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书名: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分类:穿越 作者:此心可安 更新时间:2025-04-10 08:49:41
集团自然不会把这个中层干部拿出来的钱再退还给客户的,因为集团要用这笔资金来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因为这是‘戴维斯双击’更关键的一击,那就是业绩。
为什么说这一击更重要?前面说了,这是务实的一面,而反腐这样的热点,或者说重大利好,是务虚的层面,由虚向实,业绩能否兑现就成了关键的一环。也就是说,你反腐这个虚,是可以瞬间让资本市场提升对于集团市值的估值,对股价带来正向提升作用;但是,如果在未来,你的业绩不得不被投资者看到的时候,你的业绩是好的,那没有问题,你的股价还会继续被看好,也就是说,你之前推升股价的根源,这个虚,经过了市场的验证,那这个逻辑就持续有效;
但反过来,如果你的业绩不达预期,或者说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反腐肯定会带来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这个效率的提升就会反应在集团的利润上,可实际呢?你的业绩反而是下降的,那就完了,那就说明你之前让我推高你股价的逻辑是假的,那投资者自然是‘用脚投票’,马上就走,那股价不是瞬间就会跌下来嘛,那之前的反腐所带来的效力也就事倍功半了。
所以啊,这个钱,一定是要用来美化财报的,这是一个多完美的闭环啊。
宁致远一直对于自身遭遇有种莫名的不安感,这种不安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总觉得这背后肯定有某种事情之外的,阴谋也好,利益也好,总是不仅仅是自己的这件事这么简单,可是,这背后的逻辑,当时他一时间也分析不出来。
可是,随着事情的慢慢发展,随着自身经历的因缘际会,现在,他瞬间脑海里清晰了起来,无论这是不是事实的真相,最起码,这是对于自身遭遇之外的事情的一种有理有据的推论。
这是多么完美的手法啊,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手段上。在集团股价走势连连下跌,止跌无望之际,通过把自己抓进来,向外界释放反腐这一信号,公布重大利好,股价在自己被抓后的两个月就开始了反弹,说明这一方法是有效的,最起码在手段上是有效的,那就要坚定的使用这一手段。
然后,自己被抓到上市公司必须发财报的时间节点,大概是有5个月的时间,那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集团下属的各个子公司也基本上可以完成对于跟自己一样岗位上的人的约谈以及把这些资金收回集团,美化财报;到时候财报在一公布,业绩大好,股价就有可能从反弹进入到反转。
简老师说,操盘手就是根据资本方和集团老总的意图,用各种手段对股价进行操控来满足自身的意图。通常就是为了让资本可以在集团股价走势正盛的时候进行高位减持来获利套现。所以简老师根据集团上市的时间,叠加自己被抓的时间,连自己要在看守所呆个一年左右也就猜测到了。
为什么不呆更久呢?没办法,资本市场上,那么多只股票,走马灯一样的,资本那么注重时间效率,都是不断轮动的,谁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啊,很多事情要有持续性,更要有时间性。
反腐这个事,先拿出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最起码让股价摆脱之前的阴跌趋势。然后过几个月拿出美化的财报,总之不管通过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利润是要维持高增长的。质量讲白了,不是一般的投资者能看懂的,可以先不用管,这样拿业绩说话。
业绩发布完了之后最多半年也就要考虑把股价拉高了,这时候把股价持续拉高,让其进入上升趋势,只要上升趋势一旦形成,毕竟筹码都在自己手上,自己不抛那股价就会持续上升,这就是击鼓传花,很多小散户就是脑子一热就追进去了,自己再慢慢在这个位置减持,钱不就来了?
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不狠,站不稳啊。如此一想的话,当前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精心设计好的步骤走的,堪称完美。
只要自己无法参透这一棋局,就不会有任何的反抗;就算有反抗,作为嫌疑人的反抗,也很难让大家共情。完美,呵呵,宁致远心想着。
难道我就要这么认输了?
我就只能被别人当成棋子利用了?
自己就像是尿壶,之前用得到的时候,就那来舒舒服服的撒尿,现在用不上了,连呆在集团都嫌臭?
逄经理不是说了嘛,兔死狗烹。自己不过是被用来斩首祭旗的罢了。
斩首祭旗是古代一种迷信的做法,军队的首领在出征之前,杀死某活物,以该活物的生命祭祀所神灵,以求得上神灵的庇佑。
这个很古老就有了,斩首祭旗一般都应用于后来的军事之中,春秋、礼记、史记中都有记载。在很古老的战争中就有,具体时间不可考了。
当然,斩首祭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鼓舞士气。也就是起到杀一儆百之效果。
宁致远分析到这里,好像自己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必要了,也没有反抗的实力。
可是,他又心有不甘,此刻的他,只能从自己一直在看的红色报纸上寻找精神力量。
他想到了长征的豪言壮语。《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的路程,虽然面临着无数艰难险阻,但是,从来都没有悲观过,相反,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我们不由自主的要去看长征时面临的境地,如果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状况比当时他老人家不得不进行长征时面临的状况还要好,那我们有什么资格放弃抵抗呢?
