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盛世?!
书名:大明:我在殿试直播搞垮朱元璋 分类:历史 作者:ZeroCool章 更新时间:2025-04-04 06:55:34
一路赴朝,朱元璋面色变化不定。
**敢不敢多说话一句。
同样的百官行礼朝贺,
朱元璋明显感到**朝堂上百官态度散漫敷衍。
根本未将**当回事!
于是,朱元璋的脸色愈加阴沉下来。
与此同时,在洪武年的朝廷中,众文武官员面面相觑,不知何人又惹得皇上不满。
每次见到老朱如此表情,众人心底都泛起一阵寒凉…
这么说来,恐怕有人要倒大霉了……
“你小子,给咱好好瞧着,用心学习!”
话音落下,朱元璋抬起头,环视群臣,朗声道:
“自去年胡案终结以来,朝堂清净无忧。
众位爱卿以为,如今我大明天下,何事堪称头等大事?”
朱允炆立刻捕捉到一个溜须拍马的机会。
他迅速上前一步,笑吟吟地看着朱元璋道:
“皇爷爷英明神武,统御四方,四海宾服。
今日我大明海晏河清,皇爷爷足为万世君王的榜样!”
朱允炆这番话好似领了头。
瞬间,群臣蜂拥而上纷纷谄媚奉承起来:
“陛下功德超越唐宋,我大明能有今天,全赖陛下的雄才伟略。”
“洪武盛世远胜汉唐,四海归心,堪称千古太平之象!”
……
朱元璋瞧着这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们,脸色骤然转冷:
“小子,看好了,这般信口雌黄的混账话,你就该这样……”
没等朱元璋说完,
奉天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豪迈的大笑声。
刹那间,在场所有人惊恐万分,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声音来源。
只见苏谯一脸鄙夷地看着身后的一群大臣:
“开国时被封为公爵的共有六位,因胡惟庸一案,陛下不得不诛杀了两位。”
“淮西二十四将里,陛下不得不处死了七人。”
“六部官员,也有五位被处死。”
“这还能称得上是盛世吗?”
话音刚落,原本蓄势待发要生气的朱元璋顿时哑口无言。
这家伙竟然把咱想说的都说了!
紧接着,苏谯的目光转向群臣:
“各位大人看似冠冕堂皇,高高在上,真的就那么干净么?”
“你们当中就没有比胡党更罪无可恕的人吗?”
“我从小在战乱中长大,当时觉得陈友谅是我们大明最强大的敌人。”
“可当陛下铲除陈友谅后,我又觉得张士诚才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再后来,大明剿灭了各地义军,统一江南,前元就成了我们的大患。”
“大将军徐达北伐之后,蒙古人退出中原,塞北草原又成为了心头大患。”
“但自从进入朝廷以来,我才渐渐看清。”
“我大明真正的大患,不在外部,就在朝廷内部!就在这奉天殿内!”
“在陛下的姻亲、兄弟,以及诸多王公大臣之中!”
“若此处稍有问题,我们大明江山就会腐朽一角;如果这里完全烂透了,那百姓定会揭竿而起!”
苏谯的话语震荡在这个空旷之地,朱元璋紧紧盯着眼前的聊天框。
低声激动地说:
“听见苏谯说什么了吗?”
“等会你就原原本本将这一番话说给你那边的文武百官听!”
随后,朱元璋再也顾不得继续隐忍,直接从龙椅上站起身,高声叫道:“好!”
“苏谯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如果你们哪里坏了,我大明哪一部分都要坏掉!”
另一边也被苏谯这席话深深震撼到了现场无人言语。
而此刻,苏谯眼眸之中只剩下一片幽怨:老子只是求个死,
结果你们都在劝老朱手下留情别杀人。
那干脆咱们一同前往阴曹地府吧!
旁边的茹太素和詹徽早已彻底呆滞:
惹恼皇帝,他们并不畏惧。
因为换了一批皇帝,臣子却还是这些人。
大不了就是掉了脑袋罢了。
不过这一番言行却彻底触怒了朝廷上下众多文官,按照这架势,怕是就算掘了你家祖坟,也觉着埋得太深呢!然而此刻,朱元璋内心早已视苏谯为忠臣,确确实实是个极为忠诚的大臣,更是那类能直言敢谏的刚正之臣。
朱元璋更是认定其为将来会在朱允炆失天下后于自己陵前自尽明志的忠义之人。
当下的他目光如炬,丝毫不见老迈疲态。
自从登基以来,朱元璋便广泛研读前朝历史,细细推敲,历史上有哪个王朝是真的灭亡在外敌手上?没有一个!就连崖山海战那次灭国危机,也源于完颜构杀害岳飞后所导致的连锁反应。
其实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外部敌人,而恰恰出在内部自身。
若究其根本,不是出在君王身上,就是出现在朝中大臣之上!
