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7章 信口开河

书名:大明科举异闻录,孔孟打架我站皇权 分类:历史 作者:英雄救美 更新时间:2025-03-30 12:24:11

换源:
 

  “能改换会试的试题,并且未招致陛下的震怒,还能受命拟订殿试试题,此人果真不容小觑啊……”

随后他又喃喃自语:“不过,皇帝居然允许一个五品郎官为殿试出题,这岂不太不符合礼数了吗?”

刘伯温briefly将目光投向那位开口说话的官员,语重心长地说道:

“千万不要信口开河。”

“皇上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深意。”

虽然他也觉得,让一名五品小官来出殿试题目实属不当。

然而朱元璋既然已经拍板决定此事,那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去了。

刘伯温心里颇为好奇,想知道一个小小的五品郎中为何能得朱元璋这般器重。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而过...

到了殿试这一天,宫殿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朝廷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道:

“把叶轩与考生们唤进来。”

“遵命!”

宦官宣道。

随即,那宦官用自己尖利沙哑的嗓音大声吆喝道:

"宣叶郎中和学子们觐见!!"

"宣叶郎中和士子们觐见——!!!"

此令一路传递开来后,叶轩带着众学子步入了殿内。

在场众人无不悄悄注视着叶轩。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叶轩本人。

只见叶轩穿着青色的白鹇官服,剪裁合体,更显得身形修长挺拔,宛若青松一般;容貌俊美,肌肤白皙,自有一股独特的气质缭绕周身。

“此人面相非凡,这气度怎么看也不像一位普通的五品小官,倒是有点像位贵族。”

“礼部何时出了这样一位英才?”

这些话在心中掠过的不仅是刘伯温暗自感叹的声音。

李善长也是微微皱起眉头。

眼前这个小子长相确实出众,但他腹中的学问又几何呢?恐怕不过是时运恰好吧。

这世上终究不是人人都能够如刘基那样杰出的。

李善长暗暗扫了刘伯温一眼随后收回。

此刻他的关注点在想看看这个小小五品郎中,到底如何来设计出这道殿试试题。

就算是大儒或是大学士这样的饱学之士也不能保证殿试考题出得天衣无缝。

可怜这位叶郎中,他学问怎么可能同这些硕儒巨擘媲美?

所以这一回为殿试命题对于叶轩来说恐怕是个灾星降临了。

“圣上看得上的宠信啊,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得起的。”

“他就这么个小小的五品官,有何德何能?”

李善长脸上浮现出一副看戏的轻松神情。

礼部尚书任昂等人也将所有目光都投注到叶轩身上,心中不由对叶轩的容貌啧啧称赞。

"莫不是陛下因为这个青年才俊外貌优异所以才对他高看一眼?"

然而这样的想法仅仅闪过诸人心间就立刻烟消云散,大家都清楚朱元璋并非那种以外表评判人物的人。

如此说来,定是另有才华被皇帝所看重。

站在朝堂中的叶轩神色淡定,从容不迫。

尽管是首次登上这般大场面,却没有任何拘谨之意,反而看起来非常坦然安详。

相较之下,参加科举的贡生们的状态可就差了许多。

他们紧张焦虑且手足无措,所有人都是低头站立成一团模样好似一群抱在一起瑟瑟发抖的小鹌鹑一样,满脸恐惧的样子似乎等待他们的并非殿试而是一次火刑考验一般。

"看来此次会试中选的贡生,在礼仪风范等各个方面还是相当欠缺啊。

"

"他们与叶轩同样是首度登朝,可为何差距就这般分明呢?"

"这边厢是悠然自若的叶轩,那边却是......"

群臣心里各自揣测。

朱元璋稳坐于金丝楠木龙椅之上,俯视下方众多人等。

目光锁定在叶轩身上,内心暗许。

这个年轻人,确实有几分不同凡响。

之前他敢在太子面前直陈八股取士之弊,如今首次踏入朝堂,却毫无怯懦之态。

相较那些初次见面就惶恐不安、胆战心惊的人,他着实表现得更加出众。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那个敢在太⼦面前直言无忌之人。

单凭这份胆量,就已令人钦佩。

可惜若雪儿在场就好了,真该让她也瞧瞧此人风采。

片刻之后,朱元璋收回望向叶轩的目光,移至身旁一群瑟缩如同鹌鹑般的科举士子。

眉头皱起,面容不悦。

这些新晋的读书人到底怎么回事?踏入大殿以后就像待宰的小绵羊一样抱成一团。

自己有那么可怕吗?

