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四章

书名:影视剧情连连看 分类:短篇 作者:小优草 更新时间:2025-02-04 01:03:49

换源:
 

  其实,贺凤英之所以提起贺秀莲,也并不只是想要单纯的为李前介绍个对象。就算今天没有碰到陆诚,她自己也打算最近回娘家一趟。

孙玉亭两口子都不是踏实过日子的人,过个年就把家里存的钱花的差不多了,眼下刚刚开春,家里吃紧,贺凤英就准备回一趟娘家,再借点钱回来。

贺凤英能当上妇女主任,一些小算计还是有的。刚好话到嘴边,就想着能不能赚点好处。

李前虽不清楚其中细节,可也不在意这些,只要能够成功接触到远在晋省的贺秀莲,花点小钱也不算什么。

此刻李前的储物空间里,还有他的全部家当,两百八十八块七毛六,也算是系统的另外一项新手福利了。

寻常农村家庭,一两个壮劳力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一年到头又能攒下多少钱?一家能有个几十块的存款,不落下饥荒,就很不错了。

李前虽说比平常人好一些,但也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平常给穷苦人家看病,可能还要自己贴上一点。

再加上李前吃穿用度也不少,时不时的还要吃点鸡蛋、肉类,补充营养,花销也不少。

若是让李前自己去攒钱,这两三百块还真没那么容易攒下来。

离开孙玉亭家之后,李前又在村里转了一圈,摸清楚了村里的大概情况之后,才返回家中。眼下天气还比较寒冷,没什么农活,难得比较空闲,李前自然要抓紧时间,多看书学习,提升一下自己的医术水平。

既然做了这赤脚医生,自然要为病人们负责,不能安于做个半瓶子水的庸医。

而且,现在吃的是大锅饭,李前这个赤脚医生可以靠着大队养活,不愁吃喝。

等再过几年,开始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赤脚医生失去了大队的工分补贴,一边要治病救人,一边还要下地劳动,收入会大大下降。

再等到农村医疗条件逐渐完善,赤脚医生也要向着乡村医生转变。很多学历低、医术水平低的赤脚医生,就要被淘汰了。

至于将来要不要做一辈子的医生,李前还没有想好。但医术这一项技能,无论放在哪个世界都是很重要的,李前准备好好提升上去。

有系统傍身,李前想要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远比普通人要容易很多。

读书自学,治愈病人,请教名师,观摩学习,都能增长医术经验。经验条满了,就可以直接升级。

一级的医术,只能做个普通的赤脚医生。

二级的医术,就相当于乡镇卫生院的优秀医生。

三级的医术,可以在县级医院担任主治医师。

四级的医术,能在市一级的医院担任主任医师。至于五级、六级的医术,就需要在某个领域有独特的建树,能够成为省一级的专家或知名专家。

至于七级、八级的医术,就是全国知名专家,甚至是国医大师,属于国宝级医生了。

再往上九级的医术水平,就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某一领域的绝对权威,足以青史留名的存在。

十级的医术属于传说级别,几千年的历史中都难得一见。

李前此时的医术水平也才刚刚入了门儿,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家里除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还有三本别的医书,分别是《简明中医学》、《卫生学》、《急救学》。

学习医术不同于学习其他,容不得半点马虎,李前自学的时候也很认真,先把那些农村最常见的疾病全部学透吃透,一条一项的毫无遗漏,再去学一些相对重要的。

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记笔记,不知不觉就是半天过去了。

在这个没有电脑、电视,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娱乐方式极其匮乏,除了读书看报,乡下的老百姓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界的消息。

双水村还没有广泛通电,也只有村大队和村支书家中通了电,其余的村民家中基本以煤油灯作为照明方式,蜡烛都很少用。唉,五六十年代都是这样。

李前家里也不例外,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那个老式的铁皮手电筒,主要用来夜间出诊。

晚上简单吃了顿晚饭,李前本想继续看书学习,但煤油灯的灯光的确有些昏暗,看书有些费眼,李前便放下书本,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下身体,就准备休息了。

黄土高原的夜晚,星空格外明亮,大地一片安静,只有村子里偶尔传来了几声狗叫声和那北风划过山坡树枝的声音。

普通村民夜晚很少外出,只有民兵队会结伴巡逻。年代的民兵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都是经过退伍老兵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战斗技能,配备着真枪实弹的。

射击、投弹、挖战壕、枪械的拆解和保养,这些都还只是最基础的。

有些地方的民兵,还配备有重机枪,冲锋枪,无后坐力炮等等,还会训练如何用轻武器打飞机。

在民兵最多的时候,全国足有3000万民兵。

据说鲁省的某个县,最多的时候拥有11个民兵师,上百个营,16万的民兵。

全民皆兵,可不是一句空话。

真正的战斗民族,也不只有毛熊。

这如今,这双水村的民兵每三个人分到一把56半,民兵队长手中还有63式全自动步枪。

李前心中已经计划着,找次机会拿包烟和民兵队长说一说,让自己也能打几颗实弹。

因为家中没有钟表,更没有手表,李前估摸着自己大概是八九点钟就睡下了。

次日一早,天不亮李前就爬起来在院子里锻炼身体。

上辈子猝死的经历,李前可不想再体验了。

此后的两三天,天气一直不太好,村子里也有几个老人孩子受凉感冒,李前一一上门为他们诊治、开药。

三天的读书自学,才只增长了一点医术经验。

反倒是每治好一个病人,都有一点经验。

除了双水村的病人,隔壁罐子村也有一个村民找李前看病。

罐子村没有自己的赤脚医生,但他们村距离石圪节公社更近一些,村民们生了病能撑就撑过去,撑不过去就去石圪节公社。

只有少数的村民,才会跑到双水村来找陆诚看病。

一方面是李前年轻,医术水平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另一方面,罐子村和双水村经常因为水源问题闹矛盾,彼此的关系并不好。平常购买各种药品用的也都是双水村大队的钱。

这罐子村的村民前来看病,自然要正常付钱。

如此一来,罐子村的村民就很少来双水村看病了。

三天下来,李前的医术经验涨了四点。

还有两三个病人没有完全康复,经验也没有到账。

这还是因为最近天气不好,患病的比较多。

若是赶在平时,村子里也没有那么多的病人。

同时,李前也给贺凤英送去了回晋省的来回车票钱,还额外给了两块钱。

贺凤英也没想到李前会这么大方,满口的保证:“李前,你放心,等我见到我那位亲戚,一定跟他好好说说,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只要那边说好了,我就给你来信,你直接去。”

“那就麻烦婶子了。”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有钱好办事儿。

李前额外给的这2块钱,都够买十几二十斤小麦了,猪肉也才七八毛一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