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太孙监国
书名:长乐安歌 分类:现言 作者:了了皎皎 更新时间:2025-04-20 19:43:52
大朝会上,乾兴帝一纸诏书震动朝野:“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皇太孙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这道旨意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置一词。皇太孙弘璋跪伏接旨时,指尖微微发颤,既惶恐又暗藏几分跃跃欲试。
自此乾兴帝果真做起了甩手掌柜,将政务全权交予皇太孙处理。
而就在诏书颁布当日,宬玥公主韶昱便搬进了养和宫延年殿,身边只带了宫仪女官谢姌与武婢姒钺。
这突如其来的安排令后宫诸人议论纷纷,几位宫妃借着请安的由头前来打探,却见养和宫宫门紧闭,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
养和宫内,乾兴帝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教养韶昱上。
宫廷内外上下皆知,宬玥公主天资卓绝,琴棋书画一点就透,更难得的是常有惊人之举。
譬如,习箭时因臂短够不着弓弦,她竟想出用脚蹬弓的奇招,吓得护卫们面如土色,自己却稳稳当当地十射七中。乾兴帝望着校场上那个小小的身影,眼中闪烁着既骄傲又复杂的光芒。
一日张常侍慌慌张张来报:“陛下,宬玥公主把各宫进贡的珍珠衣都拆了!”
事情的起因是,韶昱从杂书上学得撒网捕鱼的技巧,便站在汸泽湖上跃跃欲试。只是宫内找不到给她捕鱼的渔网,她便到各宫娘娘那里搜罗来一堆珍珠衣,拼凑出一张渔网。
乾兴帝赶到汸泽湖畔,只见韶昱正将缀满珍珠的纱网撒向湖心,阳光下万千晶芒闪烁如星。
锦鲤跃出水面时,小公主笑得比满池金鳞还要耀眼。
“朕的阿昱啊......”夜深人静时,乾兴帝轻抚着熟睡的孙女的额发,喃喃自语:“天资虽厚,终究少了些历练。”
这话恰被假寐的韶昱听在耳中。
次日藏书阁里,她将厚厚一摞游记推到乾兴帝面前,不服气地扬起小脸:“阿昱读遍天下奇闻,怎算没见识?”
对于乾兴帝的看法,韶昱并不服气。
藏书阁里的书籍,她读完了大半个屋子,就连一些奇谈怪论,还有坊间的话本子,她也都读了十几箱子。
读了这么多书,看过了历史当中,千万人的人生,就算她现在年纪尚轻,没有经历人生百味杂陈,怎么也不算没见识的人吧?
乾兴帝失笑,将小孙女抱上御案。
鎏金香炉吐着袅袅青烟,在祖孙之间织就朦胧纱帐。
乾兴帝没有急于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先肯定了读书的诸般好处。
“读书使人明思静心,更赋予聆听世间万千声音的慧耳。可纸上得来只是他人提炼的二手经验。”
“读书是开了一扇窗,”乾兴帝指尖轻点韶昱心口,“但真正的见识,要这里装着山河日月才算数。”
乾兴帝的话像一颗石子,轻轻投入韶昱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韶昱望着乾兴帝映着烛火的眼眸,忽然觉得那里面藏着整个她未曾见过的天地。
“山河日月……”韶昱低头轻声重复着,然后又抬起头,目光穿过雕花窗棂,望向远处的宫墙。
那里,朱红的檐角刺破青天,将世界分割成方方正正的囚笼。
韶昱忽然了悟,自己读过的万卷书,不过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而她真正想要的,是亲眼去看、亲手去触碰。
“阿翁,”韶昱转头看向乾兴帝,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阿昱想去看看宫外的世界。”
乾兴帝微微一怔,随即笑了。他伸手抚过韶昱的发顶,指尖掠过她鬓边的碎发,像是在衡量一个重要的决定。
“宫外……”他沉吟片刻,目光深远,“那里有市井百态,有贩夫走卒的吆喝,有茶楼酒肆的喧嚣,也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乾兴帝的声音逐渐低沉,带着几分怀念,“但那里也有险恶人心,有尔虞我诈,有刀光剑影。”
韶昱的眼睛却越来越亮,像是被点燃的星辰:“阿昱不怕。”
乾兴帝看着韶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曾意气风发,也曾向往四海。
可帝王之路,终究让他困在了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
“好。”
良久,乾兴帝终于点头,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不过,不是现在。”
韶昱刚要开口,乾兴帝却竖起一根手指,轻轻抵在她的唇上:“等你再长大一些,等你学会如何在风雨中站稳脚跟,等你......真正明白什么是‘山河日月’。”
韶昱抿了抿唇,最终没有反驳。她知道,阿翁不会骗她。
但那一夜,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她站在高耸的城墙上,脚下是绵延千里的山河,头顶是浩瀚无垠的星空。风吹起她的衣袂,猎猎作响,仿佛在召唤她——
“去吧,去看看这个世界。”
与此同时,皇太孙弘璋正在前朝施展抱负,政务处理也愈发顺手。
弘璋太孙与乾兴帝雷厉风行的作风不同,他性格柔和,在为人处世方面,擅长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地悄然浸润着朝堂。
对于一直以来,在雷霆万钧的乾兴帝手下当差的朝臣们而言,迫切需要这样一位和风细雨的顶头上司。
而乾兴帝现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由韶昱陪伴着度过,弘璋太孙也常常来养和宫禀报政务。
祖孙三人时常独处,每当这时,张常侍必亲自守在殿外,连只蚂蚁都爬不进去。
这一日,弘璋太孙又如往常一般来养和宫。
他刚踏入殿内,便恭敬地向乾兴帝行礼,而后开始有条不紊地禀报政务。
乾兴帝微微点头,不时提出一些见解,弘璋太孙虚心聆听,应答之间尽显沉稳与睿智。
韶昱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眼中满是欣赏。
养和宫的紫檀木案几上,一盏鎏金宫灯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弘璋太孙将一本奏折轻轻推到乾兴帝面前,指尖在“南州盐税“四个字上顿了顿:“祖父,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起盐商闹事了。”
“淮州的盐税案,查得如何了?”乾兴帝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弘璋太孙指尖微顿,随即温声答道:“回皇祖父,孙儿已命人暗中彻查,只是……牵扯甚广。”他抬眼,目光平静如水,“盐商背后涉及贤贵妃母族,是否要……”
贤贵妃母族——陵江穆氏,世代簪缨,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然而近日,御史台密奏弹劾穆氏家主穆琰私占官田、强征民夫修筑私宅,更有甚者,其子穆瑄在淮州任盐运使时,竟与盐商勾结,暗中篡改盐引数目,侵吞朝廷税银数十万两。
乾兴帝淡淡道“不必顾忌。”
“该查的查,该办的办。”
弘璋太孙垂眸应是,心中却已有了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