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2章 替他

书名:大明:汉王从气死朱棣开始篡位 分类:历史 作者:如烟如梦53 更新时间:2025-04-05 06:51:22

换源:
 

  2

朱棣气急败坏地指着朱高煦,对着姚广孝抱怨道,“看看这个不孝子,竟然逼得为父不得不动手杀他!你是来替他求情的吗?”

嘴上虽这么说着,但朱棣内心却悄然松了一口气。

此刻,他正需要有人能给台阶下。

否则,他恐怕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真的会对朱高煦痛下杀手。

“陛下,这可是您的亲生儿子啊!”

姚广孝无奈地提醒。

“哼!可这个逆子偏偏要气死我!”

朱棣铁青着脸说道。

“那您到底想不想杀他?不杀的话,就让我先走了!”

朱高煦此刻已经略显不耐烦,出声对朱棣说道。

事实上,他的烦躁并非单纯出自自身情绪,而是源于姚广孝这个不速之客的突然出现——毫无疑问,这必定是朱高燧那小子搞的鬼!

“滚吧!回昭狱好好反省去!”

朱棣随手将手中的天子剑丢到地上,愤愤地说着。

然而朱高煦只是冷笑一声,转身扬长而去。

望着他的背影,朱棣气得全身直抖,“瞧瞧这混账东西,竟连你深夜前来求情都不放在眼里!”

“陛下莫气,这事老衲会和二皇子好好沟通,他终究会想明白的。”

说完,姚广孝转身匆匆追了上去。

转瞬间,偌大的宫殿只剩下朱棣一人。

他无力地坐下,神色复杂。

其实今晚,朱棣已算是尽力克制。

之所以如此,皆因他在今日晕倒后脑海中浮现了一件奇妙的东西——一个被称为“国运模拟器”

的神秘存在。

醒来之后,他便让人尽数退下,独自留于寝宫试图弄清楚这新出现事物的意义。

据悉,这一名为“国运模拟器”

的东西能够助他在梦中预见后代子孙的命运走向,并依据推演内容洞察明朝未来发展方向。

不过每次想要对特定人物发起人生推演,则需要相应的国运值支撑,只有达标方能启动目标人物的梦境推演功能。

而每日该系统会自动提供一次签到机会,同时赋予100点国运值。

起初,朱棣怀着尝试之心用此模拟器试图探寻朱高炽、朱高煦或者朱瞻基等子孙的人生轨迹。

结果每一次都收到提示,告知国运值不足,无法完成任务。

尽管目前尚处初步阶段,但朱棣已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秘密工具!通过它,自己可以全面掌握所有子孙后代的生命进程,这或许就是他至今未直接处置朱高煦的根本原因。

回顾当年靖难之战期间,也是他与朱高煦关系最为融洽的时期。

他曾给予朱高煦太子宝座的承诺,令其对此抱有很大期待。

朱棣对此也心存歉疚,可没想到如今二人竟会为了皇太子的位子闹到这般境地。

“唉,再等等,看看情况发展如何吧!”

朱棣心中暗想。

“若无其他法子,便赐这小子王爵,遣他赴封地便是,眼不见为净!”

终究,朱棣紧闭双眼,长长吐出一口气。

另一边,方才从朱棣寝宫安然走出的朱高煦,瞬间就被姚广孝追上拦截。

“老和尚,又拦我何事?”

“莫以为你刚在圣上面前美言了几句,我就得感激你。”

朱高煦眉头一皱,语气冷淡。

“二殿下莫要误解,贫僧只意在提醒。”

姚广孝笑眯眯开口,“陛下现下怒火未消,殿下近期最好收敛些。”

“再稍待几日,或许情势便会转圜。”

姚广孝一脸云淡风轻。

“真真是爱管闲事!”

朱高煦一声冷笑,径直走向目瞪口呆的朱高燧。

朱高燧万万没料到,朱高煦竟如此迅速便出了寝宫,还一副毫无损伤的模样。

更为惊愕的是,姚广孝好意相告,他居然还不领情!这是想逆天不成?

“走吧!回昭狱去!”

