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我的航母
书名:重生35:开局研发涡扇发动机震惊小胡子 分类:军事 作者:是熟客 更新时间:2025-03-12 21:11:51
刚刚下水的航母,在甘礼经少校的指挥下出了地中海北上英吉利海峡,然后经过北海,绕过丹麦进入波罗的海,抵达吕贝克!
紧赶慢赶,抵达吕贝克已经是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
李巍计算得明明白白。
但意外无处不在。
平海宁海两艘军舰的状况都不很好,大修工作量超过了预期!
大修工程进行了一个月,到现在还没有修好。目前锅炉管子都拆了,根本没法启航,如果等修好至少还得十来天。
超乎了李巍的预期!
当日,陈绍宽等人就登上了这艘“航空母舰”,简陋是简陋了,但陈绍宽还是非常兴奋的。仅以船体论,这艘船满载排水量达到一万一千五百吨,在中国海军中乃是最大的舰船。论速度,甚至比平海宁海两艘巡洋舰还要快,在国内还是第一!
“这两个舰岛,会不会造成船体右侧偏重?”
“会!”李巍解释道:“舰岛加上烟囱,总重量五百吨。为了平衡重量,船体左侧水线以下搞了一堵防弹钢筋水泥的墙。不过,只能做到静平衡船体。如果航行中转向,由于离心力的影响,船体倾斜会比较严重。不过我定做了一套自动驾驶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船体倾斜!”
这个年代不仅飞机有自动驾驶仪,舰船,潜艇都有。不过依靠陀螺仪控制液压系统再控制水翼,系统响应有滞后。
陈绍宽边走边看。甲板乃是普通的松木,经过了防火防虫防腐蚀处理,并不高档,不过陈司令没有意见。李巍倒是想搞成装甲钢板,但一则造价高,二则时间根本来不及,第三就是太重了!会造成舰船的头重脚轻。
“甲板周围为什么搞这么一圈围廊?”
“这是用来安装防空武器的,只是目前资金缺乏,只能安装一圈高射机枪。”
“那是在做什么?”陈绍宽指着正在吊装的柴油机问道。
“原船的电力系统严重不足,我又附加了两台柴油发电机。主要用于灭火系统抽水系统和航母作战辅助系统。除此之外,我还订购了一台大型冰箱,让弟兄们在热带航行时生活稍微舒服一点。”
“你这个阻拦索怎么只有四根?”
“难道不是四根?”李巍道。
“我看过英国航母,阻拦索一共十几根,每间隔一码(约九十厘米)一根。”
“呃,这个我倒是不知道。”李巍真不知道这时代的航母阻拦索竟然那么多,但现代航母就是四根阻拦索!间隔大约五米。
“我保证,这个就足够用了!”
随后众人又下到了机库。
“从主甲板到飞行甲板高度是五米五,机库净高四米五。宽度二十五米,长度除了舰首艏锚机部分,升降机部分,有一百米长。”李巍介绍道:“类似Hs123这样的双翼机可以存放二十四架,此外飞机还可以吊挂在机库顶部,总计携带四十架飞机,不会很紧张。”
主甲板下一共四层,其中最下面两层乃是李巍的得意之处。
“看这里,这一道是重油舱,可以载重油三千吨。第二道全是煤炭舱,同样的可以装载三千吨。”
民船改装,动力系统比较重,乃是煤油混烧锅炉,和平海舰宁海舰相同,比较容易解决燃料的补给问题,毕竟这个时代世界上很多港口只有煤炭并没有重油供应。缺点是比军用动力系统重了许多,但节省燃料!
这些燃料足以保证航母航程达到一万海里!从欧洲跑到亚洲,中途可以免补给!在必要时还可以为舰队充当奶妈。不过满载燃料的话,最大排水量就超过一万两千吨了,舰船吃水更深,船速就别想飙到二十五节了。
而且两道燃料舱其实还承担了一定的防护功能,只是这艘船是改装而来,结构原因燃料舱没能形成闭环,某些部位缺少抗雷击的能力。
陈绍宽在航母上是下过功夫的,一路问来,李巍回答非常“专业”!令陈绍宽刮目相看!异常欣赏!
七月八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了德国,海军司令陈绍宽接到了电报。本来李巍还打算为航母搞个仪式,毕竟这是中国第一艘“航母”!
“陈司令,你看。。
“我必须先回国!”
中国海军不是只有这么两艘军舰,还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支舰队呢!好几十艘大小军舰,数千官兵!
他身为海军司令,虽然实质上管不了第三(青岛海军)第四舰队(广东海军),但名义上还是全国海军的总司令。
大战起,职责所在,他必须尽快归国!
历史上,陈绍宽是搭乘邮轮,直到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前两三天才回到国内!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整合舰队,因此中国海军迎战日寇非常匆忙,仅仅经历了淞沪会战,就几乎全军覆没!
“正好,孔财长订购了一架飞机,已经更换了崭新的发动机,可以三级跳远飞回国内。”
李巍当即安排了两名女飞行员,还是短跑运动员李森和武术运动员苏巧巧,驾驶大黄鸭飞机带陈绍宽以及几名公职人员飞行回国。
“李巍,如果我任命你为舰队高参,你可愿为国而战!”陈绍宽正色问道。
“为国而战,我辈责无旁贷!”李巍打了个立正,一副军人做派!
“你一个博士入我海军,屈才了啊。”陈绍宽很会说话:“我军缺少熟悉航母的军官,你就勉为其难吧。”
陈绍宽其实早已经看出了李巍那点小心思!而且,论对航母的熟悉,李巍肯定超过其他军官的。军权不可能私授,陈绍宽正式地写了一份荐任状交给李巍。舰队上校高级参谋!临时的。虽然是临时的,但在舰队中地位仅次于平海宁海两艘巡洋舰舰长!至于权力,高级参谋还是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不过,李巍已经很知足了!
