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5章 利益圈子

书名: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 分类:历史 作者:秋季 更新时间:2025-04-18 08:12:29

换源:
 

  5

朱允烨摇头答道:“不同,这些官员通过科举进入权力中心,并形成紧密的利益圈子。”

“他们对陛下宣扬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可转眼却掌控朝局为自己谋福利,牺牲国家利益成全自身的富足。”

“但勋贵则不同,他们是依附皇家的忠仆,荣耀与富贵全都来源于效忠的对象——皇帝。”

“因此,不管何时,他们断不会首先反叛皇权!”

“然而那群大臣就恰恰相反!”

“每次朝代更迭时,新君仍然需要他们的辅佐来安定天下。”

“所以他们才敢如此嚣张放肆!”

朱允烨这番言论,让朱元璋颇感认同。

他想起身边的勋贵们,或曾与他并肩开创基业,或是他们的后代,始终忠诚可靠。

于是他心思一定,听到此言后,已隐约预见了官员抱团可能带来的隐患。

不曾想到,这一切竟来得这般迅速。

前脚刚提改革,后脚文官便准备给他下马威!显然,革新科举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想到此处,朱元璋不再迟疑,起身冷笑一声:

“朕给你们一次改过的机会!”

“现在后悔,还能将错就错。”

“重新站好,待会儿仍若有人跪着不动,可别怪朕翻脸无情!”

一席话说完,满殿之人皆觉朝堂上的寒意倍增。

众人深知这位皇帝的行事作风:他对黎民苍生宽厚慈爱,对贪腐官员却是严苛残忍,登闻鼓直诉制度、颁布《大诰》都是明证。

若真让他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铲除所有官僚,也不会让百姓受一丝委屈!

在朱元璋冷厉的语调中,众多大臣心怀恐惧,陆续起身回到原位。

唯有两个倔强的年轻人仍在原地不肯退步,扬声高喊:

“陛下!臣之心日月可鉴!”

“废长立幼,乃自取败亡之径!”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立皇太孙!”

“若不允诺,臣愿跪死于此!”

其余百官心中暗自叹息,这两人实在愚蠢至极!反对立朱允烨为太孙已然冒犯龙颜,居然还胆敢威胁天子!不出所料,朱元璋听完两人言语,语气陡然转冷:

“既然如此坚定,就让朕看看两位卿家的心是否真的忠贞。”

“拖出去,砍头挖心!”

随着命令下达,侍卫应声而出,将两人押解离去。

刹那间,大殿重归寂静,群臣无不战战兢兢地站着,不敢有半分声响。

朱元璋俯视全体文武百官,眼中尽是鄙夷:“既然你们无人异议,那就正式立朱允烨为皇太孙吧!”

顿时,满堂臣工齐声颂赞:“陛下圣明!”

随后转身面朝朱允烨下跪礼拜:“参见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龙椅之上的朱元璋望向朱允烨,眼中满是怜爱之情。

朱允烨同样将视线移向了朱元璋,眼底尽是笃定之色。

当他沉浸在众人敬仰的目光中时,另有一人却宛若受创的小兽,发出断续的哀鸣。

这人正是朱允炆。

作为长孙,自小他便被视为**人选悉心栽培,自身也深信必将成为这片疆域的主宰。

然而,这样的确信在昨日之后彻底被打破。

那个一贯不被他放在眼中的弟弟不知从何学来了几分本事,竟成功取悦了皇爷爷,赢得了他的满心欢喜。

即便如此,朱允炆仍旧没有将对方视为真正的威胁,毕竟自己才是正统长孙。

更兼皇爷爷还特意邀请他一同用膳,让他内心愈加坚信自己的地位无可撼动。

直到消息传来,说朱允烨被册立为皇长孙,并且为了此事皇爷爷不惜诛杀了两位重臣以表决心,朱允炆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被蒙蔽、算计了。

“朱允烨!”

他的声音中暗藏着深深的仇恨。

当朱允烨获封皇太孙之事于朝堂之上公布,一时之间引发了轩然大波,但随即就被朱元璋以雷霆手段压制,群臣很快被迫接受了这一事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直至新一轮的早朝来临。

百官齐聚奉天殿等候良久,却始终未见朱元璋现身。

按常理而言,以朱元璋这般严谨之人绝不会缺席早朝,唯一的解释便是皇帝染恙。

想到这个可能,一众大臣无不感到一阵惊惧:陛下真的生病了吗?

