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逻辑
书名: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分类:历史 作者:你很会呐 更新时间:2025-04-18 07:17:05
纵使价格稍贵,但服务绝对到位!
整体运营逻辑几乎都参考了后代酒店的成熟体系。
当年,柳白为他们设定的核心方向便是:连锁经营,稳步扩张。
此次太子巡幸凤阳,无疑是一件万众瞩目的大新闻。
倘若太子入住季家酒店,并留下一句简单的“不错”
之类的评价,对季家酒店未来的扩张势必会有极大的助力。
这无疑是典型的名人效应!
“殿下,此事显然是利国利民的好规划,想必您也不会反对吧。”
目送师爷离去后,柳白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应天府的方向,“我的小慢慢啊,不知你现在可安好?看来我已经渐渐被高层所关注,估计不用太久就能去寻你了。”
***
距离凤阳县数里的官道上,一队身披黑甲、装备精良的护卫如同众星捧月般护卫着道路中央。
在他们的保护圈中央,一支以金黄色装饰为主的庞大车队正驻足休整。
此乃太子殿下自应天府筹备完毕后亲率前往凤阳巡视的一行人马。
“大哥,咱们还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啊!我的腿都要断了!”
“天哪!爹让我们假装成平民过来也就罢了,可没说要一路步行呀!大哥……”
“大哥,这也太不公平了吧!为何四哥能骑马带队跟来,我们就只能用两条腿走路?”
“就是,凭什么老四能够骑马!”
……
面对几位弟娃们的一片叫苦声,朱标看在眼里,尽管内心对他们这般辛苦也不无疼惜,但一想到临行前父亲暗中叮嘱:“你的这些弟弟们都未曾受过苦,平日娇养得厉害。
此次前往凤阳的机会,不妨也磨练一下他们的意志力!既已决定伪装平民,就索性装得更逼真一些,让他们一路步行过去亦是不错的选择。”
当时,朱标对于朱元璋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想法表示完全无法接受。
岂料马皇后也站出来附和,
“孩子们的确该历练一下了。
你父亲从田野间走来,靠刀枪打拼出了江山,你相对较好,在小时候吃过不少苦头,而你几个弟弟几乎从未体会过艰难滋味。
做人不可忘本,让他们亲身走这一趟也是有好处的!”
见父母双双赞成,即使心中有再多疑惑,朱标也无法再说什么了。
既然这是为了诸位弟弟的成长考虑,自己作为兄长也只能听命照做。
一路上,按照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嘱托,除了继续扮演商人的朱棣,其余几位王子全都靠双脚一步步丈量着道路。
也正因为带着这一众皇子,原本只需要一天出头就能赶完的路程,生生被拉长到了将近两天时间,此刻仍然还有几里路才真正进入凤阳。
“好了,别再发牢骚了!四弟天赋异禀,他若真的全程步行前来,绝不会有你们这样虚弱的表现!记住现在的身份,赶紧准备出发!”
坐在马车里的朱标,冷冷扫视了一眼仍在地上瘫坐着抱怨的兄弟们,随即毅然下令再次启程。
当他的马车缓缓驶向前方时,身后传来的弟娃们的哀嚎让他略显怜惜,可他也只是无奈地轻叹一声。
“殿下,前方燕王来报,再走几里地即可踏入凤阳境。
凤阳段道路较此前宽广平顺,他询问是否可以加速前行?”
当大军启程之时,
朱棣率领着乔装过的商队在前探路,传回消息。
他这一路假扮为商旅,始终保持与太子车队一定的间距,担当起先锋与侦察之职。
“嗯,就维持此刻的速度缓缓前行吧。”
朱标自然明白这是老四催促他们加快速度的信号。
但奈何队中有些拖后腿之人。
若提速,那些徒步的人怕是直接瘫坐哭泣了。
所以朱标唯有苦笑摇头。
队伍就这么缓缓地行进着。
越过了边界,正式踏入凤阳地界后,
望着眼前平坦宽广的道路和远处渐渐明晰的凤阳城影,
朱标的内心愈加兴奋。
“可怪了!按照规矩,太子銮驾到访,凤阳城的百姓应当出城迎接才对啊!怎么城门外冷冷清清呢?”
待到队伍靠近凤阳城时,
朱标身边的随身太监也看清楚了城外的情形。
初见城门口人影绰绰,还以为是迎驾的民众。
可走近才发现,这些人并非前来迎接,
只是排着队等候进城而已。
更巧的是,在前方不远处还看见了燕王殿下的商队身影。
“这凤阳县令难道不知晓太子殿下驾临的确切时间?居然毫无准备!简直就是......”
尽管这位贴身太监身为阉人,
但作为太子面前的人物,走到哪都被人尊敬有加,
久而久之,便认为一切皆理所当然。
见到凤阳城外无人恭迎,心中满是不悦,正要开口斥责之际,
却被朱标阻止:“父皇说过,凤阳自有其独特规矩,这些虽不见于律典,却一直被恪守着。
我们来巡视,也不能凌驾于百姓之上。”
“我朱标既是大明太子,也是大明子民。
既然百姓能排队入城,我为何不能?”
“传令下去,全体人员均列队等候进城,不可有失皇家体面!”
“老爷!那可是太子的车队啊!”
凤阳城门下,
柳白少见地穿上朝服,眼神笃定地注视着远处来的队伍。
“好了,通告所有人员,太子驾临也不可乱了章法!先确保秩序井然,绝不可发生任何混乱,保证百姓安全为首务!”
