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书名:大明:刚刚登基,百官要杀朕 分类:历史 作者:原神港片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2:17
他们每年都会向大明缴纳岁银,以交保护费的形式,得到大明的庇护。
久闻大明现在的皇帝是个少年,但他登基后所做的基业已经超过前几任的总和!
他们都想看看当今的天子是何等英明君主。
登州卫战胜,朱厚熜彻底在朝堂上树立了极大的威信。
新帝做出如此伟业时,也才刚刚十五岁。
整顿吏治,肃清腐败,灭倭畜……
朱厚熜堪称是一代圣主。
一个月前,朱厚熜还是南方闲散小王爷。
登州卫之战,朱厚熜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戚继光的军事能力。
已经封他为兵部侍郎,统领神机营。
但朱厚熜始终觉得是大材小用。
鹏程万里,将来一定有戚继光立身扬名的时候。
一朝平步青云,野心难免会越来越大。
少不更事,制度就是用来规范人的人的欲望也要用规矩来压制。
朱厚熜认为,倭寇不过是弹丸之地的强盗罢了,不足为惧。
北方草原上的鞑靼才称的上是大明的对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将蒙古赶出中原,他们陆续在草原上建立了许多部落。
鞑靼可以说是北方草原上地头蛇一般的存在。
大明要防的就是这些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世祖皇帝朱棣甚至发动五次北伐。
只为将这些草原上的对手一举击破,一了百了。
但是北方疆域辽阔,他们是草原马背上的民族。
在草原上作战,大明明显不利。
整整五次北伐,皆无功而返。
养心殿内。
朱厚熜正在翻看着奏折,全神贯注的处理朝政。
此次将倭寇一网打尽,只是他没有太大的喜悦。
倭寇和鞑靼,朱厚熜并没有过多看重。
西方各国现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改革,他们远在千里之外,是大明真正的强敌。
大明的改革必须要加大力度,唯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大明帝国。
朱厚熜目光长远,他认为现在要紧的是建立一支史无前例的强大舰队。
此时,西方各国通过工业革命。
海上军事上力量强大,届时大明与它们也可以硬碰硬。
鞑靼,朱厚熜心中也有对数待到国库宽裕,兵强马盛。
他会命一支精装部队前往北方草原,深入草原,与其进行一战。
登州卫之战,将倭寇一举击溃,朱厚熜的生活也变得平淡。
东南沿海地区不用他操劳,倭寇,死的死,伤的伤,琉球境内几股力量逐渐平衡起来。
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像倭寇那样的有新的战斗力的势力。
抗倭之战,现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区得以安定下来,百姓也不再漂泊,生活安稳下来。
新帝登基的第一场战役,使大明能够挺直腰板子,百姓也不再对外敌忍气吞声。
朝堂上,大明的日常事务是交由内阁处理的。
像内阁这样的机构好好运用,皇帝便能高枕无忧,不必再日理万机。
但是,大明疆域辽阔,全国共有十三省,南方七个,北方六个。
只是,帝国定京北方,北方相对来说安定。
南方多山脉,匪寇为患,几乎年年都要剿匪,屡禁不止。
秋日将至,朱厚熜登基三月有余。
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谷,又要开始收割。
朱厚熜治理大明,短时间内,大明不再每况愈下,而是愈发兴盛。
他感受到了做帝王的威仪。
在大明,皇权至上,帝国的命运也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大明不再江河日下,通过朱厚熜的一系列政策,帝国焕发出生机活力。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百官们对朱厚熜的明了言听计从内阁也谨小慎微,奉公守法。
这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了皇帝的文攻武略,无一不为之敬重。
处江湖之远,皇帝的睿智更是有口皆碑,士农工商,无一不为之千恩万谢。
商业改革刚刚打开序幕。
待到改革成效显著,朱厚熜认定大明的商业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国力也会愈加强大。
这段时间,系统的等级也在慢慢提升,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打仗。
打仗,打败敌人,获取积分的速度越快。
另外,改革改革,得到百姓的爱戴等都是获取积分的方式,只不过速度比较慢。
宣政殿内。
朱厚熜正坐在龙椅上,俯瞰底下躬着身子的百官。
百官之中,有好官也有奸臣。
他若想将皇位坐稳,少不了要和他们打交道。
必须提拔有能力的亲信,这样朝政就能够牢牢的掌握在他手中。
朱厚熜正色道:“初秋已至,朕以为鞑靼必趁机有小动作,需得加强防范。”
“朕只愿各位爱卿虚怀若谷,朝政无小事,若有再犯必定重罚。”
朱厚熜的话语余音绕梁,如雷贯耳,百官只觉心头一颤。
一时间,朝堂上静了下来,朝臣们闭口不作声,低眉顺眼。
朱厚熜从龙椅上起来,走了下去百官连忙躬身垂手。
“贪腐还未根除,朕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若将钱财归还户部,朕会网开一面!”
“若屡教不改,别怪朕严加惩治!”
百官齐齐跪下喊到:“陛下英明!”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