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一章 归京

书名:雪覆桃花倾天下 分类:现言 作者:慕非安 更新时间:2025-04-15 20:46:59

换源:
 

  连绵青山,艳阳高照。

从碧华山通往京都的一条官道上,一列护卫森严的车队正慢慢行进着。

为首马车的车帘被掀起一角,一个清脆的少女声音传了出来:“凌一。”

车旁的一名黑衣少年靠近车窗:“属下在。”

韩湘雪望了一眼车窗外,认出此处在百花谷附近,放下帘子:“告诉车夫,将车赶快些。”

“是。殿下有令,加快速度!”

此时正途经群山,官道偏僻,怕是会有山匪出没。

当今天下太平,几国间许久没有战争。回想百年前,韶月、紫熙、西月、东月四国曾为了一场联姻打得如火如荼,战火几乎蔓延到处于战事之外的凤栖国。

原本的太平盛世战火纷飞,各国直打到快伤了根本才各自停手,修养生息。

吸收那次的教训,遵循着到底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道理,各国这几年来一片太平。世道太平了,百姓安居乐业,落草匪寇之流就少了,但在偏离国都的地方总是有些鞭长莫及。

韶月国西境的碧华山一带有驻军防守,尚算清净,相邻的百花谷与江湖来往密切,便是一片混乱。江湖匪帮盘根错节,又不犯什么大案子专抢金银财物,不伤及人命,朝廷也不容易插手去管。当地府衙与山匪多年斡旋,往来的商户都是各自小心。

她父皇这次用了心思,考虑到她这许多年不在京城,便来信说让她声势浩大地进城归京,不能让京城的那些勋贵人家看轻了她这位公主。

虽然韩湘雪觉得他这个想法杞人忧天了些,她并不需要借此在京都站稳脚跟,但思及他也是一片赤诚的爱女之心,还是欣然应下了这个要求。

于是就有了这华丽的仪仗,和车后的那些侍卫。

眼下正是夏末,在平地太阳下走着也不会热。

道路两旁高处生长的各种树木叶片已透出熟透的深绿色,枝叶亭亭如盖;夏日偶有的一丝风也透着凉意,秋天已经不远了。

她七岁离京去碧华山拜师,如今十四岁,七度春秋,在外的时间比在亲人身旁的时间还要长,对他们不可谓不想念。

而现在,她就要回来了。

在韶月国,从碧华山到京都足有千里之遥。再加上为了维持排场,这一路上拖拖沓沓走了大半个月。等一行人到达京都的时候,已经是初秋了。

秋日初至,官道两旁的树木还未落叶,而京都繁华的街道上,商户们纷纷在檐下挂了灯笼,系了红绸,一片张灯结彩的欢庆景象。

因此,当韩湘雪乘马车进城的时候,掀起帘子,就见到了这一片片仿佛节庆一样的喜庆红色。

她怔了怔,不自觉地笑了,目光意外与车外一个人相撞,连忙放下了帘子。

“诶,是公主,我看见公主了!”那个挑着担子正打算出城去卖货的货郎看见她,怔了一怔,目光移到马车上,立刻惊叫起来。

“什么公主?皇上说公主要回来都已经半个月了,结果呢?这半个月连个影都没有,你可省省吧。”后边一个年纪稍大的货郎正低头忙着整理货物,没好气地说。他话音未落,不远处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声。

“是公主!”

“公主回来了?”

“哎,你不是骗我吧?”“我骗你干什么?没看那车后跟着侍卫吗?”……

韩毓影这次接女儿回来的场面是用了心的,他希望这重大的仪式能让韶月的人们意识到:就算他这个女儿幼时便出京休养,但也还是很受他重视的。

韶月国古时曾是天下唯一的大国,统一了天下,极其强盛和富饶。历代国主仁政以民,即使最后一分为四,保留着原有名称的这一块土地——“韶月国”也是十分富强的。

虽然如今北月和南月的四个国家看起来国力相当,但当年韶月古国积攒下的一些宝物和典籍大多还在当今的韶月国,这就导致了韶月的风俗仪式等祖制异常复杂而繁冗。

如今韶月国的仪式早就不再按这些办了,经过几代国主的简化、简化再简化,韶月国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四国之中民风最开放的一个国家。然而尽管如此,那些关于礼制的典籍也仍然代代流传了下来。

后来,每当哪位国主想要显示自己对某一个礼仪分外看重时,就会从这些典籍中挑选并修改用个一次两次,以示自己承古制。

于是韶月国当今的君主,就打算这样做了。

他向满朝文武宣布要接公主回京,退朝之后,他单独把丞相和礼部尚书给留下了,促膝近坐,亲切地说这场仪式他想办得盛大一点,让他们好好准备。

于是丞相大人和礼部尚书的噩梦就开始了。当天下朝两个人坐马车直奔皇宫的藏书阁,询问那阁中女官“礼制”一档有多少藏书。

那女官看了看他们的官服,笑着道:“十四万八千六百九十一卷。”

听到这个数字的丞相大人一向温和沉静的面容隐隐出现了裂缝,而算学一向学得不太好的礼部尚书一脸茫然。

“丞相大人,怎么样?很多吗?”刚上任一年、涉世未深、不知人心险恶的礼部尚书睁着茫然的眼睛这样问他。

“……你先把它想象成十四万八千六百九十一两银子,”程丞相谆谆善诱,满意地看到他由白转青的面色,“多吗?”

