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二章 把人变成鬼

书名:彼岸天:使命灭秦 分类:历史 作者:长笛与Ip...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32

换源:
 

  孙传庭的祖先,是明朝初年的振武卫百户孙成。

孙成原本是大别山中的一个农夫,在元朝苛政下为饥寒所迫,加入了红巾军。

南路红巾军领袖徐寿辉被陈友谅弑杀后,傅友德、丁普郎等许多徐寿辉的旧部投奔了朱元璋,孙成也在其中。

朱元璋反元之后,孙成跟着傅友德北征山西,从此定居在山西代州,世袭振武卫百户。

其家族的嫡长子世代继承百户官职,其余的子孙便走科举仕途,虽然没人中进士,但出了好几个举人,故而家族的经济实力不错。

与一般的读书人不同,孙传庭依旧保持着军人后代的作风,精通骑射。

万历四十七(1619)年,孙传庭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永城县的知县,之后又担任商丘知县。

在这两任知县任上,孙传庭的政绩很突出,主要有这么六点:

第一,断案不畏权贵。第二,豁免苛捐杂税,均平朝廷加派。第三,主持祭祀。第四,修筑水利工程。第五,训练乡勇,整备防务,防范山东白莲教。第六,救济本县灾民,以防他们加入白莲教。

作为一个知县,孙传庭基本上做到了最优,他和明末其他有作为的官员一样,发现了根本性的问题:天灾是导致老百姓活不了的重要因素,可光是天灾,还不至于遍地都有老百姓造反,真正的问题在于官府不仅没有救济,还加强盘剥。

所以孙传庭给出的应对方案就是:把朝廷的加派均摊到富户头上,既减轻百姓压力,又让官府用度充足,有能力安置灾民,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农民起义的发生。

在一个县的范围内,碰上这么一个有能力的知县,这种做法还是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的。

再加上永城县最大的豪绅丁氏家族的丁启睿是孙传庭的同年,商丘县最大的豪绅侯氏家族的侯方域也和孙传庭关系不错,孙传庭的做法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但正是做知县时的成功,决定了孙传庭做总督的失败。

02

孙传庭在商丘知县任上考绩优异,擢升入吏部任职,但此时正值魏忠贤权势滔天,孙传庭发现不给魏忠贤舔腚实在混不下去,于是辞官跑路回家了。

崇祯三年(1630),在崇祯帝的英明指挥下,山西、甘肃的勤王军哗变了,大量逃兵流入山西。

同年,陕西农民军也攻入了山西,山西的饥民和逃兵大批加入农民军。

山西连年闹灾,可朝廷却没有丝毫救济,不仅没有救济,还要加派,朝廷加派二十二万,下面就征收一百多万。

陕西农民军攻入山西不到一年,队伍中就已经有半数是山西人了,整个山西遍地烽烟,势成燎原。

孙传庭捐出家财,组织乡勇,抵御农民军,颇有成效。

此时的孙传庭非常有正义感,痛恨官军抢掠百姓、抓壮丁、杀良冒功。

此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些事情十年后的他都做了。

03

崇祯七(1634)年、崇祯八年,后金军队两次屠掠晋北,负责晋北防务的宣大总督杨嗣昌、总兵曹文诏仗打得一塌糊涂,这让孙传庭愈发忧心国事。

他开始联络官场上的朋友,打算重新出山。

孙传庭的门生冯容劝说他:“先生岂有意天下事乎?愿先生无以天下事为也,天下事殆不可为!”

孙传庭答道:

“是何言也!孰为为之而遽曰不可不可乎?为之自吾始,济不济,命也。”

崇祯八年,孙传庭出任顺天府丞,次年,陕西巡抚甘学阔被罢官,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

陕西是明末农民军的发源地,陕西巡抚是全国最不好干的巡抚,孙传庭已经是崇祯用的第七个陕西巡抚了。

前面六个巡抚,有五个被罢官,最倒霉的练国事还被发配广西了,谁也不愿再去当这个陕西巡抚。

此时主管吏部的谢升(后来成为清朝的大学士)为人傲慢,孙传庭性情耿直,一个正四品的顺天府丞,成天和正二品的吏部尚书对着干,谢升就决定坑他一把,推荐孙传庭去当陕西巡抚,孙传庭正好想施展抱负,欣然前往。

孙传庭上任前,崇祯接见了孙传庭,孙传庭第一次谈工作,就让崇祯印象不佳。

孙传庭表示,陕西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榆林、固原、宁夏、甘肃四大边镇,负责陕西腹地的陕西巡抚手上没兵,希望皇上拨款,给他添些兵。

崇祯又穷又抠,但总不能让孙传庭当光杆司令。所以他给了孙传庭每年六万两的拨款,这笔钱能养三千兵,剩下的钱和兵,他让孙传庭自己想办法。

虽然钱没要来多少,但是孙传庭有了自主权,他提出的办法是“以秦兵卫秦地,即以秦饷养秦兵”。

陕西此时已经户口减半了,刮老百姓只能制造更多流寇。

于是,孙传庭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清查被豪绅霸占的卫所土地,以此作为养军的本钱。

孙传庭提出的这个思路当然是正确的,可放在他身上,就是错误的。

你不是均田免粮的农民起义者,你是大明朝的官,你自己家就是卫所军官出身的豪绅,李自成清查豪绅霸占的卫所土地,那是天经地义,你孙传庭清查豪绅霸占的卫所土地,那叫阶级叛徒。

孙传庭清查土地是很有成效的,从西安前、后、左三卫“清出课银一十四万五千二百四十二两”,从西安右卫“清出本色麦米豆一万三千五百五十六石”,另有各军本应缴纳的丁条草马等银四千五百八十一两,靠这些财力支撑,他增加了一万两千人的军队。

孙传庭十分欣喜,他认为自己找到了挽救大明朝的正确道路,仅仅清查三个卫,就取得了这样的成效,如果把这样的政策推广开来,可以满足全国军队的军饷供给。

但是崇祯并没有把他的办法往全国推广,而是选择了杨嗣昌的“剿饷”方案。

这次倒不是因为崇祯不听忠言,而是因为孙传庭清丈田亩的政策确实有局限性。崇祯在陕西给了孙传庭自主权,是因为陕西本来就打得一塌糊涂,崇祯已经不指望从陕西获得什么财政收入了。

但是在其他朝廷还能有效征税的地方,崇祯岂能给督抚大员这样的自主权,那岂不是养出了一群军阀。

汉朝用军阀镇压了黄巾军,结果亡在了曹丕手里,唐朝用军阀镇压了黄巢,结果亡在了朱温手里,对于皇上来说,被军阀推翻和被农民军推翻有什么区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