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引动风云
书名:重返78,女知青一去不返 分类:都市 作者:木木与习习 更新时间:2025-04-15 09:24:47
“晓儿,她…她说啥了?”刘翠兰看儿子脸色不对,紧张地问道。
“没什么。”陈晓将纸团随手扔到灶膛里,看着它被火苗吞噬,化为灰烬,语气平淡得仿佛刚才看的只是一张废纸,
“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而已。”
他转头,看着父母担忧的眼神,郑重地说道:“爹,娘,你们放心。林晚晴这个人,从她骗走我们家钱的那一刻起,就跟我陈晓,跟我们这个家,再也没有半分关系了!”
“她想干什么,是她的事。我们过好我们自己的日子!”
“她要是敢再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保证,会让她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后悔!”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和自信。
刘翠兰和陈大山看着儿子沉稳坚毅的模样,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是啊,他们的儿子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傻小子了!他有本事,有主见,能撑起这个家了!
那个女人,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处理完这件糟心事,陈晓的心绪反而更加平静和坚定。
这封信,就像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反而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变得更强!更富有!站得更高!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过去的阴影,才能让那些曾经伤害过他和他家人的人,连仰望他的资格都没有!
他重新将精力投入到如火荼荼的事业中。
竹编队的生产已经走上正轨,他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甚至设计更多样式的竹器产品。
泡菜生意也蒸蒸日上,机械厂食堂的订单稳定,他又联系了几家县城的小饭馆,也开始少量供货,口碑正在慢慢发酵。
手里的资金,也在不断积累。
就在陈晓全身心投入到他的“致富大计”中时,一个消息,如同春雷般,从县城传来,并在红星村乃至整个红旗公社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那天,一个去县城赶集的村民,带回来一份县里下发的红头文件。
文件的大意是:为了响应中央精神,搞活流通,满足群众需求,县里决定,在县城东关划出一片区域,作为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试点市场,允许农民和城镇居民,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自由交易!
自由交易!
试点市场!
这两个词,在1979年初的中国大地上,蕴含着何等石破天惊的意义!
这意味着,那道无形的、束缚了人们手脚多年的壁垒,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陈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来了!
终于来了!
他等的就是这个!
相比起和国营大厂打交道的束手束脚,这种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自由市场,才是真正能够让他大展拳脚,快速积累财富的康庄大道!
他的泡菜!他的竹器!甚至更多他脑子里装着的东西,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变成实实在在的钞票!
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正在向他招手!
他眼中精光爆射,心中瞬间涌起了万丈雄心!
试点市场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整个青山县都激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兴奋,看到了发财的机会;有人观望,害怕这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回光返照;也有人抵触,认为这是对计划经济的破坏。
但陈晓,却没有任何犹豫!
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是国家释放出的明确信号!是改革开放浪潮的第一朵浪花!
谁能抓住这第一波红利,谁就能抢占先机,奠定未来几十年的基业!
他必须立刻行动!
然而,光有热情和先知是不够的。
这个“试点市场”具体怎么搞?在哪里?有什么规矩?需要办什么手续?
这些关键信息,光靠村民带回来的只言片语是弄不清的。
他第一个想到的,依然是高建军!
这位年轻的副书记,不仅是他的引路人,更是他了解政策动向、获取官方支持的最佳渠道。
陈晓立刻又跑了一趟公社。
这一次,他发现公社大院里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干部们进进出出,脸上都带着几分激动和忙碌。
他很顺利地找到了高建军。
高建军的办公室里,正摊开放着那份盖着红章的县委文件,他显然也正在研究这个新生事物。
看到陈晓进来,高建军有些惊讶,随即笑道:“陈晓同志,你消息倒是灵通,是为了试点市场的事来的吧?”
“高书记英明!”陈晓嘿嘿一笑,凑上前,“正是!这么大的好事,我可不能错过!想来向您请教请教,这市场到底怎么个章程?”
高建军示意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脸上带着兴奋,也带着一丝凝重。
“县里的决心很大,要搞活经济!文件精神是鼓励农民进城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也允许城镇待业青年和手工业者摆摊经营…”
他把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给陈晓解读了一遍。
地点就设在东关那片空地,工商、税务、公安会联合管理,但具体的细则还没完全出来,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好事,是机遇!”高建军感叹道,“但也是挑战啊!到时候肯定鱼龙混杂,管理起来难度不小。而且,总有些思想僵化的人会盯着,要是出了乱子,我们这些搞试点的,压力也大!”
陈晓立刻听出了高建军的潜台词,他既希望市场搞起来,做出成绩,又担心出问题,担责任。
这正是他需要的切入点!
陈晓立刻接口道:“高书记,您说得对!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有懂规矩、有能力的人带头,给市场开个好头,做出个榜样来!”
他挺直胸膛,目光灼灼地看着高建军:“高书记,我想申请成为咱们红旗公社第一个进驻试点市场的个体户!”
个体户这个词,是文件里刚出现的新名词,陈晓直接用了出来。
“我想把我们村的泡菜,还有一些竹编制品,拿到市场上去卖!”
“我向您保证,一定遵纪守法,保质保量,公平交易,给咱们公社、给您这位领导脸上增光!”
他又补充道:“而且,如果我做得好,还能带动咱们村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富余的农产品、手工艺品都变成钱!这不正是文件里鼓励的方向吗?”
高建军看着眼前这个充满自信和闯劲的年轻人,心中不由得再次赞叹。
这陈晓,脑子转得就是快!眼光就是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