所以才会接连发生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胡惟庸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目的无非是要为大明帝国排除隐患与毒瘤。
可是这些问题真的全部解决干净了吗?很显然,并没有!那些站在高处观望,从未亲自动手沾染过脏污的满朝文武百官,真的全都是清白如玉的存在吗?这是绝不可能的事啊!
而此时苏谯的话简直戳中了朱元璋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仿佛点燃了他积蓄已久的某种信念。
此刻的苏谯也像是瞬间充满动力一般,双眼紧紧盯住面前的一众大臣们。
对面站着的众位朝廷官员们此刻皆默然不语。
先前殿试之时,尽管苏谯曾经提出“优先抄没士大夫家族”的激进观点,但大家都将其视为对皇帝假设情景下的夸张表述,谁也没真把那当回事儿——毕竟按当时的认知,所谓的抄家针对的只是一些贪婪败坏的大臣之家。
至于他们这些从开国便参与国家建设的老臣们又怎么会牵扯进去呢?
可今天的局势截然不同。
难道苏谯的意思是我们这些资深大臣也不纯洁么?这样的指责怎会轻易让一个初入仕途的新面孔说出口来?但是朱元璋态度鲜明地站在了苏谯这边,这就直接界定了此话的地位重要性。
如果朝臣再对苏谯观点表示反对,则无疑等于是在公然违抗皇帝的意志。
正在群臣纠结时,站在人群中的黄子澄忽然意识到气氛已然变得危险起来。
于是果断跨前一步站到朱元璋跟前朗声道:“启奏陛下,臣黄子澄实难认同苏谯所述观点。”
这一动作令朱元璋也为之一愣。
平素黄子澄一直安分守己默默无闻,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辅佐太子朱允炆上头,如今竟如此勇敢直率地发表异议。
随着表情愈发严肃起来,朱元璋冷静凝视着黄子澄缓缓询问道:“黄爱卿有所见解?”
低头咬牙切齿的黄子澄回答道:“陛下圣明!虽然臣认可朝堂存在部分腐朽现象需要革除……”
“但臣绝对不能容忍苏谯这般诋毁我们全体臣僚!”黄子澄继续说道:“我大明开国以来至今,国运安定,四海文人士子莫不称赞此为洪武盛世之气象。”
“而这伟大的洪武盛世,当然要归功于陛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
同时我们这些朝堂官员同样竭尽全力,日夜辛勤保证朝廷政令畅通贯彻,即使算不上什么巨大功劳,好歹也有点辛苦贡献吧!”
“若是苏谯此等言论任由传播,只会让咱们这些官员寒透心扉,未来更将使天下贤能无人愿意效命朝廷。”说完后他还别有深意地瞄了一眼苏谯补充说道:“所以我今日大胆向您进言请求澄清:为满朝同僚争取公平待遇。”
黄子澄言辞铿锵有力落下音之后,竟然身后的某些大臣立刻应和着低声哭泣起来示以共鸣。
话语之间,黄子澄再次轻蔑看向苏谯,心想:你以为靠着那种死谏就能压倒我们?把自己性命绑在腰间去玩儿命?你还嫩得很呐!
正如预料之中一样,黄子澄话音刚落就犹如捅破了蜂窝一般引爆全场士大夫们的愤怒情绪。
“陛下!小人已有四十六载人生阅历,现下两鬓已斑白,如今这苏谯毫无根据地诽谤老臣,老臣实在感到委屈啊!”
“咱们每个人都为了洪武盛世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苏谯忍不住冷笑了出声。
“诸位大人,这洪武年间真的可以称之为盛世吗?”
他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讥讽,“你们怎敢如此轻易地使用‘盛世’一词?!”
黄子澄听到这话时满脸震惊,愤怒地质问道:
“苏谯,你好大的胆子!”
“当今天下米粮充盈府库,远远胜过前元,即便是经济繁荣如两宋,也不及当今的丰饶,这怎么能不算是盛世?!”
苏谯则疑惑地看着黄子澄,嘲弄地道:
“斗胆问一句黄大人。”
“仅仅因为国库存粮充足,就可以直接称为盛世了吗?”
这句话让黄子澄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若说仅凭库存粮食就足以证明盛世的话,那么到底何为真正的盛世?!”
苏谯冷冷扫了黄子澄一眼继续发问:
“请问黄大人,现在我们大明所储备的粮食能够供给天下百姓多长时间?”
黄子澄拍着胸脯大声道:
“足够维持三年以上,难道这还不能被称作盛世?!”
苏谯紧跟着又抛出一个问题:
“三年够用的这个‘足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