“陈司令,你太客气了。从今往后,我就是你麾下一卒!”
陈绍宽匆匆走人。李巍抓紧时间训练飞行员,为航母安装设备。
包括两艘巡洋舰上的飞行员,包括李巍共计二十名飞行员即日开始了着舰训练。
第一步,地面模拟训练。简单地在吕贝克威廉厂的自有跑道上拉几根阻拦索就开始了着舰训练。所谓阻拦索其实不过是刷了红漆的麻绳,一拽就断的那种。
训练了七天,每人起降都在五十次上下,最终包括李巍在内一共十三个飞行员做到了着陆时准确勾住阻拦索。
一群专业运动员转行的飞行员,的确是强,仅仅十个多月的训练,任何一个人,包括女飞行员拿出去水准都绝不次于同样训练三百小时的德军飞行员。
海军两艘巡洋舰,两架双座水上飞机,一用一备,八个飞行员(后座机枪手兼电报员也是飞行员)。仅仅一个通过了着陆考核!但李巍培训的十一个运动员转业飞行员,无一例外全都轻松地通过了考核。
仅此就足以说明李巍训练的飞行员的水准了!
而且,这些飞行员的空战能力,个个儿都更强!所缺的只是实战经验和上舰经验。
飞行员水准高,李巍这个“长官”的威望蹭蹭上涨。
两艘巡洋舰还在大修,这边中国海军三十名在德国学习潜艇的官兵来到了吕贝克,要求回国参战。
带队的军官叫林尊,军衔上尉。
那还说什么,立刻登船吧。航母正缺人呢!
很快,亨舍尔厂的十二架Hs123俯冲轰炸机全部就位。
这时,中国陆军在德国读军校的十几个陆军军官也来到了吕贝克,要求一并归国。
没有拒绝的道理!
领头的是个名人,邱清泉!在德国学的装甲作战。
这时候,战舰上的无线电升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除了大功率无线电之外,李巍还在三艘军舰上安装了无线电话。
这种设备类似对讲机,不过体型相当大,足足六七十公斤,而且功率只有三瓦,有效通信距离只有十公里,而且如果是阴雨天,通信距离会大打折扣,也就两三公里。
李巍刚刚与海军通信军官测试了无线电话,程大使组织的一批航空炸弹抵达吕贝克。
“必须马上走!”
程大使带来了新消息:“据情报,日本海军七月十日就已经出动了!”
波罗的海是相当封闭的海洋,大西洋出口只有一条海峡!
一旦日本海军赶到,堵住海峡,中国海军三艘舰船就休想进入大西洋。
“我已经与德国交涉,看能不能走基尔运河!”程大使道:“走基尔运河的好处是,一旦被日海军拦截,我军可以退回来!”
只是!
“不过,德国人不太可能接受,我会继续努力,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陈绍宽走后,三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号称游击舰队,舰队司令是高献身上校。
事态紧急,高献身当即找李巍与陈红泰上校开了个小会。
“现在就开始补给,一旦锅炉修好,当天出海!”陈红泰上校建议道。
也只能如此了!
“把平海宁海两艘军舰上的水上飞机调到航母上,腾出空间,多装载补给。”李巍建议道。
这两艘军舰虽然有很多不如意,但是,设计还是可以的,有水上飞机的机库。几百立方的空间足以囤积几百吨补给。
而且,航母上也有悬臂式吊车,机库空间更大,服务水上飞机也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把四个机械师调过来,航母上没有维护维修人员,战斗力无法持续。”
舰队司令高献身上校点头,道:“李高参,现在我正式宣布:航空队全部归你指挥,请你务必抓紧时间,尽快形成战斗力。”
若是论舰队中有哪个能让航母最快地具备战斗力,非李巍莫属!
“我会尽一切努力!”李巍保证道。
会议结束,李巍赶忙提出:“二位长官,咱们的航母总得起个名号吧?”
宁海舰长陈红(宏)泰上校道:“别,你可千万别叫长官,你也是上校。我们可担不起。”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我这机械正怎么能和诸位身经百战的军人相比呢?”
平海舰长高献身(宪申):“在军中,军衔就是指挥序列,我们两个老家伙可不是玩笑,上校就是上校,绝不是玩笑。而且,你这个上校,某种意义上比我等这些上校更难得,你可是“荐任官”!”
高献身上校有点口音,李巍差点听成“贱人官”:“何为荐任官?”
陈绍宽给他的任命书写的就是“荐任状”,而不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委任状,李巍真不晓得其中奥妙。
“你知道吗?类似我们校级军官,都属于委任官。而委任官之上才是荐任官,更上面是简任官,诸如将军。最高等的叫特任官,诸如各省主席。据我所知,三等机械正,担任县长一点问题没有。你这个一等机械正,起码也是国府一个局长级别。比我这上校可要高多了。”
长见识了,李巍还真不晓得这些。但很明显,其实这是两位上校给面子,李巍得接着。
“还请两位给这艘航母起个名号吧。”
陈红泰道:“平海,宁海,这艘航母就叫镇海吧!”
高献身上校道:“第三舰队有一艘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重名了,当然不行。
看起来大家起名的水准也都和李巍差不了太远,李巍建议道:“现代战争讲究制海权\制空权,我看制海这个名字还不错。”
这个名字,看似不响亮,但实际上想想,有那么点内敛的霸气!
”就他了!”高献身司令一锤定音。
制海号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