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1章 嚣张得不行

书名:大明:我在殿试直播搞垮朱元璋 分类:历史 作者:ZeroCool章 更新时间:2025-04-04 06:55:34

换源:
 

  “是能够让所有人吃饱饭呢?还是只能让所有人都不至于饿死而已?”

黄子澄一听这个问题瞪圆双眼看向苏谯。

“大灾之年,寻常人哪敢奢望能吃饱?!如果以吃得好不好来衡量粮食是否充足,那究竟得存多少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显然只要够全体百姓喝三年稀粥便已足够。”

苏谯望着黄子澄仿佛在看一个蠢货似的。

过了片刻后才慢慢开口说道:

“那黄大人干嘛不自己也试上个三年只喝粥的生活啊?”

苏谯这一句话立刻使得黄子澄原本就有些泛红的脸颊迅速涨成了猪肝色。

但苏谯并未给他反驳的机会,

而是紧盯着黄子澄冷冷质问道:

“抑或是在黄大人的心目当中,所谓的盛世就是天下百姓皆能喝到一口粥就算作进入盛世了吗?!”

“圣上开疆拓土建立新朝,自幼深知民间疾苦,对于这样冠冕堂皇的所谓‘盛世’言论或许只觉得好笑罢了。”

“然而我朝后继之主呢?!倘若日后所有官员奏章中都在言必提振兴治世,在谈论治理民众时总要提到盛世来临,我们的后代君王要是信以为真的话,又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话刚落音。

龙椅上的朱元璋瞬间感到一股寒意袭来,冷汗直冒。

而在角落里的思宗烈皇帝几乎当场落泪:

“皇祖爷爷……正是他们这样才害得我后来吃亏的啊!”

“当初我就位之时,文武百官异口同声说我那一届政坛人才济济,全国各地送来的贺电全都表示这是国家中兴的大好时机。”

说到这里,他又苦笑一声:

“哎,每每想到这个‘**中兴’的称号我就觉得可悲可叹啊。”

看着屏幕上不断传来的信息流,龙椅上坐着的老朱皇帝脸色越发难堪,终归是憋得通红。

最终。

苏谯抬眼看定了朱元璋,朗声而道:

“陛下明镜高悬,请记住,盛世从来不应由官吏们空谈而成。

是否真是盛世,终究还得交予万民去评判!”

一瞬间,整个殿堂寂静无声。

在场所有的士绅大夫无不噤若寒蝉,低下头不敢作声。

他们纷纷对茹太素投以一种难以言喻复杂目光——此刻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后悔吧!

怎么就把这份人情还成现在这样局面了呢!

不等朱元璋表态,一边儿早已忍耐不住的黄子澄又站了出来嚷嚷道:

“胡言乱语!简直是疯话狂谈!”

“苏谯,你讲这种混帐逻辑!自古遇到荒年时,只要能让黎民百姓喝上一碗稀汤就能算得上极佳的太平之世。

从古代帝王起就是如此约定俗成的道理!”

“还有谁会把太子东宫随侍大臣拿来和穷困挨饿的老百姓对比考量么?”

"这些个遭受灾祸的饥民,他们活着本身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体现啦,还挑什么挑剔啊!”

"所谓平民不过就像是微不足道的小草罢了,讨饭鬼还想挑肥拣瘦嫌弃饭菜太简单不成?!”

他完全没发觉自己的话语正激怒上方端坐于龙椅的人 increasingly严重板起了

黄子澄仿若未见朱允炆一般,只是目光炯炯地盯着苏谯,似乎还想要再痛斥几句。

然而就在此刻,一道冰冷刺骨的声音从黄子澄背后悄然响起:“不错,咱就是个要饭的。”

“但这饭嘛,咱嫌它臭。”

“黄大人若有不满,尽可以指教?”

这一声落下,奉天门下顿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直到此时,黄子澄才后知后觉地想到,眼前这拨人中确实有位真正要过饭的人。

他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随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喊道:“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治臣君前失仪之罪!”

朱元璋并未答话,仅冷冰冰瞥了黄子澄一眼,而后默默登上龙辇,朝乾清宫方向走去。

文武百官也随之退散。

望着众人离去后遗留下的哀怨目光,苏谯内心顿时轻松了不少:这下可好,终于没人再帮着自己出头了!

不过他却没有留意到,在朱元璋注视自己的眼神里,分明多了几分赞许之意——这才是真正的孤臣啊!如此年纪尚能得到如此忠臣,苍天果真眷顾朕!

