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三代主战坦克!隐身战斗机技术!(第七更!求数据!)
书名:鹰派军工:我开局误炸鹰酱使馆 分类:历史 作者:问天百扑 更新时间:2024-08-02 17:44:11
实验室的灯光柔和而专注。
映照在年轻的苏鸿院士,那坚毅而充满智慧的脸庞上。
他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手中紧握着彩色粉笔。
正激情四溢地向站在两侧的助手秦雨和刘侬,讲解着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奥秘。
“看这里,”苏鸿用粉笔在白板上勾勒出一辆坦克的轮廓,动作流畅而有力:
“自20世纪60年代起,军事科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中、重型坦克中的佼佼者被赋予了新的名字——主战坦克。
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更是对它们战场核心地位的认可。”
说到这里,苏鸿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仿佛穿透了时间的长河,直视那些战场上的钢铁巨兽。
“而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正是这些‘陆战之王’中的佼佼者——第三代主战坦克。”
他转过身,面对着秦雨和刘侬。
两人的目光紧紧跟随着他,满是求知的渴望。
苏鸿走到一张铺满了各国坦克模型的长桌旁,轻轻拿起一个代表兔子80式主战坦克的模型。
手指沿着炮塔缓缓滑过。
“与80式比较,这第三代主战坦克,它将装备了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能够发射尾翼稳定式脱壳穿甲弹,直击距离超过2000米,这是何等的威力!”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接着,他转向火控系统部分,按下模型上的一个按钮,模拟出火控系统工作的场景。
“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和热成像瞄准具,第三代主战坦克,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精准锁定并摧毁目标,实现了真正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秦雨和刘侬听得入神,秦雨更是忍不住问道:“那它的防护能力呢?”
苏鸿微微一笑,将模型翻转过来,展示其底部的复合装甲结构。
“这正是第三代坦克的另一大亮点。采用复合装甲甚至贫铀装甲,部分还披挂了反应装甲,防护力较第二代坦克有了质的飞跃。同时,车身设计紧凑,提升了机动性,使其在战场上更加灵活多变。”
讲解间,苏鸿不时地穿插着动作演示,时而用粉笔勾勒,时而拿起模型展示。
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那么生动而具体。
刘侬则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偶尔抬头与苏鸿的眼神交汇,仿佛在无声中交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理解。
“所以,你们看,”
苏鸿总结道:
“第三代主战坦克,以其强大的战斗威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卓越的机动性以及强大的防护能力,成为了现代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它们不仅是国家的盾牌,更是进攻的利剑。”
一番讲解结束,苏鸿马不停蹄,又拿出了另外的一摞图纸。
正是隐形战斗机技术!
他轻轻拍了拍手中的模型,示意秦雨和刘侬跟随他的思路。
一同踏入这片科技与隐秘交织的天地。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飞机隐身技术,这是现代空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苏鸿的声音沉稳而充满磁性,仿佛能瞬间吸引二人的注意力:
“隐身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让敌方的探测设备难以捕捉到我们的飞机,从而在战场上占据先机。”
他转身在白板上画下一个简化的飞机轮廓,并标注出雷达波可能反射的关键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雷达隐身技术。为了减小雷达反射面积,我们采取了多种设计策略。”
苏鸿逐一列举了之前提到的改变飞机外形的措施,每说一项,都会在白板上做出相应的标记。
“比如,机翼与机身的融合设计,就像隐身轰炸机那样,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接缝;还有倾斜双垂尾、V型尾翼,甚至是无尾翼设计,都是为了减少雷达波的正面反射。”
说到这里,他特意指了指模型上的进气道和尾喷口部分。
“你们注意看,这些部位也是隐身设计的重点。
S形进气道可以有效遮挡发动机叶片的雷达反射,而尾喷口则可能采用红外挡板或特殊涂层来降低红外辐射。”
接着,苏鸿话锋一转,谈到了红外隐身技术。
“红外隐身同样重要,因为红外探测器是雷达之外的另一种主要威胁。
为了降低红外辐射,我们不仅要选用红外辐射较弱的发动机,还要在尾喷管、燃油系统等方面下功夫。”
他详细解释了异型喷管、红外抑制器以及燃油添加剂等技术手段,每一样都充满了科技含量和实战考量。
“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下,可以大幅降低飞机的红外特征,让敌方的红外探测器难以锁定。”
在讲解过程中,苏鸿还不忘提及隐身材料的重要性。
“隐身材料,包括吸波材料、透波材料和导电材料。
它们在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飞机的隐身性能。”
最后,他总结道:
“隐身战斗机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飞机的气动设计、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
但正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隐身战斗机能够在战场上成为‘看不见’的杀手。
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秦雨和刘侬听得入神,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深知,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而今天,在苏鸿院士的带领下,他们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科技的盛宴,对隐身战斗机技术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不过……”
秦雨这个小姑娘,如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有些技术,我们都不是很了解。”
“这样一来,是否能帮到苏院士您呢?”
面对秦雨和刘侬的困惑,苏鸿院士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他深知这些前沿技术对于非专业背景的人来说确实显得复杂而陌生。
他轻轻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鼓励与理解。
“你们提出的困惑很正常,毕竟这些技术确实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苏鸿解释道,“但请放心,作为你们的导师和项目负责人,我已经对这些技术细节了如指掌。
你们的任务,是配合我,将这些先进的技术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纸。”
他顿了顿,目光中闪烁着信任与期待,
“施工图纸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工程实施的基础。
你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因为你们需要确保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能够指导工人们按照我们的设计意图去建造。”
苏鸿进一步解释道:
“你们不需要深入钻研每一个技术细节背后的原理。
但你们需要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方式和它们如何相互协作,以实现整体的隐身效果。
比如,在绘制机翼与机身融合部分的图纸时。
你们需要关注如何精确地表达这种融合设计,以确保在实际制造中能够实现最小的雷达反射面积。”
听到这里,二人此时心头的困惑才稍微减轻。
同时,他们望向苏鸿的眼神更加崇拜。
这位年轻的院士,如今还不到三十岁。
就懂得这么多的高精尖的知识!
真的是厉害!
…………………………
PS:新书发布,恳请各位彦祖投鲜花和评价票,只要有1鲜花1评价票,爆更10章!说话算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