朱高煦看朱高燧愣怔着,平淡地说了一句。

“回哪里?昭狱大牢么?”

朱高燧下意识问。

“当然!”

朱高煦不待他多言,自行向外走去,留下一句,“别磨蹭了,赶紧跟上!”

朱高燧反应过来急忙追上。

到了锦衣卫昭狱后,这一次朱高燧没给朱高煦戴上镣铐。

“圣上居然就这般放过了你?”

得知朱高煦直言顶撞朱棣,把老头气得扔了剑让他滚蛋时,朱高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以为他真敢砍了我不成?”

朱高煦轻轻一笑,躺在草堆上假寐。

“罢了,估摸等老头子气散了些,你也就可出去了!有啥需的跟我说,先歇会吧,明日我再来看你!”

朱高燧一脸莫名但见朱高煦没理自己,只能退出牢房。

“有没有觉得今天朱棣的举动有些异常?”

朱高燧走后,刘伯温的声音在朱高煦脑海中浮现。

依常理而言,即使朱棣不会真诛朱高煦性命,让他吃些苦头也是应该的。

却直接放他完完整整回到牢里,实在匪夷所思!

“确实不太像咱婿的性格。

莫不是心觉亏欠高煦?”

徐达猜测。

“看情形我大概是要被封藩王,然后被老头甩得远远的了。”

朱高煦满不在乎,已预见自身接下来结果。

“这不本来就在你的料想之内么?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刘伯温苦笑说道。

“如若真要去就藩,我想得抽空前往孝陵一趟。”

朱高煦忽开口道。

“你要做什么?莫非你打算打皇爷爷的主意?”

徐达一听便慌了。

除了想要拘出朱元璋帝魂遛遛外,朱高煦还能有什么想法?

“朱高煦,你想让皇爷爷知晓死后之事活过来被气疯么?”

刘伯温也被这想法震惊了!

若是朱元璋重返人世,清楚这些年发生的一切,岂不要被两个孝顺子孙气死!

“别着急,说不定到时候皇爷爷还得感激我呢。”

“要不是我,他怎么有机会再见到自己亲手创建的大明江山?”

“再说了……你们不觉得这很有趣吗?”

“想想看,如果哪天老头子真的碰上老爷子的帝魂,会是怎样的场面?”

朱高煦听完这句话,脸上的笑意越发诡异起来,眼中满是恶意与算计。

徐达沉默不语,刘伯温也只是微微叹了口气,心中却已经翻起了惊涛骇浪——好小子,果然浑身上下都是反骨啊!

这不是摆明了打算让太祖爷看着自己这个乖孙再来一次靖难之变?虽然朱高煦可能不会直接对朱棣反叛,但冲着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俩,他的心思早就昭然若揭了!想到这里,二人的头皮都不由得一阵发麻。

三天之后,御书房内,空气依旧凝重。

朱棣完成了当天的签到,眼看着自己的国运值升到了四百点。

这段时间以来,每天签到完他都会尝试用国运模拟器推演朱高炽等人的未来人生,可惜前几次全以失败告终,提示显示国运值不足。

然而这一次,国运模拟器却给出了一条崭新的信息。

“现在能推演大儿子朱高炽了吧?”

朱棣心中一喜,“那咱的好孙子朱瞻基呢?还有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他们的命途怎么样了?”

不过很快,回应再次泼了他一盆冷水:

【无法推演朱瞻基,国运值不足!】

【无法推演朱高煦,国运值不足!】

【无法推演朱高燧,国运值不足!】

一连串的回答让朱棣陷入沉思。

原来,此刻他仅能推演大儿子朱高炽的一生,而其他所有人的命运竟都需要更高的国运值?

“为何只有朱高炽够资格被推演?”

“难道他真的不如其他人么?”

朱棣忍不住追问起标准,得到的回答清晰明了:目标人物所需国运值是依据寿命、功绩以及对历史影响力的总和来评定的。

这一答复犹如晴天霹雳击中了朱棣的心灵深处——也就是说,综合评分之下,老大朱高炽居然竟是垫底的那个?

