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以后得靠胡惟庸
书名:大明:气疯老朱,反被跪求登基 分类:历史 作者:深山老客 更新时间:2025-04-16 01:05:08
啪!啪!啪!军棍依然重重地敲下去,朱亮祖、廖永忠三人从最初的惨叫到最后连声音都没了。
他们的后背已经血肉模糊,血流不止,连骨头都露出来了。听着这声音,其他人心里直发毛,感觉要是换作自己挨打,肯定比这还惨。这时,大家看向胡惟庸的眼神满是感激。
关键时刻,还是胡惟庸能帮他们说话。站在最前面的李善长已经年迈,指望不上了,以后得靠胡惟庸。
再看看刘伯温、杨宪那些御史,他们眼里的厌恶怎么也藏不住。若不是这些读书人从中作梗,兄弟们哪会吃这样的亏?等着瞧吧,将来有机会,看他们怎么倒霉!
站在高处的朱元璋看着这三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侯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的眼睛在众臣脸上来回扫视。
“标儿,”
老朱低声说,“看看他们的脸,你觉得他们都在想什么?”
朱标抬头,将众臣的表情尽收眼底。
“有冷漠、害怕、得意、担忧、愤愤不平、不甘心……”
他答道。对于这一顿棍子,大臣们的表情各不相同,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那前边这几个呢?你从他们脸上看出什么了。”
朱元璋手里拿着如意,又问。朱标再次望去,目光落在李善长、徐达、汤和、刘伯温等人身上。随后,他摇了摇头。
“看不出什么。”
他回答。几位重臣都低着头,默默无语。朱元璋冷笑一声。
“记住我的话,后面的人好对付,前边这些人,不好对付。”
他轻声说,“你什么时候能把前边这几个人的心思也摸透了,那你做皇帝的本事才算过关。”
朱标点了点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啪!最后一棍落下,三位侯爷的背彻底被打烂了,他们趴在地上,只剩呼吸,没有力气了。朱元璋也重新站了起来。
“打完了吗?”
他问。
“回皇上,八十棍已经结束!”
执棍的侍卫拱手回禀。朱元璋轻轻点头。
“好了,打完了,也就是罚完了。”
他轻轻叹息,“罚完了就好,罚完了就好。”
“叫太医过来,给这几个家伙上药吧。”
说完,他迈步上阶,走到三人身边。禁卫们转身离开,随后太医院的三个太医走进来,带着早就准备好的伤药,开始给三人敷药。
“嘶——”
“……轻点,轻点……”
本来已经像死鱼一样动弹不得的三人,被药膏一涂,立刻忍不住惨叫起来。朱亮祖扭头刚想嘱咐几句,却发现给自己上药的竟然是皇帝本人!“陛下,您……您怎么……”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
刚才还在大喊大叫要治罪的皇上,现在居然亲自给他上药?!
“别乱动。”
朱元璋小心翼翼地把药膏涂在他背上,又盖上一块绸布,叹了口气说道,“咱并不是忘了旧情,毕竟你们都是咱的兄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情谊是真的,一点假都没有!”
“所以大明建国后,咱马上封赏了功臣,让他们享尽荣华富贵,一个都没少!”
“当时咱心里想的就是,大家一起享受太平盛世!”
“可是你们呢?又是怎么回报咱的?”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视周围的大臣。
“仗着权力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为了钱财,为了满足私欲,什么样的卑劣、肮脏、违背人性的事,你们全都做得出来!”
朱元璋厉声呵斥道,“这是什么?这是在毁咱们大明的根基!是在破坏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太平盛世!”
“大家说说看,他们该不该死!”
顿时,朱亮祖三人羞愧地低下头。满朝文武无人敢开口,就连最盼着他们死的杨宪,也只是动了动喉结,没敢发声。
不管该不该死,这事全凭皇上一句话!谁要是这时候敢替皇上做主,那就是自寻死路!
“依咱看,他们该死!该下十八层地狱!”
朱元璋冷冰冰地说,“不过,咱还记得,之前赐给了他们丹书铁券,可以免死!”
“咱现在后悔了!丹书铁券本是种荣耀,是咱想出来的,象征着君臣和谐,可如今,它竟然变成了保命的护身符!”
“早知道今天,咱绝不会给他们这些玩意!”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陷入沉寂。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暗自松了口气。
虽然皇上的语气很严厉,骂得也很重,但这话也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丹书铁券,确实能救命!
朱亮祖三人的小命,算是暂时保住了。
可还没等他们喘口气,朱元璋又挥了挥手。
“来人,把铁榜抬上来!”
老朱吩咐道。
一群禁卫齐心协力,抬着一块巨大的黑色铁榜走了过来,放在众臣中间。铁榜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申诫公侯文》!
