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京奥运
书名:乡村生活回忆 分类:穿越 作者:听雨幻想 更新时间:2024-03-29 12:59:58
零二年,联通公司将电话线扯到我们村里,装机费两百,月租十五,通话每分钟三毛,接电话不花钱,一年大约三四百的费用,那时村里差不多有一半的农户都安上了电话,从此后,吃完年夜饭后,那些祝福的话就通过电话传递了!也是这一年,在县里火锅店干活的弟弟,花三百元买了一台二手的586电脑,从此学会了怎么装系统,怎么分盘。
零三年弟弟结婚。村里有了网吧!
零四年在县里工地干力工,这时力工的工资就涨到八十元一天了。
零五年花了一万七千元,买了一个打豆机,于是每年到秋天都给人家打黄豆,当时那可是最先进的了。雇了四个人跟车,打下来黄豆收十元一麻袋脱粒费,那四个人分四元,我六元,每天能打八九十袋,每年都能干十多天到半个月活。
也是这一年打完黄豆,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手机,诺基亚6020,花了1599元,我用了八年,要不是它不能玩微信,我还能用。后来在二零一七到一八年,我还给上高中的儿子用了一年呢,防止他玩手机。但还是让老师抓住他看手机了,把我叫去,说我儿子上课看电子书,但一看手机的功能,根本不可能,不管咋说儿子还是拿出来摆楞了,不然怎么抓住了呢?老师说带回家反省几天吧!反正明天会放假,走个形式。回家后儿子说了原因,听说要放假,他只是拿出来看看日期,结果倒霉被抓了!
零六年去了红兴隆农场,在工地干木工,木工是技术工种,那时是每天一百二十元。这年冬天,花五千元在哈尔滨船舶电子大世界买了一台电脑,这可是纯消费品啊!差不多我两个月工资啊!
那些年生活无忧,孩子小,不花啥钱,自己打点工,种几亩地,再给人家打点黄豆,年吃年用,手里还有余钱,日子过的挺好,也知足。
零七年,弟弟分家单过,我和父母住原来的房子,房子归我,我给弟弟拿出两万元。也是这一年,朋友让我和他去BJ的家具厂工作,我爽快的答应了,不为别的,为了第二年的奥运会也要去首都啊!
八月份,我们两人去的BJ回龙观,合租在一起,在车队给客户送家具,组装家具,也会有一些售后服务。房租三四百元,吃的就花钱买,家具厂就在马莲店村的边上,村里卖什么的都有,每顿六七块钱,烩面了冷面了之类的,好吃还便宜,没钱了,就让家里给打点,艰难的熬过头一个月,终于开支了。
送货上门,除了要把家具扛到楼上,还要与顾客打交道,什么样的人都见过,有的人太热情了,给你水喝,问你抽不抽烟,还给你买饭,有的人则一脸的嫌弃,各种的挑毛病不给结钱,我们的工资是按结的钱百分比提成的,不给钱,这份就白干了!
虽然送货很累,与人打交道更麻烦,下班还没准点,有时一上午就完事了,挣不到几十块,有时半夜才回来,但与在车间比,工作更自由,满BJ跑,什么军区了,小区了,别墅了都去过,什么高档的装修都见过。
有一次送货是个大使馆,是个德国人买的,不用组装,自己要用飞机运回国去,这种操作也是让人看不懂!
到了冬天,媳妇在家收拾完地,也来到了BJ,在商场找了一份卖衣服的工作,每月一千八。这样加上我每月三四千,每月就差不多五千块,去了吃的一千,还剩下四千。
春节前,我们准备回家过年,只是那个火车票是真难买啊!我在公司请了两天假,去BJ火车站排队买票,早早去了,但那时已经排出挺长的队伍了,我想最前面的那个人应该是昨晚上没回家吧!在时钟眼看就到售票的最后十秒时,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倒数起来,十,九,八……,那时的心情真有些激动。可是刚开窗口,却听到了一声怒骂,排在前面的那个小子竟然没买到哈尔滨的票?能不气炸了吗?第一个都没买到,那我能买到吗?这天白排了。
第二天又去买的,这回买到了,慢车,坐了二十个小时,终于到家了,那天家里来了一屋子的客人,摆了三张桌儿,在火车站买的北京烤鸭,让大伙尝尝,可那也不好吃啊,还有天津大麻花,驴打滚等等。
过年回趟家,费用得五千块,过了十五,我们又去BJ了。媳妇先期没找到工作,后来万意百货商场里的食堂出兑,于是媳妇决定兑下来,找来了她父亲与老姑,一同经营,我还是继续送家具。
在奥运前夕,让父亲带着儿子,从老家来到了BJ,于是特意请假陪几天,带他们去了天安门,中山公园,十三陵,长城,还有鸟巢,当然,那时没修完,只能离远处看看。父亲和岳父还特意去毛主席的水晶棺前瞻仰了一下,对于他们这些背过毛主席语录的人来说,能看一眼毛主席也是一生的愿望。
八月五号,父亲带着儿子回家了,后来才知道,回家后,八岁的儿子就变得特别娇,一提我们就要哭,不让人说,还大病了一场。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会很任性啊!