瞪了几眼那些科举士子,众人立刻感知到上方投来的寒意,顿时冷汗直冒,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好可怕…”

大殿内的威压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在座的士子们个个僵硬得如同石雕一般,手脚冰凉,完全不敢动弹一下。

就在朱元璋扫视这批读书人的同时,叶轩也在偷偷观察着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只见他头戴金冠,身披饰有翟纹、龙纹及十二章纹的黄色纱罗礼服,端坐于金丝楠木龙椅之中。

朱元璋面庞微显黝黑,留有胡须。

眉目间凝聚一股严肃,表情带着明显的不悦,而那气势更是集帝王风范与决断霸气于一身。

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此刻,作为第一次穿越后来亲眼见到他的叶轩感到满腹好奇。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无疑是一位极其独特而伟大的人物。

他是自底层农夫起家最终问鼎帝位的第一人。

凭借一手创立的明王朝,成为千秋史册中的传奇。

朱元璋堪称一代豪杰天子,其从一介平民到统御天下的经历更是绝无仅有。

他通过个人力量,将整个王朝架构建立起来,这在诸多农民起义首领中实属不易。

诸如陈胜吴广乃至后来的李自成等人虽然声势一时浩大,却终究未能稳固立足于权力巅峰。

而这正体现了朱元璋的能力和过人之处所在。

虽出身寒门,知识有限、视野相对狭窄,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住他迈向辉煌的脚步。

靠着一步步不断学习进取,他最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能够力压元末众多群雄直至成功称霸,则再次验证了他非凡才华及天赋卓越的事实。

随即朱元璋望向叶轩时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叶郎中啊,朕给了你不少时间来准备考题,现在题目可是备妥了么?”

“臣不负所托,已经设计好了适合殿试的问题。”

叶轩回应道。

听到这话的一众士子当场一脸懵然:等等……历年来科举殿试试题岂不是都由皇帝陛下亲自拟定?今天竟然交给一个五品小官?简直不可思议!

此言既出,那些科考学子们的脑海里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居然轮到一个五品官来命制我们的试题?

对于这些读书人而言,五品郎中的职位确实已经相当显赫。

然而纵观历朝历代科举制度,无论是何时代,殿试试题通常皆由皇帝亲自主持拟定,或是委任当世硕儒、大学士及翰林学士负责出题。

如今竟是一个五品郎中越俎代庖,实在让人心生芥蒂。

考生们内心泛起阵阵失落,神色不免有些难堪。

这种感觉就如同参加高考时突然得知,考题居然出自某十八线小城镇默默无名的教师,而非预期中的博导、正教授或优秀高中教师所拟定般让人难以接受。

“很好!叶郎中,请开始出题吧。”

朱元璋面带期待地说道。

在场诸生尚不知晓,这场会试真正恐怖的试题乃出自叶轩之手。

他们稍稍思忖便自认,叶轩不过是区区五品郎中,其学问见识自然无法与顶尖大儒、大学士乃至圣明天子相比,若是他来命题,自己必定十拿九稳!

士子们的窃喜之情溢于言表。

“是!”

叶轩恭敬领命。

旋即他向殿外传令道:“把准备的东西搬进来。”

不久后,士兵挑着扁担,抬上三筐沉甸甸的稻谷。

众人定睛一看,尽皆呆愣当场——此为何意??

此刻,满殿文士皆对那三筐稻谷露出惊愕之色。

殿试现场摆上稻谷?这是要做什么?不是应该考察八股文章和四书五经内容吗?

之前为应对殿试,大家都仔细复习了相关典籍与往届试题,哪料今日竟会有这等诡异情景。

一时间熟悉又古怪的感觉涌上心头。

人群中,刘伯温盯着稻谷陷入了沉思;而李善长依然波澜不惊,冷眼旁观。

这小子搞什么花样?

众人皆感殿试庄严隆重之际,将稻谷搬进考场岂非荒唐透顶!

就连礼部尚书任昂也摇头皱眉认为此举大不妥当。

可他同样充满兴趣,想探明这位叶郎中的意图何在。

御座之上,朱元璋身体微微探向前方,透过下方景象确认箩筐中的确装满稻谷。

望着这些颗粒分明的大米,皇帝心中满是疑惑。

当初叶轩教导太子朱标时,自己的耳濡目染之下已见识过不少奇特问题。

他曾揣测此番殿试,会不会又是如“君夫人阳货欲”

这般刁钻文字。

怎想到最终呈现在眼前的却是这样一幕。

忍不住调侃一笑,朱元璋当即开口询问:

“叶郎中啊,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难道真的打算用这三筐稻谷考较天下士子么?”

说罢,他的语气中依旧透露着几分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