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长安风云起
书名:重生后我在长安横着走 分类:历史 作者:墨笑苍生 更新时间:2025-04-17 22:55:20
房俊带着兄弟们一路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忧虑与对无端谗言的愤懑。
长安的城墙在视线中逐渐清晰,这座繁华都城在他眼中却仿佛暗藏无数漩涡,正等着他踏入。
刚一进城,房俊便感受到了与边关截然不同的氛围。
街头巷尾,人们交头接耳,眼神中透着好奇与猜测,时不时还向他投来打量的目光。
显然,他被召回长安的消息已经在城中传开,成为了百姓们热议的话题。
房俊径直回府,房玄龄早已在府中焦急等待。
见到儿子归来,房玄龄紧锁的眉头并未放松,反而拉着房俊的手,将他带入书房,忧心忡忡地说道:“俊儿,此次你被突然召回,恐怕来者不善。朝中那些大臣在陛下耳边煽风点火,陛下虽未必全信,但也难免心生疑虑。你接下来行事,务必万分小心。”
房俊点头,心中明白局势严峻。他安慰父亲道:“爹,您放心,孩儿心中有数。清者自清,孩儿定会想办法让陛下看清那些人的真面目。”话虽如此,可房俊心里清楚,要在这错综复杂的朝堂局势中扭转乾坤,绝非易事。
回到房间,房俊还未来得及休息,便收到了程处默等人的消息,他们约房俊在城中一处隐秘的酒馆相聚。房俊稍作收拾后,便悄悄出了门。
酒馆内,程处默、秦怀玉和李怀宝早已等候多时。见到房俊进来,程处默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俊哥儿,这事儿太憋屈了!咱们在边关拼死拼活,立下赫赫战功,那些家伙却在背后捅刀子,简直不是东西!”
秦怀玉也一脸愤然地说道:“没错,这些人就是嫉妒俊哥儿的本事。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得想个法子反击。”
李怀宝则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到底是哪些人在背后搞鬼,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
房俊点了点头,说道:“怀宝说得对。咱们不能盲目行动。这些天,大家各自去打听消息,看看是哪些大臣在陛下耳边进谗言,以及他们背后有没有什么势力支持。”
众人纷纷应和,随后又商讨了一些应对的初步策略,才各自散去。
房俊回到府中,一夜未眠,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要化解这场危机,关键还在李世民身上。只要能让李世民相信自己的忠心,那些谗言自然不攻自破。
第二日,房俊进宫求见李世民。
在太极殿外,房俊等待了许久,心中不禁有些忐忑。终于,太监传他觐见。
房俊进入殿内,跪地行礼道:“陛下,微臣房俊奉诏回朝,特来向陛下请安。”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目光审视着房俊,沉默片刻后说道:“房俊,你在边关的战功,朕都知晓,本应重重奖赏。可如今朝中却有大臣参你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你作何解释?”
房俊心中一紧,赶忙说道:“陛下明鉴,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在边关之时,一心只为抗击突厥,保卫我大唐疆土,从未有过任何不臣之心。定是有人嫉妒微臣的战功,故意在陛下耳边进谗言,还望陛下详查。”
李世民微微皱眉,说道:“朕也希望这只是有人恶意中伤。但你此次被召回,也是为了朝廷安稳着想。你先暂且在家中休养,若无朕的旨意,不得擅自离开长安。”
房俊心中明白,这算是李世民对他的一种暂时软禁。他无奈地应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从宫中出来,房俊心情沉重。看来,要让李世民彻底消除疑虑,还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接下来的几日,房俊表面上在家中闭门不出,暗中却让兄弟们四处打听消息。程处默等人不负所望,很快便查明,此次在背后煽风点火的主要是礼部尚书王珪和户部侍郎赵德。这两人平日里就与房玄龄有些政见不合,此次见房俊在边关立下大功,担心房家势力进一步壮大,便联合起来在李世民面前进谗言。
房俊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暗自思索对策。他深知,这两人背后或许还有其他势力支持,贸然反击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但如果不采取行动,自己恐怕会一直被李世民猜忌。
就在房俊苦思冥想之际,长乐公主派人送来了一封信。房俊打开信,只见信中写道:“房将军,听闻你回长安后遭遇困境,本宫心中忧虑。若将军信得过本宫,可于明日巳时到城郊的静心庵一叙,本宫或许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房俊看着信,心中有些疑惑,长乐公主为何要帮他?但此刻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决定去赴约,看看长乐公主到底有何打算。
第二日,房俊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静心庵。长乐公主早已在庵内等候。房俊见到长乐公主,行礼道:“见过公主殿下,不知公主唤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长乐公主看着房俊,眼中闪过一丝关切,说道:“房将军不必多礼。本宫知晓将军被召回长安之事,心中不平。那些大臣为了一己私利,在父皇面前进谗言,实在可恶。本宫想助将军一臂之力,还将军清白。”
房俊心中感动,说道:“多谢公主殿下美意。只是,此事颇为棘手,不知公主有何良策?”
