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云突变
书名:重生后我在长安横着走 分类:历史 作者:墨笑苍生 更新时间:2025-04-17 22:55:20
房俊在边关屡立战功,声名远扬,可他自己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地应对每一次与突厥的交锋。
他深知,突厥人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或许还在后面。
随着房俊在军中威望日隆,他与将士们的关系也愈发紧密。
大家不再将他视为初来乍到的世家公子,而是真正能带领他们打胜仗的将领。
闲暇之时,房俊会给将士们讲述一些前世听闻的有趣故事,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也借此缓解大家在战场上的压力。
一日,房俊正在营帐内研究突厥的军事部署图,忽有士兵来报:“将军,营外来了一位自称是公主殿下的使者,说是有要事相商。”
房俊心中一惊,心想哪位公主会派人来边关找他?他赶忙整理衣冠,出营迎接。
只见营外站着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中年太监,手持拂尘,见到房俊后微微欠身道:“房将军,咱家是长乐公主殿下身边的李公公,公主殿下听闻将军在边关英勇善战,特命咱家前来犒劳将军,并与将军商议一事。”
房俊连忙还礼,将李公公迎入营帐。待入座后,李公公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锦盒,递与房俊道:“这是公主殿下特意为将军准备的礼物,聊表心意。”
房俊打开锦盒,只见里面放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玉佩质地细腻,雕工精美,一看便知价值不菲。房俊心中疑惑,长乐公主为何突然对他如此礼遇?
李公公似乎看出了房俊的疑惑,笑着说道:“房将军,公主殿下一直心系边关战事,听闻将军足智多谋,数次击败突厥,心中甚是钦佩。此次派咱家前来,除了犒劳将军,还有一事相求。”
房俊赶忙说道:“李公公客气了,公主殿下有何事,但说无妨,只要房俊能做到,定不推辞。”
李公公微微点头,说道:“如今边关局势紧张,公主殿下担心陛下因战事操劳过度,身体有恙。听闻将军在边关常有奇思妙想,不知将军能否想个法子,让陛下能稍作休憩,舒缓心情?”
房俊沉思片刻,说道:“李公公,此事房俊倒是可以一试。我听闻长乐公主擅长琴艺,陛下平日又喜爱音律。若公主能在陛下闲暇之时,弹奏一曲,想必能让陛下心情愉悦。再者,我可写一封书信,附上一些在边关的趣事,让陛下知晓边关战事顺利,无需过于忧虑。”
李公公听后,大喜道:“房将军果然智谋过人,此计甚好。咱家这就回去告知公主殿下。”
房俊又与李公公交谈了几句,便送他出营。望着李公公远去的背影,房俊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他虽与长乐公主从未谋面,但通过此次交流,却对这位公主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然而,边关的局势并未因房俊的几次胜仗而缓和。突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对唐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探子来报,突厥此次派出了十万大军,由突厥最勇猛的将领阿史那贺鲁亲自率领,来势汹汹。李绩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营帐内,气氛凝重。众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应敌之策,但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房俊看着地图,沉思良久后说道:“将军,突厥此次倾巢而出,后方必定空虚。我们可兵分两路,一路由将军您亲自率领,正面迎敌,牵制住突厥的主力;另一路由我带领一支轻骑兵,绕道突厥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断了他们的粮草,突厥大军不战自乱。”
李绩听后,心中有些犹豫。他担心房俊这一路深入敌后,会有危险。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时,王强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大帅,房将军这计策听起来倒是不错,可万一他这一路出了差错,不仅粮草没烧掉,还把咱们的兵力搭进去,那可如何是好?”
房俊看了王强一眼,冷冷说道:“王副帅,若怕有危险,当初就不该来边关。房俊愿立下军令状,若此次行动失败,提头来见!”
李绩见房俊如此坚决,心中颇为感动。他思索片刻后,说道:“好!房俊听令,本帅命你带领三千轻骑兵,绕道敌后,务必烧毁突厥粮草。本帅则带领大军正面迎敌,牵制住突厥主力。此次行动,关系重大,各位务必全力以赴!”
众将齐声应道:“谨遵大帅军令!”
