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惊呆了工匠!戴思恭与萧九贤到访!(3更,求收藏,鲜红)
书名:悟性逆天,八岁神医,震惊朱元璋 分类:历史 作者:只点二三 更新时间:2023-11-05 10:56:58
玻璃,从二十世纪后就很常见,也很便宜了。
但那是因烧制玻璃的技术得到了突破,工业化流水线生产,
让烧制玻璃的成本很低。
因而很常见也很便宜。
但在十四世纪的大明,还没有玻璃一说。
有的也是叫琉璃。
为何叫琉璃,因为其晶体色彩斑驳蕴蕴,华丽照人,有色彩丰富且透亮之美。
这种杂质太多而导致的色彩丰富艳丽,却让古代人为之疯狂。
在十四世纪的大明,琉璃器很稀缺,唯有达官显贵才有用上一用。
其稀缺程度可以参考大明皇宫中,唯有两面琉璃镜子来看。
可以想象,在民间几乎没人用得起了。
不单是贵的问题,而是稀有得不能再稀有。
若是没那机缘,即便你是大富商,很有钱,你也买不到。
而导致琉璃器如此昂贵稀有的原因便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掌控琉璃器的正确烧制工艺。
能不能烧制出,全靠天意以及运气!
因而当时的大明,几乎不出产琉璃器。
大部分都是来自南洋。
那有人会问,为何大部分都来自南洋?
因为南洋沙子多啊!
且都是富含碱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的沙子。
而二氧化硅、碱金属、氧化物便是玻璃的重要组成成分。
因此,十四世纪时期,南洋盛产琉璃器。
而中国则泥好,便盛产瓷器。
倒不是中国的技术没南洋好,而是认知条件有限,不知道玻璃的组成成分。
因而,即便是瓷器闻名世界的景德镇也烧制不出琉璃。
所以,当朱元璋从景德镇调来协助朱羽烧制玻璃的工匠看到朱羽真的成功烧制出琉璃时,
先是惊悚,最后沉默了!
之所以惊悚是因为朱羽居然真的烧纸出了琉璃器。
且还是质地纯净得不像话的琉璃。
没有丝毫杂质,纯净得如一汪泉水的琉璃。
而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之前劝解过朱羽,别费力气,他们烧不出琉璃的。
可他刚劝说没多久,朱羽就烧出来了。
狠狠的打了他的脸,火辣辣的,臊死了!
同样的,其他几个工匠也齐齐长大嘴巴,被震惊得无以复加。
看着刚刚冷却被朱羽拿在手中把玩的纯净琉璃碗,几位来自景德镇的工匠要疯了。
这就成了?
这…这怎么可能?
他们在景德镇不知尝试了多少次,一次也没成功?
连那种色彩斑驳,杂质极多的琉璃也没能成功。
可朱羽成功了!
这个八岁就封侯的孩子成功了。
他们听说朱羽是为了提取治疗鼠疫的药物才烧制琉璃的。
这是不是说明,人家只是顺带烧制个琉璃器而已,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取药物?
可人家成功了…
这下子,朱羽的骚操作将这些老工匠都干沉默了!
…
见众人沉默,朱羽笑了笑,大概知晓这些人心中多半在骂娘。
毕竟,他这种第一次就成功烧制出如此纯净的琉璃器的人,他们还没见过。
但朱羽也懒得多在这种事情上解释,而是让他们继续烧制玻璃液体。
然后倒入他已经准备好的烧杯、试管、培养皿等等磨具中。
如此以来,他培养提取保存青霉素器皿就有了。
众工匠回神,急忙应答。
随后几人对视一眼,都露出了激动之色。
这是不是说明,等他们回去后,也能自己烧制琉璃器?
啧啧~!
赚大了!
若是朱羽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可能会呵呵一笑。
这些人想多了,因为最重要的配方在他手中,他不告诉这些人,他们永远烧制不出来。
当然,除非他们运气好,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正确配方。
但那种机率太低了,几乎不可能!
倒不是朱羽小气,不愿意教给他们。
而是玻璃烧制就如雾中隔砂,一戳就破。
要是被他们学了去,必然会用来牟取暴利,贪婪的占为己有!
因而,朱羽现在不会教给他们配方。
等未来他将玻璃的功用惠及大众后,再交给他们也不迟!
众工匠去干活了,
而朱羽则是拿着琉璃器来到了主厅把玩。
而就在这时,管家忽然说有客人到访。
朱羽好奇,便让管家将人带进来。
…
当看到是两位老头子后,朱羽眼睛一亮,还以为是自己亲人。
可随着俩个老头子开口,朱羽知道自己白高兴了。
戴思恭与萧九贤也是第一次见朱羽,
只觉得朱羽虽然年纪尚小,
但天资萃美,相貌堂堂,端是长了一副好皮囊!
“太医院右院使戴思恭拜见神医侯!”
“江西民间郎中萧九贤拜见神医侯!”
戴思恭与萧九贤惊讶过后便当即拱手行礼。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