相比之下,黄子澄仍独自跪在地上,迟迟不敢起身,即便百官早已悉数离开。

就在这时,朱允炆小心翼翼地靠近跪倒在地的黄子澄,并搀扶起了他。

“黄先生莫要过分忧虑,这只是偶言不当罢了。

孙儿自会向皇爷爷解释清楚。”说完,他便轻轻扶起了黄子澄。

待黄子澄站起来的瞬间,他才发现自己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太孙殿下,臣绝非故意……”黄子澄结结巴巴说道。

朱允炆一边安慰黄子澄,一边对身旁的小太监吩咐:“你们几个,替我送黄先生回府。”

但谁料,小太监听到这话却面色微变,低声回禀道:“殿下,方才太子妃娘娘派人传讯,让殿下务必在散朝后与黄先生、齐先生即刻前往东宫!”

朱允炆闻声皱紧眉头,隐隐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何事这般紧急?”

小太监支吾半天,终究没说出什么名堂,只道:“殿下还是速速回宫为妙。”

此语一出,黄子澄心中的惶恐竟奇迹般消散一空。

随后,三人连忙赶向东宫……

刚到东宫慈庆殿,他们便看见吕氏面色铁青,在厅内来回踱步。

见到黄子澄和齐泰等人到来,吕氏疾步迎上前来,“两位先生总算到了!”

朱允炆急忙开口询问:“娘亲,到底发生何事?为何急召儿子与众位先生前来?”

吕氏使了个眼神给身边的侍女太监们,这些人立即纷纷退出大殿。

片刻间,殿内仅剩下四个人。

吕氏深吸口气轻声道:“随本宫来。”

师徒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随即跟随吕氏走向不远处的一处屏风后。

屏风之后摆放着一张桌案,桌上堆叠着厚厚的几张宣纸,表面盖住了一张皱巴巴的纸笺。

吕氏走上前揭开纸巾后,那纸上的字赫然映入眼帘:“废懿文太子朱标太子之位,追封废太子朱标为吴王……”

刹那之间,朱允炆浑身僵硬如石。

所有人都明白这份旨意的内容意味着什么。

一旦诏书下达,不仅朱允炆失去皇位继承权,连朱允熥亦无可能问鼎龙椅。

由于这份旨意,受到威胁的其实是朱标的太子之位!

“皇祖父,这难道是说要废掉允炆吗……”

读到这里时,朱允炆突然神色一紧,急切地看向身边的黄子澄。

“黄先生,我不想去做什么虞王啊。”

他几乎带着恳求的语气:“还请先生设法挽救!”

黄子澄的额头上此时也冒出冷汗,神情严峻地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纸张。

齐泰疑惑地望着吕氏问道:

“娘娘,这个旨意是从哪里来的?”

吕氏深深吸了一口气,左右看了看确认无碍后小声说道:

“是乾清宫那边偷偷让人送过来的。”

原来吕氏早就贿赂了乾清宫里的几名老太监。

以前这些人不过是帮她打探一下老皇帝最近看些什么书或者他的情绪怎样。

可今早,那名太监竟然送来这么一团纸到了东宫。

见到纸上的内容之后,吕氏就想派人把朱允炆唤来商议。

但当时正赶上早朝,只能等散朝后让允炆从朝堂赶回宫内。

吕氏轻声道:“乾清宫传来的小道消息,在黄先生陪同允炆去诏狱之前,老爷子就已经到诏狱走了一趟。

回来就亲自拟定好了这道旨意。”

这句话出口后,即便再愚笨如朱允炆他们三个也知道此事必定与苏谯有关。

黄子澄皱眉盯住面前这张令状低喃着:

“这区区小儿苏谯真能只靠一张利口就说服圣上改变决定了?”

吕氏则满心慌乱地对黄子澄、齐泰二人说道:

“诸位先生,我和孩子都早已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您二人的身上,请你们千万不能坐视不管,就这么看着允炆被废黜啊!”

从允炆诞生开始,吕氏便将全部心血投入到他的培养中。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原本以为阻碍已经逐一排除,

吕氏日夜期盼成为皇后甚至未来太后。

现在怎可能容忍在此节骨眼前失败呢?

因此吕氏向两位大臣拜托,黄子澄则抱拳作答:

“娘娘请宽心,只要我们还在京城一日,这君臣伦常就不容颠倒。”接着话锋一转又讽刺地说:“这样一个只会虚张声势的小人又算得了什么呢!”最后充满自信地道:“只要能令陛下看清这位苏谯的本质,此份密旨终究只会变成一张无用的废纸!”

不仅是吕氏感到紧张忧虑,

从踏入仕途那天起黄子澄和齐泰两人便一直为太子伴读,从此他们的仕途和命运就已经和朱允炆紧密绑定,无法分开。

如果新帝不是朱允炆,

即使他们仍可以继续留在官场上但肯定得不到任何重视和重用。

于是黄子澄坚定地看着母子两人保证道:

“娘娘尽管放心吧,待我今天回府即刻布置行动方案,三日之内保证苏谯名声扫地!”

齐泰还是有些怀疑地看着同僚问:

"黄大人,只有三天?那苏谯究竟给皇上灌了多少迷汤啊,最近在朝堂上的言辞嚣张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