房俊领命后,立刻挑选了三千精锐轻骑兵,趁着夜色出发了。他们一路小心翼翼,避开突厥的巡逻部队,向突厥后方迂回前进。
经过几日的急行军,房俊等人终于到达了突厥的粮草大营附近。房俊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粮草大营四周戒备森严,但守卫们似乎因为身处后方,有些松懈。
房俊决定趁夜发动突袭。他将三千骑兵分成三路,一路从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另外两路从两侧包抄,伺机点火烧粮。
夜深人静之时,房俊一声令下,正面的唐军率先发动攻击。突厥守卫们听到喊杀声,顿时慌乱起来,纷纷拿起武器迎战。就在他们全力应对正面攻击时,房俊带领的两侧骑兵迅速潜入粮草大营,四处点火。
一时间,粮草大营内火光冲天,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突厥士兵们见状,惊恐万分,纷纷赶来救火,但为时已晚。大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粮草被烧得噼啪作响。
阿史那贺鲁得知粮草大营被袭,大惊失色,立刻分出一部分兵力回援。但此时李绩率领的唐军主力也发动了猛攻,突厥军队两面受敌,顿时陷入混乱。
房俊见目的已经达到,带领着骑兵迅速撤离。在撤离途中,他们又遭遇了一小股突厥追兵。房俊毫不畏惧,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中长剑挥舞,寒光闪烁,突厥士兵纷纷倒下。在房俊的带领下,唐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成功击退了追兵。
此役,唐军大获全胜。突厥十万大军因粮草被烧,军心大乱,被迫撤退。房俊因烧毁突厥粮草,立下大功,声名更是响彻边关。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龙颜大悦。他对房俊的赏识又多了几分,甚至在朝堂之上,多次夸赞房俊的英勇和智谋。
而长乐公主得知房俊成功完成任务,心中也甚是欢喜。她对房俊的好奇和钦佩,渐渐转化为一种别样的情愫。
长乐公主时常会在宫中,与宫女们谈论房俊在边关的事迹。她想象着房俊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一日,长乐公主在花园中赏花,心中又想起了房俊。她不由自主地走到湖边,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描绘起房俊的模样。虽然她从未见过房俊,但凭借着想象,竟也画得有模有样。
宫女们看到公主如此专注地画画,纷纷围了过来。其中一个胆大的宫女笑着说道:“公主殿下,您画的可是房将军?瞧这模样,定是个英俊潇洒的少年郎。”
长乐公主脸颊微微泛红,嗔怪道:“就你多嘴。不过,房将军在边关屡立战功,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就在长乐公主对房俊情愫暗生之时,房俊却还在边关忙碌着。他并没有意识到,远在长安的长乐公主,已经对他芳心暗许。
经过此次大战,边关暂时恢复了平静。房俊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突厥人肯定还会卷土重来。于是,他一边组织将士们加固防御工事,一边训练新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在训练新兵的过程中,房俊结识了一位名叫灵儿的女子。灵儿是边关将领的女儿,自幼喜爱舞刀弄剑,对军事也颇有见解。她听闻房俊的事迹后,对房俊十分仰慕,时常来军营观看房俊训练士兵。
一日,房俊正在教新兵们使用一种新式的武器,灵儿又来到了军营。她看到房俊认真专注的样子,心中不禁一动。待房俊训练结束后,灵儿走上前去,说道:“房将军,方才看您训练士兵,那新式武器甚是精妙,不知灵儿能否一试?”
房俊见是灵儿,笑着说道:“当然可以。不过,这武器使用起来有些难度,姑娘需小心。”
灵儿接过武器,按照房俊所教的方法,挥舞起来。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却透着一股英气。房俊在一旁耐心指导,灵儿学得也十分认真。
经过一番练习,灵儿已经能熟练使用这武器。她兴奋地对房俊说道:“房将军,多谢您的指导。灵儿觉得,若士兵们都能熟练掌握这武器,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
房俊点了点头,说道:“灵儿姑娘所言极是。这新式武器,正是为了应对突厥的骑兵而研发的。”
从那以后,灵儿与房俊的接触越来越多。两人时常在一起探讨军事策略,灵儿的聪慧和勇敢,也让房俊对她另眼相看。渐渐地,两人之间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情感。
然而,这种平静而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日,朝廷突然传来旨意,命房俊即刻返回长安。原来,朝中一些大臣听闻房俊在边关的战功,心生嫉妒,他们在李世民面前进谗言,说房俊拥兵自重,恐有不臣之心。李世民虽然不太相信这些言论,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决定先将房俊召回长安,观察一段时间。
房俊接到旨意后,心中十分无奈。他深知,这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但君命难违,他只能将边关的事务交接给李绩,准备启程返回长安。
灵儿得知房俊要回长安的消息,心中十分不舍。她来到房俊的营帐,眼中含泪说道:“房将军,此去长安,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房俊看着灵儿,心中也有些难过。他说道:“灵儿姑娘,你也保重。待我回长安,处理好此事,定会再回边关。”
房俊带着程处默、秦怀玉等兄弟,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