奥运期间,送货的都不让了,所有货车都限行,我们都放假了!开幕式当晚,我和媳妇还特意去鸟巢附近看看,不过在十里外就给拦住了,不让再靠近,我们只是在远处看看放的烟花,就回去了。看着重播,心里想着:这在家看多好,去那干啥,啥也看不着,可要是没去谁知道啥也看不着啊!
媳妇兑的食堂经营的不怎么好,就又兑出去,去了给她爸和老姑的工资,没挣到钱,也没赔钱。
后来我听说了,父亲因为启柴油机反转,把眼睛打了,肿的都睁不开眼睛了,这时就想到了回家,但回家干点什么呢?偶然在网上看到了秸秆汽化炉的项目,觉得不错,考察了一下就去学了,花了七千块钱,打算回家就做这个卖。
可是回家一试,不行啊,首先是对燃料有选择,最好烧的是稻壳,剩下其它的都不理想,还有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你卖出去谁会使用啊?最后决定放弃了,不能去坑别人啊!
零九年就这样过去了,干点什么好呢?那时苞米机械化刚刚兴起,买个苞米收割机吧!一打听要二十多万,这上哪借这么多钱去啊?后来我三姑家大哥说要把他的旧水稻收卖给我,于是我花了四万,买了回来。
一零年,春天去建三江给人家插秧,我们两人挣了六千多,秋天水稻收割机挣了两万多,挺好。夏天时又在街里工地干水暖活,每天一百,也赚个一万多。
于是二零一一年,我又借钱,花九万五买了一台锋凌半喂入的水稻收割机,这一年两个车收入一般,但也有四万块钱,想着剩下的六万块钱饥荒,再干一年就平上了,挺好!
二零一二年,我在家给人家开车旋地,挣三千多,媳妇和我岳母去黑河采蕨菜,挣了两千多。种完地,追完化肥,七月份,我和媳妇岳母又去黑河山里采摘野生蓝莓。
媳妇说,春天采蕨菜时就有迷山的,所以我借了一个带轨迹记录功能的GPS带在身上,没想到还真用上了,那几天经常下雨,当天早上走之前,天就是阴的,我们租住在一个山里的小村子里,村里有专门进山的车,就是四驱的拖拉机,484,554之类的,坐车的每人收取十块钱,司机都是当地人,进山给你当向导,他也一起采蓝莓。
开车一走就是俩小时,进入林区一百多里,那里根本不是山,而是平川,高的地方长着树,低的地方就是沼泽地,长着草,而野生蓝莓就在没有树的草甸子上。
大家每人背着一个塑料桶,下车后,还要走几里或十几里路才能采到蓝莓,当地人会用一种带齿的撮子,往下梳蓝莓,虽然速度快,但伤果,没有手摘的值钱,我们手摘的二十一斤,他们撮的就给十五元,回到村里就会有车在那等着收。
那天进山之后,刚走了两个小时,还没采多少呢,就下起了小雨,于是司机就领着我们往回走,他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但越下越大,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看不出五十米远,司机嘀咕着:遭了!这道没有了呢?大伙安慰道:别着急!慢慢找。可是走了半个点了,还是没找到,这时我拿出GPS,下车后我就打开了GPS,让它一直运行着,我们走过的路径都在上面画着呢,透过塑料袋我发现,我们走的方向是反的,已经走过了原来的路,向山里的深处去了,但我这么说后,司机不信:不可能!就在前边呢,快到了!我没有和他犟,默默的跟着继续走,又走了半天,我又说不对,咱们走错了。他没说话继续走,又走了一会儿,他站下望了望四周,全是树!真的没办法了,和我说道:你能看出咱们偏离多远吗?我按着比例尺计算了下说:往左边走两百米就是咱们走过的地方。他一听这么近,那就走过去看看吧,边走还边说:怎么想这个方向都是不对的,没办法呀,那也得走。果然,几分钟后,马上见到了那条有众人走过痕迹的小路,司机的方向也一下转过来,所有人都说:多亏那小孩呀!要不然咱们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