这种结论令朱棣隐隐感到不安,他忽然开始质疑当初选定朱高炽为太子的决策是否正确。

“必须搞清楚这一切!”

朱棣暗自咬牙,“今晚就试一试,先从朱高炽开始推演吧!只要推演大儿子的人生,总会牵扯出老二老三还有我那位优秀孙子的情况。”

于是,朱棣强压住内心的焦虑与忐忑,决心当天晚上就开始行动。

终于挨到夜幕降临,今夜朱棣一改往常熬夜批阅奏折的习惯,早早躺回寝宫龙床之上,并清退了周围所有侍从。

紧接着,他启动了那个神秘莫测的“国运模拟器”

“启动推演程序吧!”

朱棣轻声吩咐道。

话音刚落,眼前闪过一段提示:【推演目标皇太子朱高炽,扣掉必要国运值388点,模拟即将启动……】随后,一波难以抗拒的困倦猛然袭来,眨眼间朱棣进入了睡眠状态之中。

然而与平常入眠截然不同的体验告诉他,梦境已不再是一片空无——国运模拟器已然开始运转了……

他的精神依然清明,可身体却已陷入沉睡,宛如意识与躯壳已然分离。

周围一片苍茫混沌,仿佛整个心灵都被笼罩在模糊不清的世界中。

【推演预计耗时四十五分钟】

【推演即将启动……】

就在此刻,国运模拟器的声音再度于朱棣耳畔响起。

紧接着,原本模糊灰暗的景象如同拨开云雾般变得明亮清晰起来,眼前的景物逐渐鲜活,一幅熟悉的画面闯入朱棣视线——那座他无比熟知的城市!

中都凤阳!

这一刻,无数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朱棣心头,那些深藏心底的画面不断浮现。

凤阳府,也是朱高炽降临人世的地方!

【大明洪武十一年,你出生于中都凤阳府。

父亲乃大明第四皇子燕王朱棣,母亲为中山王徐达之女;而你的皇爷爷,则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自诞生起,命运便赋予你特殊身份——嫡出长子,注定成为未来的燕王世子!】

【洪武十三年,父亲朱棣受命前往北平藩地,但幼年的你只能告别双亲,返回应天府的大本堂,与皇家众多子孙一起接受正统教诲。



在这片虚幻的空间里,朱高炽从小到大的点滴被逐一重现。

从踏入大本堂时虚心求学的模样,到凭借聪颖赢得皇祖父青眼的独特经历……朱棣注视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实际上,由于仕途忙碌,他同长子朱高炽的相处时间极其稀少,这也导致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疏远关系。

然而,即便早知如此,当这些回忆再次掠过脑海,朱棣依然难以平复情绪。

【洪武二十八年,你正式获封燕王世子,并随家迁往北平。

一家人终于团圆!】

【可是重逢之后,你渐渐察觉,比起自己稳重的性格,父亲似乎更加偏爱活泼顽皮的小弟朱高煦,而对你始终态度冷淡!】

“……”

朱棣微微一怔。

难道自己一直以来的表现真有这么明显吗?

系统继续陈述:【因为体质虚弱且行动不便,年幼的你时常感到自卑,猜测这是否正是父亲对你冷落的根源。

所以多年来,你处事谨小慎微、不敢稍有闪失,生怕引起父亲不满!】

直到今天,站在儿子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朱棣才猛然惊觉——作为父亲,他或许确实体现出几分苛刻甚至偏心,尤其是对次子朱高煦过分青睐,相对忽略了长子朱高炽的感受。

这种倾向的形成也许源于后来的靖难之役和孙子朱瞻基的成长经历。

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他对孩子的关爱悄然发生转移——不再集中在二儿子朱高煦身上,而是转而关注朱瞻基,“父以子贵”

连带着让朱高炽的地位有所提升。

难怪朱高煦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想必在他看来,一切优待都因弟弟的缘故被重新分配。

这种矛盾埋得越久,仇恨也就越深。

【洪武三十一年,你的皇祖父去世,父亲带领几个兄弟赶赴应天府奔丧。

可途中建文帝突然派出使节拦住了父亲,拒绝让他进京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