当时他老人家面临的状况是这样的,他写道:“差不多一年半以来,三支主力都放弃了原有阵地,转移到新地区去。在转移中,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如果我们拿着整个局面申的这一方面来看,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因为这是事实。
但是有人说失败了。这话对不对呢?不对。因为这不是事实。
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
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
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
我们说,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
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
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战斗胜利的喜悦,他老人家还专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既然自己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怎么能够轻易的放弃呢?最起码,自己当下已经对于集团老总背后的阴谋有了一丝丝的窥探,不管对与不对,都要针锋相对的、当面锣对面鼓的说清楚。
有时候,以卵击石并不是不自量力,而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是哪怕‘千锤万凿出深山’,哪怕‘烈火焚烧若等闲’,也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
但是,以卵击石也不是盲目的去牺牲,而是找到敌人的弱点,不管能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都要让敌人明白,无论是任何事,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不正的,想要阴谋得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这样,宁致远坚定了信心,要尽最大可能得去针锋相对的斗争。自身的尊严靠乞求是没法得来的,只能靠坚持不懈的斗争。当然了,处于弱势状况下的斗争,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成功的,必须准备花费长久的时间;也不是一点点的力量就可以成功的,必须积聚雄厚的力量。这是正确的估计。
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也只是一方面的估计。因为时间的选择权并不在自己手中。想要取得卓有成效的发展,必须学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斗争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
自己要不断的分析事情当中蕴含的线索,像过去那样性急是不行的,要戒骄戒躁,心态平和才能发现蛛丝马迹,火急火燎只能是被其他人推着走。要想好一个很好的斗争策略,像过去那样老在狭小的圈子里打转,也是干不出大事情来的。既然是针锋相对,那就要勇猛的去干,时间上的紧迫性不容许自己有一分钟的懈怠。
所以,这也是正确的估计,这是又一方面的估计。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少,针锋相对去斗争的力量很小,这也是事实。斗争力量的不平衡是一个严重的缺点,目前的状况来讲,要求自己要连接广泛的战线。
想到这里,宁致远的心又不禁一沉,因为他看到了哥哥来信中的‘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故,大概率都是表明,自己之前想要哥哥在外面联系其它客户,来帮忙将有些资金往来发生的事实讲清楚的想法,泡汤了。
之前宁致远想的是,虽然自己肯定没法希望所有的客户都能将与自己资金往来的具体情况讲清楚,但是,说实话,客户跟集团之间的统一战线也不是那么固若金汤。自己的想法是,让哥哥在外面去联系一下平时跟自己关系还算好的客户,看他们有没有可能站出来为自己说上几句话。毕竟只要是事情在活动,在发展,那就有可能有希望。
客户跟集团的统一战线可能会发生变动,就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变动一样,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些客户可能会因为受了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说的影响从而退出跟集团统一战线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当然了,有些客户,可能会因为看到自己深处绝境从而有机会趁机趁火打劫,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发生的可能的。
但是,只要事情是在不断发展的,只要自己是去尝试各种可能性的,就算是最后不能改变什么,但也不能说就直接不要斗争了。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自己要学会善处自己,又要学会善处潜在的同盟者。集团可以用纵横捭阖的手段对付自己,反过来,自己肯定也能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来应对。
集团可以用金钱、用资源、用关系、用威逼利诱,歪曲或者隐藏事实,能左右和拉拢客户群体中的本来就极坏的客户心甘情愿的站在他的一方,自己当然也能够利用一些手段,出自于情感上的也好,出自于关系上的也好,甚至是出自于道德上的愧疚和不安的也好,将对于自己有利的客户左右和拉拢过来。
一边想,宁致远一边在心里燃起了熊熊的战斗之火。不知道为什么,在经历了一件事一件事的迷惘和打击之后,宁致远的心好像变得越来越坚硬了,他甚至都不知道这一点是怎么样在自己的内心完成的,完成的悄无声息,在过程当中你没有一丝的察觉,等你察觉之后,他就已经成形了。
是的,就是这样,有斗志是不容易的事情,不是每个人在面临这样的打击之时都可以有斗志的,沉沦者、破罐子破摔者在里面反而是常态。靠着斗志取得成功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要的就是这样破釜沉舟的决心!
当然,有了决心之后,下一步,就是具体的斗争策略和方法了。从来就没有不经过详细的部署就能取得斗争胜利的道理。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调查和分析,和对于各种掌握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要去使用一切可能和必要的手段,将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所能掌握和面临的情况加上去,认真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
想要最大限度的取得斗争的胜利,就不能不去这样做,不能把斗争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的想法是空想,是不符合于实际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