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一章 巡坝

书名:虚霩创纪之命运之骰 分类:玄幻 作者:巧夺 更新时间:2025-04-15 01:49:25

换源:
 

  龙见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卯时三刻

湾尾村的天,像是通了个窟窿,无休无止的雨,已经下了快一个多月了。

僷茂穿好蓑衣戴好蓑笠,轻掩了房门转身立在走廊上。

他抖动了几下身子,好让蓑衣贴合着身体,不会影响行动。

抬眼看了一下漆黑的四周,自家院里有棵树,现在都还看不清楚。

哗啦啦的雨声,听上去,比夜里更大了一些。

西屋传来了轻轻的开门声,走出来的是僷茂的长子,僷大林。

他并没有看到父亲,打着哈欠,回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了。

西屋里,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睡得正香。

“大林。”。僷茂轻声唤道。

听到父亲的声音,僷大林转身沿着屋檐下,向着北屋走了过来。

到了近前,轻轻叫了声:“爹”。

“哎。”,僷茂压着声音应道:“蓑衣穿好了吧?”

“嗯,穿好了”。僷大林也压低了声音。

“内衬还湿着吗?”

“差不多快干了。”

“今天回来,让你娘给你用火烤一下吧,总这么湿着可不行。”

“没关系的,爹,不用浪费家里的柴火了。这雨不会再这么下了吧?”

“诶,这可不好说,老天爷的事儿,谁说的准?”

“蓑笠呢?”

“在我背上呢。”

“哦。”

“你穿粗麻鞋了么?”僷茂关切地问道。

“穿了。”

“好了,走吧,把工具都带上了。”

“是了。”

最近这一个多月,父子俩每天早晨,都重复着差不多这样的对话。

光线不好,路滑难行,父子俩一路上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来到了村口。

此时的天光又明亮了些许,视野也开阔了许多。

村口修建了一个方便避雨,或是休憩的亭子。父子俩便在这里避雨,等待着另外两个,一同去湾河坝巡坝的人。

湾尾村的西北方有一个湖泊,名曰,丰粮湖。

因地势比湾尾村高出不少,在湾尾村这一侧,便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堤坝,称为湾河坝。

丰粮湖面积有四百多里。是一个比较大的内陆湖泊,存水量也相当丰富。

一条河从丰粮湖东边通过,叫做湾河。

这湾尾村在这河的下游,因此得名。

偶遇天干无雨,周围的村庄,便都依靠丰粮湖和湾河提供水资源,抵抗干旱。

所以,丰粮湖周围很少出现因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的情况。

有利,也就有弊。遇到连降暴雨的时候。

湖泊周围的村庄,就需要严防洪涝灾害了。

湾尾村的情况还更加复杂一些,需要做好防止溃坝的准备。

往常,湾尾村的天气,在这秋季,是雨水稀少的季节,雨量也不会大。

可是今年的情况,却像是要遭灾了。

据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县城府每年都会拨的一笔银钱,用来加固湾河坝的,夏季时便已经用了。

可如今,这雨势让人不得不担心湾河坝现在还安不安全。

村里没有办法,特意向县城府再申请了一些钱。

村里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对湾河坝再进行了一次加固。

僷茂是村里做木工活的工匠。手艺数一数二不说,对待工作和时间的认真严谨,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每当遇到巡坝这样重大的事件,需要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时,他便是村里首推的负责人了。

又安排了三个巡坝人员,一共四人,用来每日排查水坝的安全隐患。

这属于是公干,工钱不多,活却不少。

所以能不干的,都情愿出点儿钱,躲开这差事儿。

因为正好是秋收时节,壮劳力只能优先用来抢收粮食。

所以其他三个巡坝人员采用轮换制。五天一换,村里一家出一人。

今年有些特殊,所以僷茂带上了长子。另外两个巡坝人员,则由其他家轮换。

这一轮,他们要等的两人,罗邴咁和隁旭,就是因为出不起钱,被迫来做工的。

对此满腹牢骚的两人,总想着法子偷懒耍滑,磨磨蹭蹭。

这不,今天也让僷家父子俩等了许久,才慢腾腾地走来。

僷大林对这两人颇有微词,却总是被僷茂劝解。

“做好自己的事儿就行了,少在背後说人坏话。村里村外,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必要为了这种人,浪费自己的口德。”

僷大林心里不服,嘴上却是不敢多说的,也只好把这气咽回肚子里了。

几人在亭子里会了面,互相打了招呼。

僷茂从怀中取出了干粮袋,给每人发了一份。

做这种公差活计时,午饭是由村里提供的。一般来说,会有一家人专门来做。

只是,做这种大家吃的干粮,大多数时候,都是出力不讨好的。

做的好,村里给的补贴本来就少,谁做谁亏。

但要是做的不好,被别人在背後戳着脊梁骨骂的事,就不会少了。

那些个伴随着闲言碎语的吐沫星子,就可以和现在的雨势比一比了。

这日後在村里,头也就难抬得起来了。

所以,提出做公干的干粮时,整个村里没有一人吭声的。

村长自己家也不想接这烫手山芋,也就抹不下脸面,开口指定谁家去做了。

鸦雀无声的集会上,各家的代表,像避瘟神一样,躲避着村长的眼神。

最後,还是僷茂开了口,主动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村里人这时候还算有点儿良心,没有人在背後说三道四的。