“遵命!”
听罢柳白的指令,尽管邓师爷心有疑惑,也只能依命行事。
而柳白在确认进城队伍不会出现意外之后,
便带着几位笔吏和衙役朝着太子车队的方向慢慢走过去。
“哎呀,柳县令,我又来了!今天什么大日子呀,让你亲自出来迎接?”
当朱棣看见柳白走到自己的马车旁,
看着一身官装的柳白,不禁眯起了眼,
故意在柳白领路过他身旁的时候露出笑容,打了个招呼,看似熟络至极。
此时的柳白哪里顾得上理会他人?
“别嬉皮笑脸了,快跟上前头的队伍。
等下要是把路给堵住了,我就让老林头接着抓你去学习教育!”
话音刚落,柳白头也没回便往太子的大队人马方向走去。
听到柳白提到老林头和学习教育时,原本还在嬉皮笑脸的朱棣立马收起了笑容。
‘不至于吧!这老林头,我还以为他是老好人呢!他居然...不对啊!这县令未免管得太宽了吧?就我这点小事都要告诉县令?’
就在朱棣陷入对人生怀疑的时候,柳白已经到达了太子车队的最前方。
前面全副武装的士兵看见朝他们走来的柳白后,马上警觉地拔出刀剑,数十支长枪瞬间齐刷刷地指向柳白。
“前头是太子的车架,来者何人?”
领头的小队长模样的将领看到柳白领口的衣服和跟随他的人手上并无兵器后,稍稍放松警惕走了出去,礼貌地问道。
“我是凤阳县县令柳白,特来恭迎太子车驾!还望有劳通报一声。”
得知柳白是凤阳县令后,将领目光不经意地向柳白背后望去。
越过人群,见到朱棣车队里有人做手势回应,小队长才转身跑去太子马车那边。
“禀告太子殿下!凤阳县令求见。”
“哎呀!赶紧,让他过来说话!”
当朱标知道念叨许久的凤阳县令就在面前时,旅途疲惫顿时消散一空。
一听是柳白,他马上笑着叫那将领带柳白进去。
“是!”
柳白紧跟着刚才的黑甲士兵走到朱标马车附近时,还未及行礼请安,就听见朱标的呼唤声传来。
“柳白兄!不必拘礼,快,上车来聊聊!”
“啊?”
听到朱标这话,正打算抱拳鞠躬的柳白顿时怔在原地。
虽然听说太子朱标为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但...这才刚刚见面,甚至连正式照面都还没算上呢,怎么就开始互称兄弟起来了?
这也太超越平易近人的范畴了吧!
“咳咳……太子殿下,微臣作为下属,就算免去礼节,君臣之分还是要有的!微臣只是一介县令,不可与太子同车而坐。”
尽管柳白不太情愿一直仰着头说话,可没办法,毕竟自己是县令,对方却是当今太子。
要是真的因为他说一句话就跟上去坐了,万一有人借此散播闲言碎语,那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柳白直截了当地婉拒了朱标的好意。
“嗯,柳白兄所言甚是,倒是本宫思虑不周了!”
随后只听车厢内有些响动,马车门便被推开,从中走出一位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他直接把视线锁定在柳白身上。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这样随意!”
在朱标身旁太监的惊叫之中,太子殿下身着正装,竟直接从停稳的马车上跃下。
他大步流星,穿过人群,在柳白尚未反应过来时,已经走到其前,躬身行礼。
柳白愣住了,第一次见面便被太子如此对待,一时头脑空白。
“太子殿下,这是何意?”
这番礼节太过随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位可是堂堂大明太子啊!
柳白心里暗自嘀咕,这种亲热程度是否有些过了?按常理说太子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威严角色才是,但眼前的朱标却热情似火。
“殿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仅仅两声柳兄就认定了我是朋友?”
朱标笑着回应,“何来误解?凤阳县令不就是您吗?名字也对得上,那还有什么错?”
接着邀请道,“不如陪我参观一下你的治理成果如何?”
说着,不由分说地拉住柳白手臂便朝城门行去。
途中,他不断询问起凤阳的发展过程及管理之道,“我记得这儿几年前还是一片荒芜,若非先皇偶然选作备选京师,也许如今仍是个小地方吧。”
随即转向正听他说史的柳白,请教起来。
实际上,自听闻祖孙二人提起柳白后,朱标早对其心怀敬意。
尤其是后者开创工厂制度减缓了土地兼并危机以及城市布局等创新措施,更是让他感叹万分。
相比起传统的官员思路局限、墨守成规,这些举措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魄力,难怪他会迫切希望向柳白讨教学问。
朱标更觉得眼前景象焕然一新,仿佛一下子拨云见日,令他茅塞顿开。
短短五年有余,柳白竟让原本穷困不堪的凤阳小县迅速崛起,实力足以碾压周边十余县。
静下心来想,若是自己担当此地县令,即便给上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时光,都不敢保证能取得柳白这般惊人的成就。
这不禁令朱标深感触佩,心中也油然升起对柳白敬重之情,直呼一声“柳兄”。
真正有才华之人,自当值得他人尊敬与礼遇。
“殿下……是否应该多带上些护卫?”
眼看着太子殿下拉着柳白就要离去,身旁随行太监急忙赶了上来,满脸焦急。
瞅着太子殿下一反常态地对柳白亲近备至的样子,这位贴身太监略一思索,迅速调整了态度,随即换上一张和善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