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北疆
书名:咸鱼的六十年代 分类:历史 作者:三更茶聊 更新时间:2025-03-13 17:56:02
送走沈佳妮一个月后方正也搬出了大院,吴勇没告诉方圆,当天晚上就去了一趟,给他送了一些看着破旧,实际上都是新作的被褥衣服。也不敢多拿,一切都以实用为主。另外还在衣服里藏了钱和票,就连信封和有票都给准备好了,就怕接下来断了联系。
结果等吴勇再次去的时候就已经找不到人了,经过打听才知道方正在第三天就已经走了,去的地方是北疆。他在方正住过的床板下面找到了就给他的信。告诉他不要担心,有那些东西他也不会有事的。
不过吴勇可不那么想。
北疆,那可是人烟稀少,非常贫困的地方。全面干旱少雨,沙子都比水多的地方。
于是回去后吴勇就把这个事和妈妈说了。然后说了自己要去一趟的打算。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不同意他去,之后在吴勇表现一把一拳碎石后,总算得到了同意。只不过也只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他不回来,妈妈就亲自去找。
吴勇怕时间不够用,当天晚上就连夜出发,至于家里的方圆?
就留给妈妈去解释吧。
吴勇没有乘坐火车,乘坐火车固然舒服一些,可需要等待,他时间少。开车就方便多了,当然一路上的颠簸就得自己承受了。
咯吱!
吉普车歪斜的停到路边。
吴勇裹着军大衣从车上下来,看了眼左前轮。又抬头看了下天边的鱼肚白,又是一夜过去了,路程走了小半,早在两天前他就进入了草原。他选择的路线是北线,这样路程近,但沿途大部分都是草原。所以两天前他就没见过人和车。
现在轮胎已经没法修了,轮毂还能用。
关顾四周,没有人也没有车,吴勇和车直接进入空间。
等再次出现的时候,吉普车已经修好了,就连车身都简单做了清理,吴勇关闭灯光,一边继续赶路,一边拿着纸地图计算路程。
方正去的地方是北疆一个农场。按照他出发的时间计算,他在路上不耽误时间的话,双方到达的时间应该差不了一两天。
唉!
真不知道那个男人啥时候能省点心。
对吴勇来说方正比沈佳妮和方圆还麻烦。
呜呜呜!
火车进站,慢慢停在一个货运车站的边上,然后一个车厢打开,然后就有十几个红袖标带着几十个中老年人从车厢下来,和那些红袖标相比,这些人要狼狈的多,有不少人只穿着单衣,只有一少部分带着行李。方正跟在队伍后面,弯着腰紧抓着破旧的麻袋,那里装的是他的行李。为了不那么显眼,在路上的时候他就把一些衣服穿在身上,一来门保暖,另外也能让他的麻袋不那么显眼。
“集体休息一小时,两人一组活动,不能远离车站。”
下车点完名后,带队的红袖标就下了命令。他一点都不怕这些人跑,一路上他也看出来了,这些人根本不会乱跑,而且只要不太过分,这些人都也不会反驳。对他来说,这些曾经的领导、资本家、教授虽然不是什么好人,可也好管理。所以到了这里后,他也不怕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因为接下来的路更加难走,也没时间休息。
“是。”
回答的,不争气,可也算统一。
方正也凑到一个老头跟前低声说:“老师,你跟我来。”
“嗯。”
老头没抬头,也小声回答,然后跟在方正生后开始慢慢活动。
“老师,你把这个穿上。”
等俩人到了墙根处的时候,方正从麻袋里取出准备好的衣服。
“这,你?”
看着手上缝满各种补丁的棉布衣服,摸着柔软,好像里面还填充了棉花。
“我有,这个你穿。天越来越冷了。”
反正指着老教授身上的单衣说。
“谢谢。幸好有你。”
老教授感慨,自己教了一辈子书,也只做学问,没想到会被自己的学生举报。
“我看门口有供销社,一会我们一起买点东西。”
方正现在也明白过来为什么吴勇会给他带钱和票了。一路上要是没有那些东西,估计这时候他也和那些人一样一天两个窝头。
“你,还有钱?”
“还有一些,不多了。估计到地方也没地方花。”
“也是,那地方听说方圆几十里都没人,更别说供销社了。”
“我也听说了,咱们去的是农场,不过得自己开垦新的土地,我听他们说到地方后咱们一些人也会分开,两个人一组独立居住,负责开垦一片土地。”
“这你都打听到了!”
“用了兜里最后一包大前门。”
“还是你小子精明。以前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老师,这你可说错了。不是我聪明,而是我儿子聪明。这些都是他给我准备的。”
“你儿子?你儿子不是早就丢了吗。”
“是丢了,前些年找到了,就是没正事认回来。”
“没认回来也好,要不这次也得把这孩子连累了。”
“嗯,我也这么想。咱们赶紧去,要不一会该吃饭了。”
摸索着兜里的粮票和钱。方正准备就买应急的小东西和高热量的糖果,太大的他带不了,也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老师说,也是为了让老师帮他一起带东西。反正到地方以后也是俩人一起生活。
”行,一会咱们分着藏。”
老教授很清楚当下的情况,他也不是迂腐的,要不然也不会教出方正这样的学生。
供销社就在门外,不过俩人都没有走大门口,怕引起误会。直接从侧面的小门进入供销社。
“方正身上只有钱和全国粮票,并没有糖票,不过他也有办法,首先买一斤不要票的糕点,和售货员搭上话以后再说自己用全国粮票买糖果的想法。
很快,方正就通过售货员换到了糖果票、烟酒票,还额外买了当地特产奶酪。这东西和糖果差不多,饿的时候管用。
买完这些以后,又花十斤全国粮票换了一些工业票,给俩人买了两个铝饭盒和一个搪瓷缸。看到食盐不要票,也按照俩人的数量买了最大量。出门的时候俩人身上都已经塞满了东西,就连麻袋的被褥里也放了不少。
有了这些东西,俩人的心情好了不少。不过出门后依旧回复之前的状态,不敢泄露一点。
等到食堂吃饭的时候,方正磨磨蹭蹭留到最后,用之前就拿出来的粮票换了四个杂粮窝头。
俩人分别揣着两个窝头,心里想着这次亏了。没想到就这四个窝头就要了他们半斤粮票。
滴滴!
大门口开进两辆汽车,然后就是集合的声音。
“上车,都上车。出发了。”
看着一群中老年人缓慢有秩序的动作。红袖标也很无奈。只能自己上了副驾驶,等着发车,根本不担心会不会有人落下。
下面的路可就不好走了,押送的人也只有他和另外那辆车的一个红袖标,其他人则在这等火车回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