僷茂的家妻易萍,厨艺不差,良心也好,这做出来的干粮,还真没人能提得出问题。

就算是罗邴咁和隁旭这样的刁心人,也没有挑出什么不是来。

大家拿到干粮,就都随便吃了几口垫垫肚子,便向着湾河水坝方向行去。

僷茂带着儿子僷大林一队,沿水坝的左岸巡查。

另一边则交给罗邴咁和隁旭。

巡坝的工作很是枯燥,却又马虎大意不得,稍有不慎,遗漏下来的隐患,便有可能引起溃坝,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後果。

为了固坝而钉入岸边的木桩,是要定期检查的。

湖水的波动,会使得木桩在水中晃动,撬动底部的淤泥。时间长了,木桩便会松动。

这时,就需要取了树枝削成钉,钉入木桩间隙,将缝填上,再加以绳索绑定来进行固牢。

僷家父子沿着坝边一路走,一路用脚试着蹬一蹬水中的木桩。

两人配合默契,一个蹬单数,一个蹬双数的。

阴雨天,靠太阳位置,分辨时间的方法,就没太多作用了。

不过,僷家父子早有经验。

巡到坝湾中部时,便差不多已是午时了。

这里有一片树林,是村里的上几辈人种植的。多亏有了这片树林,加固水坝时,就地取材,砍树做桩,省下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也才让村里有能力,把这水坝加固的稍好一些。

其中有几根树桩,削的比较平整,可以让人坐着休息。

现在虽然潮湿,穿着蓑衣也就不觉得有影响了。

父子俩,如往日般坐在树桩上,吃点儿干粮,顺便稍做休息。

僷大林边吃边说道:”爹,明天巡查,这绳索带一半就够了吧?这些天基本都没用上。”

僷茂紧嚼了几口嘴中的干粮,用力咽下後说道:“这可不行,雨下了这么久,坝上的泥土被带走了不少。湖里波浪又大,这钉在泥里的木桩,是很容易松动的。就得靠绳索加固才行。”,停顿了一下接着道:“你看,昨天才加固过的几棵木桩,今天都又松动了。做这活计,可不能偷懒呀,会酿成大祸的。”

僷大林点了点头回答道:“好的,知道了。”

父子俩平日里话也不多,各自吃着干粮。

稍作休息後,僷茂看了天色说道:“干活吧!”

僷大林答应了一声,两人便又接着巡查起来。

坝湾中後部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只因对着湾尾村的都是荒地,固坝钉桩时本来就没有太费心。

今年,这夏、秋两季的雨水都不少,现在大多数木桩都松动的厉害。

僷茂虽然做事严谨,但是要想维护好坝湾中後部,没几十个人手却是不行的。

如若不是出现了险情,也就只能是稍稍加固一下。

两人一路修修补补,眼看要到坝尾了。

堤坝到这里地势突然拔地而起,山崖陡直,就像被刀削过一般。

村里人形象地将这里称为刀削崖。

僷茂紧走了几步,差点因为路滑而摔倒。

僷大林吓了一跳,忙着跟了上来扶住僷茂问道:“爹,您没事吧!”

僷茂稳住身子回道:“我没事,大林,这里有木桩浮在水面,怕是要渗水了。”

僷大林用手扶正了一下身上的绳索,打眼一看,可不是么,水中浮着六七根木桩。

“走,下山看看。”

僷茂边说边转身离开坝边,向着下山的方向走去。

僷大林检查了一下身上的工具,随後跟了上来。

坝尾的山坡树木较少,都是些山石泥土。幸而山坡不是十分陡峭,两人半走半滑的向山下行进着。

雨好像又大了些,山坡上除了僷家两父子在向下滑之外,还有不少的小石子和泥沙。

俩人侧着身子,双手扒在山坡上,尽量让下滑的速度慢一些。

僷茂一边下滑一边四处查看着。

一个泥和石堆起来的泥浆堆,引起了他的注意。

仔细打量了一下,他连忙止住了下滑的身形。

“大林,往右边走,下方的泥石成堆了,怕是要形成泥石流了。”

两人向右边挪了挪,继续向着山下滑去。

山腰中部,有一条盘山的大路,是通向邻国陙垨国的必经之路。今年这秋雨,使得这条路上鲜有人经过。

离大路不远了,僷大林突然停了下来说道:“爹,山路上好像有马叫声。”

僷茂也停了下来,撑着蓑笠侧耳听了听说道:“嗯,是有马叫,走、走快一些。”

两人加快了下山的速度。

来到大路上时,马的嘶鸣声从山弯处传了过来,两人寻着声音赶了过去。

刚转过山弯,就看到一辆两轮马车停在路上。

一个男子一边推着马车架,一边用鞭子抽打着马。

想是没有做好这雨天出行的准备,男子身上只穿着常服。

由于路上有水还有泥沙,山路又正好有点坡度,马蹄和车轮都开始打滑了。

鞭子抽在马身上,疼痛使得马前蹄乱刨,却移动不得。

僷茂打眼望去,马车正好处在泥石堆的下方,便惊呼道:”不好、大林、快、把绳索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