“……”

两位大人日夜辛劳,来回奔波。每天在处理政务之余,带着一干书吏不断翻拣,出府就是上朝,下朝就是藏书阁,直到天色幽深、宫门要关了才匆匆回府。礼部尚书倒是还好,年轻力壮,每天忙的时候有妻子送饭,到家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少有个安慰。可怜程丞相已不再年轻,又单身多年,府中连只母鸡都没有。还好有皇上体恤他,让宫中的御膳房给他送饭。

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个月,礼部也大概作出了具体的计划。皇上看过之后表示满意,准奏施行,于是丞相大人和礼部尚书就这么解脱了出来。

系着彩纱金铃的马车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队沉默肃杀的带刀护卫。当车子缓缓驶至城中的时候,从前方迎来了另一队人。

服饰严整的宫廷护卫整齐无声。见到马车,他们从中分开成两队,自然地护卫并行在了马车的侧面。

而在他们后面,是一队绿衣红裙娇美动人的宫娥,和华台之上的舞姬乐师,一同静默无声地渐渐融入了队伍。

伴随着古典庄重的鼓乐声,马车继续向宫中驶去。

此时正是晌午,街上的人本来不多。但听说有热闹瞧,便有那不甚讲究的人家扔下吃了一半的饭,男女老少一起出来看热闹。

街两旁的铺户也一时冷落起来,反而有那三三两两的伙计往外探头,生怕错过了什么热闹。

韶月紫都一向人多繁华,百姓们搁置了半月的好奇心纷纷爆发,道路两旁一时人流涌动,争相赶着看热闹。

这一路上,便是无比热闹。

毓清宫,御书房。

着一袭墨色华服的男子坐在御案之后,手持一支名贵的紫毫,正在批阅奏章。

他面容沉静如水,仔细又专注地阅览过每一份奏章,并作出批示。侍立在两旁的侍从一个在一旁磨墨,另一个端了一盏茶来。

就在他将茶盏放到桌边的时候,韩毓影开口了。

他道:“你看朕这一身好看吗?”

小侍从今天是第一天上任,生怕自己出什么差错,正想好了放在哪里,小心翼翼去放,皇上这一出声,将他吓得手一抖,差点把这杯茶掀过去。

“……”韩毓影也被他过于激烈的反应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就发现他不是从前服侍的宫女,但是并不重要,压下这一点疑惑,又问了一句,“……好看吗?”

小侍从哆哆嗦嗦地抬了头。

宽敞明亮的大殿中,君王面如傅粉,身姿修长,一身华贵的玄色袍服上金线龙纹若隐若现,一双微挑的桃花眼墨黑深邃,眉目英气,淡红薄唇,面容是俊美无双,正值而立之年,仍容色曜曜,不由半呆着呐了句:“……好看。”

“那就好。”他唇角微扬。

另一边,被一群宫女簇拥着的韩湘雪在宫女指引下穿过一条条宫道,来到了许久未见的毓清宫。

朱红的宫门打开,绕过亭台回廊,眼前的景物似乎渐渐有些熟悉起来。轻快地踏入御书房,白衣少女一路行至案前,端正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韩毓影站起身:“免礼。怎么这么快就来了,你还没回过晨雪宫?”

“父皇,许久未见,儿臣有话想同父皇说。”站直身子,少女双眸对上他的目光,韩毓影立刻了然地挥退旁人。两人在殿后寻了位置坐下,韩毓影便关切问道:“雪儿,如今你身体如何了?”

“如今已好全了。”她笑着应道,“那灵力也已修到了青阶,以后便可高枕无忧了。”

“那便好。”他稍稍松了一口气,眉眼轻扬起一抹轻松笑意,转而又望向她,语重心长道:“雪儿,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今你身怀灵力,在外时一定要诸事小心,切记事事留心。我和你娘近几年最担心的便是这件事了,如今这件事了,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是。”少女笑着应下,又道:“父皇,上次儿臣来信所提之事……您跟母后是否有决断?”韩湘雪认真地望着他,神色同方才一般无异。韩毓影很快领会了她未尽之意,掩唇不太自在地轻咳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