之前的记忆,才明白这个巫山内息的境界。
入门,是拜师求气,周而复始,让体内的气走遍经脉穴位。
小成,是气行经脉,运气汇聚入心,三息巫山内息法启。
大成,气行经脉,自行入心,一息巫山内息法启。
圆满,以心唤气,一念法启。
还有一种就是老吴说的极致也就是入神。
入神,是周天运转,一念法启,但老吴也做不到。
那气是怎么来的呢?思索着,他内心一阵火热,甚至愤慨起来,前身是怎么回事,虚度光阴,还有两门法术,居然不学,学这个不比摸鱼好玩吗?我要是你,我肯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然后对着自己自言自语道:“你啊,二啊!”
于是第二天,他在晨练结束后,火急火燎的和老吴说了想学习法术的想法,老吴诧异的望了他良久,大呼道:“祖宗冒青烟了”。高兴的在他面前不断踱步,摇头晃脑不知道先教导他哪门法术,然后一个人自说自话起来,弄得他略显尴尬。
沉吟片刻,老吴还是决定在下午就开始教导了他,因为正值立夏,农忙,阳气最盛,到庙里取符的人也很少。
用饭以后。
“你想学哪门符术,是引雷术?还是灭剑术?”
老吴也摸不准自己孩子的想法,老吴知道自己儿子是个天才,十二岁那年抱着试试的想法给孩子传气,没想到一个月就大成了巫山内息,两个月就圆满了,不运转内息,根本制不住调皮的儿子,而且老吴禁止他用内息打猎,抓小动物,有心继续教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想学了,所以对儿子的转变异常高兴。有心两门都想教,但是也怕自己的孩子只是随口一说,所以就退了一步,二择其一。
但是老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不是那个喜欢打猎摸鱼的孩子了,而是一个对未知事物好奇的探索者。
这学习法术不比打游戏有意思吗?吴山两眼放光的对老吴说:“爹,我能不能两门都学?”
听到这句话时,老吴眼前一片湿润,大呼:”好、好、好!哈哈哈。”
一改往日温和稳重的性子,放声大笑!望着老吴的瘦骨的模样,想起来好像除了前身初次学法的时候,老吴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
于是老吴把他带到正殿前的练功地。
属于老吴和小吴的教学开始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