就在此时,刚被封为皇太孙的朱允烨缓缓走出大殿,随行的是与朱元璋贴身相伴的总管太监。

面对大殿上射来的满是疑惑的目光,朱允烨心中无澜,神色沉稳。

很快,那位总管太监踏上殿前,尖细的声音宣布道:

“今日陛下感风寒不适,特免早朝。”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炸开了锅:陛下真的病了!总管太监的一声厉喝令得众人大气都不敢再出,只听得他又拿出一卷圣旨,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寡人因近几日着凉,致使身体欠安。

决定暂离京城,前往别处养病。

在这期间,由皇太孙朱允烨代为监国,凡朝廷事务一律交由其负责主持。

众爱卿务必对皇太孙言听计从,如有违抗,或存恶意干扰者,待寡人知晓后必定严惩不贷,绝不轻饶!钦此!”

听到这旨意,满堂文武震惊不已,这消息带来的冲击力甚至超过了皇帝病情本身。

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当年胡惟庸也曾代为监国的情形,而胡惟庸最终的悲惨结局无人不晓——那等威风权势转眼化为尘埃,仅靠圣旨一句便被处决,株连累及数万人惨死,一时血流成河,满朝为之变色。

如今,监国之人乃是刚封的皇太孙朱允烨。

对比之下,胡惟庸虽贵极人臣,在皇权面前也不过是蝼蚁,随手可捏;朱允烨却大不相同,身为嫡亲血脉,地位岂同凡响?

朱允烨不仅是朱元璋的孙儿,更是皇太孙。

众人心中闪过一抹了然——显然,陛下是打算趁着自己尚在人世,为皇太孙建立起威信。

想明白了这一层道理,大家心中的疑惑也随之烟消云散。

“臣等遵旨!”

众人再次行礼。

太监总管将圣旨收回,随后跪在地上把圣旨高高托起,递给站在一旁的朱允烨。

此刻,殿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允烨身上。

他从太监总管手中接过圣旨,庄重举起,对下面群臣说道:“孤奉陛下旨意,暂时代陛下监理国事。”

“诸位爱卿务必竭尽全力,不可疏忽懈怠!”

百官齐声回应:“臣遵旨!”

话音未落,朱允烨脑海里忽然传来一道提示音——“恭喜宿主获得监国之位。”

“大明国运上升。”

“宿主获系统奖励。”

“宿主获得影卫二十名。”

“宿主获得影卫首领上官海棠。”

“宿主获得西厂厂公雨化田。”

“是否召唤?”

朱允烨决定暂时不召唤,以免这群人骤然出现在朝堂之上,让局势显得太过突兀。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太监总管的声音恰逢其时地响起。

百官没有人出列,稍作等待后,太监总管又重复喊道:“退朝!”

“恭送皇太孙!”

随着文武百官的恭敬道别声,朱允烨回到了后宫。

“系统,我要召唤!”

“是否立刻召唤?”

“是!”

下一刻,“上官海棠参见主公!”

“雨化田参见主公!”

“影卫参见主公!”

这系统奖励的人物突然出现在他的住所里。

看见这些人真实现身,朱允烨心中一阵欢喜。

“快快请起!”

“多谢主公!”

待上官海棠等人重新站立在一旁,等待着他的指令。

朱允烨注视着面前的这群人,内心满是满意。

他深知,初登监国之位,必然会有大臣心生不服,特别是原本效忠于朱允炆的那一派系。

多年的谋划眼看就要结成果实,却让自己的横空截断,任谁也难以咽下这口气。

日后,他们必定会以明或暗的方式设下障碍,阻挠自己的计划实施,甚至不惜冒险对他动杀手。

尽管有锦衣卫护卫在宫中守备,但这些毕竟是属于外人的力量,始终难以完全信赖。

如今有了上官海棠和雨化田,还有这二十位影卫,再遇到挑战者时便可直接交给雨化田处理;至于自身安危,自是交托给上官海棠及其属下的影卫队伍。

“谁要是胆敢对我下手,我定让他追悔莫及!”

