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拓展和突然的阻碍
书名:重返78,女知青一去不返 分类:都市 作者:木木与习习 更新时间:2025-04-18 01:29:02
不仅看到了机遇,还主动把自己的行动和政策方向、甚至和自己的政绩都捆绑在了一起!
他需要这样的“闯将”来打开局面!
“好!”高建军不再犹豫,当即拍板,
“陈晓同志,你有这个觉悟,有这个担当,我支持你!”
“注册登记的事情,我来帮你协调!市场摊位,我尽量帮你争取个好位置!但是,”
他严肃地叮嘱道,“你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做出个好样子来!这不仅关系到你自己,也关系到咱们公社,关系到这个试点市场的成败!”
“高书记放心!保证完成任务!”陈晓激动地立下了军令状!
得到了高建军的全力支持,陈晓如虎添翼!
他立刻返回村里,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泡菜!必须加大产量!他发动母亲和妹妹,又找了几个手脚干净利落的妇女帮忙,严格按照他的配方和卫生要求,腌制了更大一批色香味俱全的泡菜。
他还特意去县城找人烧制了几个带盖子的大瓦罐,用来在市场上展示和售卖,显得更专业、更干净。
竹器那边,他也挑选了一些轻便实用的小件,如小竹篮、小竹篓、竹制蒸屉等,准备一起带到市场上去试试水。
他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招牌——用木板写上红星陈记泡菜几个字,虽然字写得一般,但在这个年代,已经足够醒目了。
几天后,青山县东关试点市场,正式开张!
一大早,陈晓就借了王老伯的牛车,拉着满满一车货,在妹妹陈小妹的帮助下,在高建军提前打过招呼的市场管理员的指引下,占据了一个靠近路口的好摊位。
此时的市场,还显得有些混乱和简陋。
大部分是附近农民用扁担挑来或者用小车推来的自家蔬菜、鸡蛋、红薯等,也有少数几个卖自家编的草鞋、做的小木凳的手艺人。
人们的脸上,大多带着好奇、期待,也有一丝不安和茫然。
陈晓的摊位,无疑是整个市场最豪华、最专业的!
几个干净的大瓦罐一字排开,盖子一掀,红的辣椒、白的萝卜、绿的黄瓜…色彩鲜艳,酸辣的香气弥漫开来,瞬间就吸引了大量好奇的目光!
旁边还摆放着做工精致的小竹器,更是独一份!
“卖泡菜喽!独家秘制!开胃爽口!不好吃不要钱!”陈晓扯着嗓子吆喝起来,声音洪亮自信。
他还准备了干净的小碟子和竹签,热情地邀请围观的人免费品尝。
“尝尝!尝尝就知道了!”
起初人们还有些犹豫,但很快就有人抵不住香味的诱惑和免费的吸引,上前尝了一口。
“嚯!这味道!绝了!”
“酸酸辣辣的,真开胃!”
“这萝卜丁真脆!”
尝过的人,无不眼睛一亮,赞不绝口!
很快,第一个顾客出现了,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陈晓和小妹忙得不亦乐乎,称重、收钱、打包…
带来的几大罐泡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那些小竹器,也因为新奇、实用、价格公道,被不少图新鲜的城里人买走!
一上午的时间,他们带来的东西,竟然销售一空!
陈晓数着口袋里那厚厚一沓、带着各种体温的毛票、块票,还有叮当作响的硬币,激动得心脏砰砰直跳!
仅仅一个上午,刨去成本,净赚了将近二十块钱!
这比他给机械厂供货的利润率高多了!也快多了!
自由市场的力量,果然恐怖如斯!
他看着依旧人头攒动、充满活力的市场,看着那些和他一样,小心翼翼却又满怀希望地叫卖着自家产品的乡亲们,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这伟大的时代,真的来了!
而他,陈晓,就要在这个时代里,乘风破浪,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
陈晓的红星陈记泡菜摊,毫无悬念地成为了青山县东关试点市场的明星摊位!
第一天的火爆并非偶然。
接下来的几天,陈晓和妹妹陈小妹每天天不亮就拉着一牛车的货来到市场,而摊位前总是早早地就围满了等待购买的顾客。
“小老板,给我来两斤萝卜丁!”
“我要那个酸辣黄瓜条,多给点汤!”
“你这泡菜味道真绝了!比国营饭店卖的咸菜好吃一百倍!”
