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六十三章 来访考察

书名:重生:铁血帝国的崛起 分类:历史 作者:凯航 更新时间:2024-01-02 19:59:07

换源:
 

  对许多人说来,阿道夫就是一切,而他也时刻准备接纳忠实地为反对犹太人、马克思主义和为德国的复兴而战斗的人们。

“我最愉快的回忆就是这个时期,当我偶然遇见他们中某个人时,我非常感动。他们真心诚意地爱护我,真是动人。小小的市场摊贩会跑着追来看我,‘给希特勒先生送几个鸡蛋’……我实在喜欢这些真心实意的人们。”

不管他的追随者多么卑贱,阿道夫从不批评他们。也许是为了纪念在维也纳的那些悲惨的日子,他在卡尔尼留斯大街开辟了党的新总部。

总部地方比较宽敞,是专为那些穷困潦倒需要一席之地避寒的追随者而设的。冬天一到,接待室便成了失业党员和支持者暖身的地方。

对于这个地方,弗兰兹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他们在那里吵吵嚷嚷地打牌,非常热闹。你常常听不见自己的说话声。主管克里斯汀·韦伯常常要用长马鞭才能将他们轰走。”

1922年秋,阿道夫·希特勒的活动引起了盟国的兴趣。在美国驻德国大使的建议下,美国指派杜鲁门·史密斯(耶鲁大学学生,西点军校毕业生,驻柏林副武官)前往慕尼黑,对据称正不断发展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力量做出估价。

史密斯被指示去见希特勒,“对他的性格、人格、能力和弱点”做一估计。他也要对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力量和潜力做一调查。

更具体点说,史密斯必须设法为下列问题找到答案。

“巴伐利亚是否有可能宣布从德国独立出去?慕尼黑是否存在再次爆发共产党起义的危险?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是否有可能夺取巴伐利亚的政权?驻在巴伐利亚的国防军第七师是完全忠于帝国呢,还是分别忠于柏林和巴售利亚?如果发生右派或左派骚乱或叛乱,它是否可用来镇压他们?”

11月15日中午之前,史密斯上尉抵达慕尼黑。在玛利安巴德饭店顿好后,他立即前往设在雷德勒大街的美国领事馆,拜见了代领事罗伯特.墨菲。

28岁的墨菲(后来出任驻比利时大使)告诉史密斯,巴伐利亚的新总理“并不是个强硬人物”,因为他仅是前总理卡尔的“一个工具而已”。

他说:“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力量正在迅速增长,其领袖虽“是个单纯的冒险家”但仍不愧“是个真正的人物,正在挖掘潜在的不满”。希特勒了解巴伐利亚人的心理状态,但是否“足以领导德国的民族运动”,这还是值得怀疑的。”

在此后的数天里,他与陆军将领、政府官员、继位王子卢普科希特、一个自由派报纸编辑,以及梅克斯·埃文、冯·施勃纳·里希特(德国血统,从波罗的海国家逃来的难民,借用其妻之爵位)进行了交谈。

施勃纳·里希特是罗森堡之密友,已开始对希特勒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他向史密斯保证说,党的反犹主义“纯粹是为了宣传”之后,他便邀请史密斯到党的新总部前参观冲锋队的检阅。

“确实壮观,1200名我从未见过的壮汉打着旧帝国国旗,戴着鲜红的五字臂章,操着正步,从希特勒跟前走过,接受他的检阅。检阅完毕后,希特勒发表了讲话……然后高呼让犹太人死亡!’等口号。人们疯狂地欢呼。我一生都未见过这种场面。”

当晚史密斯在旅馆的客房内作了这样的记录

次日,星期六,史密斯在鲁登道夫家里与他进行了交谈。这位将军承认,他曾认为,“首先要在俄国将布尔什维主义消灭,然后才能在德国消灭”。

他宣称,盟国“必须支持一个能与马克思主义对垒的强大的政府”,而这个政府永远不能“在现有的、混乱的议会条件下产生出来”,“只能靠爱国人士去组织”。他坚信,“法西斯主义运动是欧洲反动势力觉醒的开始”,墨索里尼对德国的民族事业真正抱有同情。

星期一下午4时,史密斯在会见施勃纳·里希特的地方会见了希特勒和弗兰兹。

会谈室单调乏味得不可置信,与纽约破旧的出租公寓里后边的卧室相似。

会见后,史密斯在笔记本里一开头便写道:“一个杰出的在野党领袖。我很少倾听一个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发表议论。”

“定是巨大的。”

希特勒将他的运动描述为“体力脑力劳动者之联合,反对马克思主义”。

“如果要将布尔什维主义镇压下去,目前对资本之谩骂就必须停止,议会制必须被取代。“只有专制主义才能令德国站稳脚跟。”

他写道,“我们的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决战,与其在美国或英国土地上进行,不如在德国土地上进行,这对美国和英国更为有利。”

“我们(美国)若不支持德国的民族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就将征服德国。这样一来,赔款便不复存在,而俄国和德国的布尔什维主义,出于自恃的动机,必然会进攻西方国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