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六十八章 危机中的机遇

书名:重生:铁血帝国的崛起 分类:历史 作者:凯航 更新时间:2024-01-02 19:59:07

换源:
 

  德国人民已经陷入疯狂,他们不敢持有钞票一小时。要是错过一辆去银行的电车,一个人的月薪便可能减至原值的四分之一或更少。

在巴登,一个年轻跑堂对美国记者欧内斯特·海明威说,他省下了足够购买一座旅馆的钱。现在呢,却连四瓶香槟酒都买不了。“德国将货币贬值,为的是要欺骗盟国。”

跑堂说,“不过,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通货膨胀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不能用钞票支付的人们身上,工人和老年人。工人们已处于饥饿的边缘,而老人们则在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

靠养老金过活的人们,以及靠债券或人寿保险之利息维持生计的人们,已成了赤贫。用保值的黄金购买的股票现在却用钞票支付,而钞票一过手便又马上贬值。

唯一感到高兴的,大概只有债务缠身的人们,因为他们可用毫无价值的废纸去偿还债务。

但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交易所的大亨、投机倒把者以及能把握时机的外国人,他们用低得可笑的价格购买珠宝首饰和产业。

只要花上几百美元,大型产业和大厦便成了这些贪婪的家伙的财产,传家宝换来的也只够一家人维持数星期的生活。

有些事情是无法令人相信的。有个妇女,将一篮子钞票遗忘在街上。片刻后她回来时发现,钞票被倒人污水沟,篮子却被人偷走了。

一个每星期工资达20亿马克的工人,只能买马铃薯给家人度日。基本食物的供应中断后,向来守法的德国

人到田里掠抢马铃薯的事件比比皆是。

由于此次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民接受了希特勒的观点,他们不断开始涌入这个新兴的政党。

看着报名处络绎不绝的人群以及桌上堆叠成山的入党申请书,弗兰兹十分兴奋。

“阿道夫,我们的政党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了。”

阿道夫的嘴角微微上扬,极其自信地看着弗兰兹说道:“弗兰兹!你知道原因吗?因为我的理论是正确的,德国人民迟早会认识到这一点!”

自1月以来,希特勒吸收了约3.5万名新党员。到10月中旬,希特勒更加相信,人民已做好了进行另一次革命的准备。

“当我的狂想和对整个德国人民的热爱要我这样做的时候,我只能采取行动。”

希特勒对纽伦堡的听众说这样说道。演讲时,他从未这样动过感情。

那年10月,一个炽热的追随者在她的家书中写道,“你真无法想象,这个人开始演讲时,听众有多安静。全体听众好像不能呼吸似的。有时候,我几乎觉得,为了取得男女老幼的无条件的信任,希特勒使用了符咒。”

另一个入迷的听众离希特勒之近,几乎看清了他如何唾沫横飞。

“对我们说来,此人是个旋风式的苦行僧。但他知道如何燃起人们胸中的火焰。他不是用辩论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在煽起仇恨的演讲中是不灵的,而是用狂热地高声喊叫的方法,但主要的还是震耳欲聋的重复和在一定程度上富有感染力的节奏。这种方法能强有力地鼓动人心,且具有原始的、野蛮的效果,他学会了。”

在巴伐利亚,这种煽动性演讲所带来的压力,使冯·卡尔无法执行其公务,尽管他有独裁的权力。

虽然上司要他遏制希特勒的暴力,但巴伐利亚的许多领导人都向他施加压力,要他温和地对待希特勒。

巴伐利亚人的脾气原是民族主义的和保守的,对希特勒之粗暴行径和激愤言论,虽然许多人表示遗憾,但他们也与他一样,梦想德国强大和恢复青春。

“一些原是受人尊敬的感情,却误将人们引上纳粹的歧途,”巴伐利亚民主党一个自由派党员说,“这些人原也想真诚地为国为民服务。”

出于这个原因,巴伐利亚警方人土虽然满腔怒火,却未怎么干预希特勒的暴力。

巴伐利亚的陆军司令奥托·冯·洛索夫将军,在柏林来令要制裁希特勒并封闭其报纸时,抗拒了这一要求。

由于洛索夫继续违令,遂被解职,但这一行动激怒了巴伐利亚政府,他反而被政府任命就任巴伐利亚州国防军司令。

次日,全巴伐利亚驻军集体违令,几乎等同于叛乱。他们向巴仅利亚助府宣誓与魏玛共和国脱离关系。

“待巴伐利亚与帝国的关系重新得到调时,本人才恢复服从上级军官的原则”。

这是合法的、正式的、没有暴力的反叛。尽管如此,它仍是不折不扣的反叛。

巴伐利亚一名内阁成员私下对罗伯特·墨菲说,“不会发生国内战争的,只不过是国家这条航船大偏向左边罢了。纠正这种情形,过去是,现在仍是巴伐利亚的责任。”

冯·卡尔委员本人也发表文章攻击联邦政府。在《慕尼黑日报》上,他为巴伐利亚之违令开脱,并号召推翻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总理的新政府斯特莱斯曼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笃信自由和政治权利。

斯特莱斯曼自身也是民族主义者。他攻击说,在普鲁士,有3.2万名马克思主义者占据了各种官职。

“因此,国内的政治纯粹是马克思主义的,就是说,他们是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他们的目标是强迫、鼓动、煽动和街头打架。外交政策正变得国际化,而那些控制外交大权的人们却处心积虑,不让德国再次强盛。”

这些思想和言论,与希特勒的可说如出一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