“咱从来说话算话,说过的话绝不反悔。”
朱元璋指着铁榜,冷冰冰地说:“所以,朱亮祖、廖永忠、陆仲亨三人,虽然免了死罪,但也得关进大牢。”
“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是不对这些人设个规矩,他们迟早会胡来,什么事都敢干!”
“我昨夜没睡,写了这篇《申诫公侯文》,让人铸在这铁榜上,一共列了九条大罪!”
“不管是公爵还是侯爵,有无丹书铁券的,只要触犯了这些罪,次数多了,就该杀就杀,该剐就剐,没得商量!”
大臣们听了,心里都是一震。
皇上这是要给‘丹书铁券’加上新规定!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铁榜上。
“好好看看,看够一个时辰!能记住最好!”
朱元璋甩了甩袖子,“今天必须看清楚,以后要是犯事被杀,别说我没提醒过你们!”
说完,他冷哼一声,转身进了乾清门。
朱标赶忙跟着父亲进了宫。留下一堆大臣站在那里,盯着铁榜,一句句念:
“第一条,各级指挥、千户、百户、镇抚司总旗、小旗等,不准私下收公侯的钱财、衣物,违者打一百棍,流放琼州;再犯,直接杀头!公侯行贿的,初次、二次记下,三次杀头一次,派去打仗。”
“第二条,公侯等官员,没有特别命令,不准随意调用军队!初次、二次记下,三次杀头一次!军队的人敢听他们命令的,同样打一百棍,流放琼州!”
“第三条,公侯家不得强占官府百姓的山场、湖泊、茶园以及金银铜矿,初次、二次记下,三次杀头一次!”
“第四条,功臣家的管家之类的人,不得仗势欺压乡里的百姓,违者……”
“第五条,功臣家的佃户、佣人、奴仆,如果仗势欺人,直接砍头!”
“第六条,公侯家除了皇帝赐定的,不准私自收留他人,否则……砍头!”
“第七条,公侯家……”
“第八条……”
一条条大罪看下来,那些勋贵们吓得脸都绿了,心惊胆战。这些规定全是冲着公侯来的!
说实话,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干过这些事,手里有权,想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后面几条……
哪家不是占了些田产资源?哪家不是养了几个私人仆从?
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不这么做,怎么发财,怎么维持奢华的生活?
可如今,皇帝铸了铁榜,明文禁止了!
再敢乱来,第一次第二次还能说得过去,第三次第四次,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皇上这是要把我们这些淮西老将往绝路上逼!”
“没错,这不是在我们脖子上套了个绳索吗?”
“我打了半辈子仗,刀山火海都闯过来了,最后连福都不能享,到底图个什么!”
众人聚在一块儿,低声埋怨个不停,但谁也不敢让杨宪或者那些御史听到,否则皇上要是知道了,后果可不好受。
杨宪带头拍手叫好,大声夸赞皇帝英明。
“有这样的明君,那是国家的大福气,百姓的幸运!”
他这么一喊,周围的御史和文官也跟着附和:“皇上圣明!”
这一片赞美声,就像潮水一样涌向淮西的权贵们,好像要把他们吞没了!
蓝玉他们气得直咬牙,瞪着杨宪那副得意劲儿,眼睛里都快冒出火了!他们明白,一旦这铁榜下来,那些文官就能更方便地压榨他们了。现在,皇帝根本不顾昔日的情分,把他们这些淮西功臣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时,乾清门里又出来一个太监,手里捧着圣旨,高声喊:“有旨意,韩国公李善长接旨!”
大臣们一听,都好奇地看着。皇帝怎么会专门给退休的李善长下旨?是要趁这个机会把这位淮西的老大彻底打回去,还是想重新起用他?
“老臣,接旨。”
李善长慢慢跪下,态度恭敬而镇定。
太监展开圣旨,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仰慕唐尧虞舜时期的太平盛世,看到潜岳的嘉禾茂盛,心中欢喜,想要找个贤能之人共谋大业。李祺,你深受我赏识,有王妃般的品德,温柔善良,希望你能担当重任……现将皇长女临安公主嫁给你,让她辅助你完成婚姻大事,你也当尽心尽力,使这段姻缘成为永恒。钦此。”
太监念完,笑了笑说:“老相国,恭喜您了。”
李善长满脸喜色,磕了三个响头后大声说道:“臣李善长,感谢皇上的厚爱!”
行完礼后,他才慢慢站起来。
大臣们这才明白,原来皇帝是把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两家成了亲家。刚刚打压完淮西,现在又搞这么一出,到底什么意思呢?
“散朝!”
还没等大家多想,太监一声令下,一个时辰的看榜结束了,大臣们三三两两地离开了皇宫。
“别以为这铁榜真的那么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