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科举重开之日,胡惟庸灭亡之时!
书名:大明:捡漏狂赚亿倍,老朱后悔哭 分类:历史 作者:一首东风破 更新时间:2023-12-04 13:48:16
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好像谁都能懂这个道理,但在此时的朝局之上,没人看得出来朱元璋要做什么。
朱元璋一直在欲擒故纵,便是李善长这样足智多谋,国士无双的人物,也丝毫不认为朱元璋会废掉胡惟庸,甚至于废掉相位。
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
没管家,难道所有的活都主人来干?
但只有朱樉认为,管家一定要废,甚至管家这个位置,也要废掉。
这见地竟和他老朱一般无二!
朱元璋当真是大喜!
若是他人瞧出朱元璋的想法,朱元璋定会十分忌惮,令锦衣卫暗杀此人。
但儿子瞧出这想法,朱元璋实在太高兴!
有此佳儿,大明何愁不兴!
朱元璋真要大大赞叹朱樉一番。
但就在此时。
朱元璋竟听到朱樉松了口气。
好像有种蒙混过关的感觉。
朱元璋那是何等人物,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也足以使朱元璋警惕,没有这点直觉,他朱元璋早已死于乱军之中。
朱元璋陡然间又觉察到一丝不对劲。
哪怕胡惟庸最终会被朱元璋诛杀,但此时的胡惟庸势力实乃鼎盛之时,纵是临死反扑也能让朱樉不好过。
别的不说,就光史官给你记上一笔,一般人遭得住吗?儿孙都蒙羞!
可为何樉儿这小子是一点点也不怕。
这小子一定藏着什么东西,没有给咱说!
这次朱元璋再不给朱樉以顾左右而言他,蒙混过关的机会。
露出了极严肃的神色!
朱元璋那一双眼眸之中,仿佛蕴含数不尽的血海尸山,兵戈铁马!
“朱樉,说清楚,你为何丝毫不顾忌胡惟庸!”
朱元璋这次没任何威胁之语,可朱樉却心里一震。
坏了。
父皇叫自己全名了!
这次是认真的!
这种状态下的老朱非常可怕,那是掀翻蒙元,又干掉陈友谅张士诚的老朱。
这状态下的老朱,是真的能把人打骨折。
朱樉不想吐露,倒也不是因为别的。
单纯就是想多赚点钱。
朱樉恭恭敬敬拱手道:
“好吧,儿臣实话实话,但父皇得答应儿臣,不能跟儿臣抢生意。”
“等儿臣赚够了,您再诛杀胡惟庸。”
“不然儿臣宁肯伤筋动骨一百天,三月不下床,也绝不吐露半句。”
朱元璋一愣。
这诛杀胡惟庸,跟做生意有什么关系?
而且杀个宰相,还影响你做生意了?这做的是什么通天大生意?
朱元璋不想和朱樉讨价还价。
“别跟咱磨磨唧唧,若真有利可图,咱自会让你赚个痛快!”
朱樉见老朱也算有所承诺,便道:
“其实儿臣对付胡相的法子,说穿了十分简单,无非就是劝说您重开科举。”
朱元璋真真是越发诧异。
“重开科举,就能对付胡惟庸?”
朱樉郑重点头。
的确如此!
《三经新义》和经义文章的第三个开发方向,便是告诉朱樉不为人知的科举的本质。
在这科举本质之中,潜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价值,这已不是赚一个钱两个钱所可以形容。
而是足以改变大明王朝的走向,乃至于决定华夏走向!
故而捡漏差价为未知。
不可计算!无法估量!
即便是其中的一部分理论,以此对付胡惟庸,也是小菜一碟!
在朱元璋疑惑的眼神中,朱樉反问道:
“父皇,您听闻过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乎?”
朱元璋点头,他当然听闻过。
朱樉说道:
“熙宁变法时,王安石虽为宰相,亦有皇帝撑腰,但支持新法者寥寥无几。”
“那时王安石前有旧党成员打擂台,后无手下推广新法,可以说处境十分艰难。”
“但王安石只用了一个办法,便聚拢招揽了大量新法人才,压制住了旧党。”
朱元璋熟知这段历史,更兼得天分极高,一听猛然恍然大悟,已经完全明白,脸上神色震惊无比,樉儿这小子竟洞察世事以至于如此境界!
朱樉接着说道:
“父皇您恐怕已经猜到了,王安石便是用科举,考试内容是《三经新义》,而《三经新义》便是熙宁变法的依据!”
“只要想当官,想入仕途,就得学《三经新义》,也就是得学新学,新法。”
“而这些学《三经新义》出身的新晋臣子们,他们必然会依附于王安石的新党之下。”
“就靠这个办法,王安石的新党迅速壮大,稳稳压制住了旧党!”
“这个例子,放在本朝依旧通用!”
“胡相的根基是什么?”
“淮西派?胡惟庸看似是淮西派首领,但这一派胡相指挥不动,淮西派老人都还是听父皇您的。”
“真正的根基,胡相通过荐举制提拔的人才。”
“胡相只要觉得谁听话,就可以用荐举的方式,推荐此人当官。”
“这人当了官,自然会听胡相的话,唯胡相马首是瞻,就不会听朝廷之命。”
“这正是胡相之所以权倾朝野,甚至滋生野心的真正依仗!”
“但若是科举重开呢?”
“读书人只要勤奋读书就能走上仕途,那他们自然会依附皇权,没必要去拍胡相的马屁。”
“考试内容,又是四书,写满了忠君思想,更没人会投靠胡相。”
“胡相一旦失去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源,也就如同无源之水一般,迟早会干涸。”
“那他的败亡,也就在意料之中。”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
当真是不胜感慨!
没错,朱樉所说,就是实情!
虽然还没发生,但已经可以预见到必然会如此!
这小子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竟然对世事的观察,如此的精深入微!
只要一开科举,胡惟庸还真得死!
光是推举制上去的臣子,和科举制上去的臣子起党争,就足够胡惟庸身处漩涡之中死一百次!
朱元璋心里真是高兴的难以形容!
儿孙这般成才,大明江山稳固矣!
只是有一点不一样。
他朱元璋还不至于要动用科举才能干掉胡惟庸。
朱元璋突然问道:
“你对官卖都不太上心,去印刷经义文章,就是为了等科举重开,卖这些经义文章赚钱?”
朱樉点头:“是啊!”
朱元璋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个会赚大钱。
“这玩意大概能赚多少?”
朱樉挠挠后脑勺,决定说实话,主要是觉得数目不算很大,道:“大约十万两。”
朱元璋问:
“那些经义文章,你多少钱买下的?”
朱樉道:
“买书店的时候送的,硬要算就是一百文……”
朱元璋:“……”
朱元璋忍住了不知道为何升起的打人冲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