长乐公主微微一笑,说道:“将军可知,近日母后身体不适,父皇为此忧心忡忡。本宫打算在宫中举办一场祈福会,邀请朝中大臣及其家眷参加。届时,将军也可前来。在祈福会上,将军可寻机向父皇表明心迹,展示自己的忠心。本宫也会在一旁为将军说话,想必父皇定会听进去的。”
房俊听后,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公主殿下此计甚妙。只是,微臣贸然参加祈福会,恐怕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
长乐公主说道:“这有本宫安排,将军不必担心。只要将军能把握好机会,定能化解此次危机。”
房俊感激地看着长乐公主,说道:“若能成功化解危机,全仰仗公主殿下相助。房俊定当铭记公主大恩。”
长乐公主脸颊微微泛红,说道:“将军言重了。本宫只是不想看到将军被那些小人陷害。”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房俊便告辞离开了静心庵。回到家中,房俊开始精心准备在祈福会上要向李世民陈述的内容,力求言辞恳切,打动李世民。
与此同时,灵儿得知房俊在长安的困境后,心急如焚。她不顾父亲的阻拦,女扮男装,偷偷离开了边关,直奔长安而来。
灵儿一路风餐露宿,终于抵达长安。她四处打听房俊的下落,好不容易找到了房府。此时天色已晚,房府大门紧闭。灵儿正想着如何进去,突然看到房俊从府中出来,似乎要去什么地方。
灵儿心中一喜,连忙跟了上去。房俊并未察觉到有人跟踪,他正准备去与程处默等人商议祈福会的相关事宜。
灵儿跟着房俊来到了一处酒楼,看到房俊与程处默等人相聚。她心中好奇,便悄悄找了个角落坐下,偷听他们的谈话。
听到房俊讲述长乐公主的计划后,灵儿心中五味杂陈。她一方面担心房俊的安危,另一方面又对长乐公主介入房俊的事情有些在意。
等房俊等人离开后,灵儿忍不住叫住了房俊:“房将军!”
房俊听到声音,转身一看,惊讶地说道:“灵儿姑娘,你怎么来了?”
灵儿看着房俊,眼中满是担忧,说道:“房将军,我听说你在长安遇到麻烦,放心不下,便赶来看看。”
房俊心中感动,说道:“灵儿姑娘,长安如今局势复杂,你不该贸然前来。这里危险,你还是尽快回边关吧。”
灵儿倔强地说道:“我不回去。我要留在长安,帮你一起应对那些麻烦。”
房俊无奈地笑了笑,他知道灵儿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他说道:“好吧,既然你来了,那便先在我府上住下。但你千万要小心,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
灵儿点头,跟着房俊回到了房府。
几日后,长乐公主举办的祈福会如期举行。皇宫内张灯结彩,朝中大臣及其家眷纷纷应邀前来。房俊在长乐公主的安排下,也顺利进入了皇宫。
祈福会上,气氛庄重而热烈。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在主位,大臣们依次向他们行礼。房俊看到李世民面容略显疲惫,心中明白,这几日为了边关战事和朝中纷争,李世民定是操劳过度。
祈福仪式结束后,众人开始享用茶点。房俊找准时机,上前向李世民行礼道:“陛下,微臣有一事,想向陛下禀明。”
李世民看着房俊,微微点头道:“你说吧。”
房俊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微臣自边关归来,深知自己遭人嫉妒,被进谗言。但微臣对陛下的忠心,从未改变。此次边关战事,微臣与将士们出生入死,只为保我大唐百姓安宁,扩我大唐疆土。微臣恳请陛下明察,莫要被小人蒙蔽。”
李世民看着房俊,沉思片刻后说道:“房俊,朕也希望你并无二心。只是,你在边关手握重兵,难免会让人有所猜忌。”
这时,长乐公主在一旁说道:“父皇,房将军在边关屡立战功,若不是他,边关怎能如此安稳。那些大臣的话,父皇不可全信啊。”
其他几位与房家交好的大臣也纷纷为房俊说话。李世民看着众人,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就在这时,礼部尚书王珪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房俊虽有战功,但也不能忽视他可能带来的威胁。如今他被召回长安,仍不安分,私自与各方势力接触,恐怕有不轨企图。”
房俊心中一怒,说道:“王尚书,你休要血口喷人!微臣近日一直在家中闭门不出,何来私自与各方势力接触之说?你如此污蔑微臣,到底是何居心?”
王珪被房俊质问得有些心虚,但仍强辩道:“陛下,房俊言辞激烈,分明是心中有鬼。”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王珪,你说房俊私自与各方势力接触,可有证据?若无证据,不可随意污蔑大臣。”
王珪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房俊趁机说道:“陛下,王尚书与户部侍郎赵德平日里与家父政见不合,此次他们联合起来在陛下耳边进谗言,无非是想打压我房家。还望陛下详查。”
李世民听后,心中已有了几分判断。他冷冷地看着王珪,说道:“王珪,此事朕定会彻查。若你真有诬陷大臣之举,朕绝不轻饶。”
王珪吓得连忙跪地,说道:“陛下饶命,微臣只是一时糊涂,听信了他人之言。”
李世民挥了挥手,说道:“退下吧,此事朕会让大理寺详查。”
房俊见李世民已有彻查之意,心中稍安。他再次向李世民行礼道:“陛下圣明,微臣相信陛下定会查明真相,还微臣清白。”
李世民看着房俊,说道:“房俊,你先起来吧。此次之事,朕希望你能吸取教训,日后行事,多加谨慎。”
房俊应道:“是,陛下,微臣定当谨记陛下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