“上官海棠,从今往后我的安全就全靠你了!”

上官海棠接受命令后微微低头应答,随即转身站到朱允烨身侧,迅速转变成为他的随身侍卫。

“雨化田,以后如果有人故意刁难、使绊子,那就交给你应对!”

雨化田听到指令后,用他那特有的阴柔语调回应道:“奴婢遵旨!”

翌日晨曦升起之时,全体文武得知朱元璋已经提前离开京城,惊讶之声此起彼伏。

即便事先对朱元璋可能会离开有所猜测,然而这般迅捷离京,远超所有人预期。

无疑表明朱元璋决心将大权赋予年轻的朱允烨。

随之而来的是早朝时间,在文武百官踏入殿堂的一刻,便注意到此处发生了一番细微却意味深远的变化。

平常朱元璋就座的龙椅旁,突然出现了一把按比例缩小的椅子。

而坐在上面的,正是朱元璋刚立下的皇太孙、当前的监国朱允烨!众人看着他从容淡定的样子,心中不免浮现一丝轻蔑: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罢了,怎么能让朱元璋毫不犹豫地把原本顺位第一的皇长孙朱允炆挤到一边,捧这个本无机会的人上位为太孙?甚至特意以身体不适为借口,匆匆离开京城,似乎生怕行动不够迅速,会让人误解他的决心。

难道朱院长张如此安排,就不担心朱允烨做事莽撞?看他那副模样,哪里像能够承担监国重任之人?只是一个孩童而已。

朱元璋对自己的孙子竟这般充满信心吗?

尽管满心疑虑与猜测,该履行的礼仪却一点都不能少。

众大臣先是恭敬地朝着空荡的龙椅行礼如仪,仿佛朱元璋仍然高坐其上。

然后才转身向朱允烨口称千岁。

做完这些仪式感十足的动作后,太监总管再次高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怎么可能没有要奏之事?在朱元璋当政之时,尚未设立内阁、司礼监等专门协助皇帝处理国事的机构,所有的国家事务都需由皇帝亲力亲为。

昨日早朝时,因消息太过惊人,使得众人一时之间不敢轻举妄动。

今日再不呈上奏章就说不过去了。

而且一旦某个部门堆积太多事务,则会被定为怠政,最终还是自食其果!所以,该上的奏章仍需照常呈上。

借此机会,正好也可观察一下这位被朱元璋特别关照的皇太孙是否真的具备真才实学!看看他怎样应对繁杂的政务!

正当大家这么想着的时候,一个官员迈步出列,手持一份奏折,对朱允烨说道:“禀报太孙殿下,微臣有要事启奏!”

原准备跟进的其他官员,立刻收回了已迈出的脚步,因为他们认出了这是工部侍郎杜世泽!

站在旁边的太监总管立即上前几步,从杜世泽手中接过高举着的奏折,而后毕恭毕敬地递给朱允烨。

要知道,工部职责所在,乃是天下所有工程事宜,其中重中之重自然离不开有关百姓民生的水利兴修!果然,就在朱允烨翻开奏章的同时,杜世泽紧接着说道:“禀报太孙殿下,江南急报——今年汛期已至,且来势迅猛,远超往年记录。

多地水位均已破历年高位,请太孙圣裁:朝廷该如何妥善处理?”

听到这一紧急情况,全场文武皆倒吸一口凉气!江南,自本朝建国之初即为重中之重之地,每年在此地花费的人力物力可谓浩大无比,为的就是确保每次洪水到来时能够尽可能保全更多的良田,从而使朝廷财源不至于流失过巨。

然未曾想,今年的洪患如此严重,大大超越历史极值!

此时,在场众人皆将目光投向仍在阅读奏章的朱允烨,静待这位皇太孙拿出解决方案!

接过奏折快速浏览一眼后,朱允烨瞬间明白其中利害。

此等汛情不但超过以往任何朝代记载,更达到全新高峰点。

无疑,这是来自朝中诸位大臣的一次测试,同时亦是对江南百万百姓的重大考验。

“以往江南洪涝期间,”

朱允烨开口道,“朝廷常用昆山泄洪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