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血战后金军队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他立刻派士兵到城中收集干柴、枯草,以及芦帘、苇席等所有易燃物品,捆成大捆,浇上油,从城头上扔向敌军的车上,然后用火箭一起发射。

烈焰冲天,火势熊熊,后金军不敢前来救援,车下的敌人也站不住脚,纷纷逃走。来不及逃跑的,都被烧死在城下。

吴三桂又派白道遇等五十人,带着棉花和火药,将敌人遗留在城下的攻城战车全部烧毁。

后金军无奈,只能暂时退却,在凌河一带扎下五百多座营帐,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祖大寿则督促将士们昼夜防守,同时飞速向京城报告情况。

皇太极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以前攻城吃了许多闷亏,与其攻城不如围城。等到城内粮食断绝后,自然不战而胜。

皇太极是个鬼点子特别多的人,他围城还围出了特色,用一个月时间让人在城池周围挖了一个圆圈,投降不,不投降困死你。

祖大寿看到后金改变战术对城下后金军,大笑:“有种就困死我,我城内的粮草充足,可以支撑两年。”

皇太极听了也笑眯眯地回答:“行,那我就困你三年。”

后金军掘壕围城坚决打援.如果大凌河城真有两年的粮食的话,祖大寿也懒得跟皇太极喊话了。

现在祖大寿唯一指望的是朝廷的援军。

祖大寿是不像网上说的,投降后进,这里有一手的资料,真想慢慢的解开,让留言止于智者。

巡按王道直将此事上报。

辽东巡抚丘禾嘉会同团练总兵吴襄率领副将李国臣、游击杨振等兵,以及山海总兵宋伟率领的锦州兵,共同前往大凌河救援。

在距离松山三十多里的地方,与大清兵相遇,在长山小凌河之间展开大战,双方互有损伤。丘禾嘉于是上报称取得胜利。

大清兵的马队来到锦州城外,辽东巡抚丘禾嘉会同山海总兵宋伟、团练总兵吴襄率兵抵御。大清数千骑兵分成五股,直逼锦州城。

两镇军队张开左右两翼迎击,在教场交战,连续交战了十多阵,未能取胜,于是退回城中固守。大清军收兵向东北方向撤退,巡按王道直将此事上报。

辽东巡抚丘禾嘉派遣督阵官张丕振到锦州,与副将张弘谟、祖大乐、佟守道、靳国臣、孟道、游弋杨振海、参将杨华征等人在黎明时分出兵,在五里庄与大清军队交战,连续进行了两次战斗。

大清军队分两路撤退,一路前往白云山,一路前往亮马山。兵部尚书熊明遇得知后上报了这一情况。

然而,援救凌城的军队在长山与大清军队交战,结果大败。

总兵宋伟、吴襄以及参将祖大乐、张邦才、靳国臣、于永绶、刘应国、赵国志、海参代杨振、朱国仪、尤禄、李成、祁继光、祖大弼等人都逃了回来。

夷将桑昂、那木气、七庆、归正、黑云龙、道臣张春、参将薛大湖等人都被拘捕,而张弘谟、祖邦林等人则下落不明。

兵科都给事中仇维祯上奏说:

最近援救凌城的军队因为轻率进攻而溃败,关内的精锐部队和优良武器又被大量调往榆关以及三协(征剿农名起义),导致关内兵力变得薄弱。

万一敌人乘胜追击,而我们的守备没有设立,百姓怎能不惊慌呢?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轻易言战,只有坚守阵地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拖垮敌人,等待机会。

刑科给事中常自裕上奏说:

自从长山之战失败后,军心涣散,大家都主张采取“悬城固守、坚壁清野”的策略,打算放弃大凌城,坐视祖大寿的军队陷入困境甚至灭亡。

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敌人一直以来忌惮的只有祖大寿一人,辽东地区半壁江山实际上都依赖他。如果放弃他而不去救援,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何况除了祖大寿,还有孙定辽、祖可法等将领,他们都是能征善战的战将,难道就不值得珍惜吗?五千精锐部队、一万多名班军,难道就不值得顾念吗?怎么因为一次战斗的失败,就不再谋划解围的长远策略了呢?怯懦退缩到了这种地步,实在令人痛心。

兵科给事中李梦辰上奏说:

长山之战失败后,凌城至今仍未解围,各镇调来的精锐部队都已遭受重创,剩余兵力所剩无几,不能再轻易发动进攻。然而,凌城的烟火依然如常,说明它还能支撑下去,不能轻易放弃。因此,严格防守、以守为攻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辽东巡抚丘禾嘉以及内臣李明臣、高起潜,总兵吴襄等人发兵夜袭敌营。恰好祖大寿也在这一天率领一万三千士兵突围南出。

大清军队采取循环攻击的方式,各军奔溃四散。祖大寿仅带着三个人躲在白云山,一整天都靠浓雾掩护才得以幸免。到了戌时,他才偷偷地前往丘禾嘉的军营。丘禾嘉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

在突围的前一天,凌城的粮食已经吃光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