顾客们的热情超乎想象,带来的泡菜常常不到中午就销售一空。那些精致实用的小竹器,也成了城里人眼中的稀罕物,销量稳定。
每天收摊时,陈晓口袋里都塞满了零碎却沉甸甸的钞票和各种票证,妹妹小妹数钱数到手软,小脸蛋因为兴奋和忙碌变得红扑扑的。
短短几天时间,光靠这个小小的市场摊位,陈晓就净赚了将近一百块!
这赚钱的速度,简直骇人听闻!
巨大的利润自然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不仅是市场上其他眼红的摊贩,连市场管理员都对陈晓这个干净利落、生意火爆的摊位格外留意,在得知他是红旗公社高书记亲自打过招呼的人之后,更是客气了几分。
然而,火爆生意的背后,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最突出的就是产能瓶颈!
泡菜!需求量太大了!
光靠母亲和妹妹在家里的几个坛子,根本跟不上市场的销售速度!
陈晓需要更多的原材料——白菜、萝卜、辣椒、盐、糖、甚至是一些能提升风味的香料。盐和糖是国家管控物资,大量购买并不容易。
他需要更多、更大的泡菜坛子!这东西在县城也是紧俏货。
他更需要更多可靠的帮手!清洗、切配、腌制、装配,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手,更需要严格的质量和卫生把控,否则一旦出现问题,砸掉的可是陈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
竹器那边同样面临压力。
机械厂五百个的大订单,像一座山一样压在头上。
虽然村里二十多人的队伍干劲十足,但在陈晓的严格质量要求下,效率并不是特别高。
有些村民习惯了粗放劳作,做出来的东西偶尔会出现毛刺、尺寸偏差等问题,都需要陈晓亲自把关、返工。
原材料——青竹,虽然山上多,但砍伐、搬运、初步处理也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
资金!无论是扩大泡菜生产买原料、买坛子,还是竹器生产预付工钱、买工具,都需要钱!
虽然市场赚了不少,但陈晓几乎把所有利润都立刻投入到了再生产中,手头的现金流其实相当紧张。
这些问题,都像一个个拦路虎,挡在了陈晓扩大规模的道路上。
这天晚上,看着院子里堆积如山的青竹和刚刚买回来的几十斤大白菜、萝卜,陈晓眉头紧锁。
光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的。
他再次想到了高建军。
这位主公,不能只在签合同、平息村内矛盾时出力,关键时刻,还得再支棱一下!
第二天,陈晓又跑了一趟公社。
这次,他不仅仅是汇报工作,更是直接提出了自己面临的困难。
“高书记,市场反响非常好!泡菜供不应求,机械厂的订单也在加紧生产。但是我现在遇到了一些瓶颈。”
他将原材料采购难、缺少大容量容器、以及竹器生产标准化等问题,都向高建军和盘托出。
他没有一味诉苦,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我想,能不能请公社出面,帮我们联系一下供销社或者食品站,看看能不能以集体副业的名义,以相对优惠的价格,批量采购一些盐、糖和制作泡菜的大瓦罐?这样既解决了我的难题,也算是公社支持我们发展副业。”
他巧妙地将个人需求,包装成了集体利益和响应政策。
高建军听完,沉吟片刻。
陈晓这段时间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竹器生意不仅给红星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让他在县领导面前挣足了面子。现在泡菜生意又如此火爆…
这个陈晓,确实是个人才,也是个能下金蛋的母鸡!
他必须支持!
“好!你提的这几个问题,确实是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高建军点了点头,“盐、糖和瓦罐的事情,我来想办法!我跟县供销社和陶瓷厂的领导都还算熟悉,以公社的名义去谈,应该能拿到内部价!”
他又补充道:“至于竹器的标准化问题,你可以考虑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具或者量具,统一尺寸。这方面你要是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提出来。”
得到了高建军的再次承诺,陈晓心中的大石落下了一半!
有这位主公在后面协调资源,他的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他连忙道谢:“谢谢高书记!您真是我们红星村的大恩人!”
高建军笑着摆摆手:“互相支持嘛!你们好好干,做出成绩,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
解决了资源瓶颈问题,陈晓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新的麻烦,也悄然盯上了他…
县城东关试点市场,一个剃着板寸头、脖子上挂着一根明晃晃金链子,满脸横肉的家伙,带着两个小弟,晃晃悠悠地来到了陈晓那异常火爆的泡菜摊前。
他斜着眼睛,看着忙碌的陈晓和小妹,又看了看旁边排队购买的顾客,嘴角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
“小子,生意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