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斗权臣
书名:我在南宋当王爷 分类:历史 作者:Y子宁 更新时间:2024-10-05 15:51:31
赵丞相缓缓起身,他捋了捋胡须,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道:“皇上,王爷开源节流之策固然精妙,然臣以为,我朝当务之急,乃是筹措军饷,加强边防啊!”
赵构眉宇间掠过一丝忧虑,边境战事吃紧,军饷确是燃眉之急。他看向孔文宣,问道:“文宣,你可有良策?”
孔文宣自然明白赵丞相的用意,开源节流需要时间,而筹措军饷刻不容缓,若自己无法给出可行之策,必然会被扣上空谈误国的帽子。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赵丞相所言极是,本王以为,可效仿前朝,发行‘大宋宝钞’,以解燃眉之急。”
“发行宝钞?”赵丞相心中暗喜,这可是个好机会,他立刻反驳道,“王爷有所不知,前朝因滥发宝钞,导致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难道王爷要重蹈覆辙吗?”
“丞相此言差矣,”孔文宣早有准备,他从容应对道,“前朝宝钞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兑换机制,最终导致货币贬值,失去信用。本王建议,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宝钞的发行、兑换和监管,并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限制宝钞发行总量,如此一来,便可避免重蹈覆辙。”
孔文宣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方案,包括宝钞的面值、发行量、兑换机制、防伪措施等等,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听得赵构频频点头。
赵丞相见皇帝对孔文宣的方案颇为赞赏,心中暗自着急,却又想不出反驳之词,只得干站在一旁,脸色铁青。
“好!”赵构一拍龙椅,赞叹道,“文宣此计甚妙!既能解决军饷问题,又不损百姓利益,实乃两全其美之策!”
“皇上英明!”群臣纷纷附和。
赵丞相见自己的计划落空,心中又气又恨,却也无可奈何。他狠狠地瞪了孔文宣一眼,拂袖退回自己的位置上。
“王爷高见,下官佩服!”李尚书突然开口,打破了朝堂上微妙的气氛。
李尚书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惊,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李尚书一向圆滑老练,从不轻易站队,今日却公开支持孔王爷,着实出乎众人的意料。
赵丞相更是脸色铁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竟然会被李尚书半路截胡。他狠狠地瞪了李尚书一眼,却见对方只是微微一笑,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李尚书所言甚是,本王亦以为,王爷之策可行。”一直沉默不语的孙将军突然开口说道。他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在朝堂上颇有威严。
孙将军是武将出身,向来不关心朝政,今日却一反常态,公开支持孔王爷,这让赵丞相更加感到不安。
“孙将军何出此言?”赵丞相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问道。
孙将军朗声道:“回丞相的话,末将昨日在城外校场,检阅了新军操练,新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皆是王爷整顿军务之功啊!”
原来,孔文宣在整顿军务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他借鉴了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并定期组织军事演习,以检验训练成果。
昨日的军事演习,新军的表现令孙将军眼前一亮,他这才意识到,孔王爷的军事改革措施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切实可行,效果显著。
赵丞相闻言,哑口无言。他原本想借机发难,指责孔文宣不务正业,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皇上,”孔文宣再次拱手道,“臣弟愿立下军令状,若新政三年之内,不能让国库充盈,边境安宁,臣弟愿自请辞去王爷爵位,以谢皇恩!”
孔文宣这番话掷地有声,慷慨激昂,令赵构也不禁为之动容。
“好!朕相信皇弟!”赵构大声说道,目光炯炯地看着孔文宣,“皇弟只管放手去做,一切有朕为你撑腰!”
“谢皇上!”孔文宣再次跪地谢恩。
赵丞相看着意气风发的孔文宣,心中充满了怨毒和不甘。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苦心经营多年,为何却处处受制于这个初来乍到的王爷?
退朝后,赵丞相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地离开了皇宫。他刚走到宫门口,便看到刘公公带着几个小太监,笑眯眯地迎了上来……
刘公公见赵丞相面色不虞,却也不点破,只是笑呵呵地迎上前去,躬身行礼道:“丞相大人,皇上请您去御书房议事。”
赵丞相心中疑惑,却也不好多问,只得跟着刘公公来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赵构正在批阅奏折,见赵丞相进来,便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在一旁坐下。
“丞相,你对今日朝堂之事有何看法?”赵构开门见山地问道。
赵丞相心中一惊,知道皇上这是在试探自己,便斟酌着说道:“回皇上,老臣以为,王爷年轻气盛,虽有报国之心,却也需磨练一番,方能堪当大任。”
赵构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道:“朕倒是觉得,皇弟聪慧过人,颇有治国之才。今日朝堂之上,他与你等周旋,进退有度,足见其心思缜密,实乃难得之才啊。”
赵丞相闻言,心中暗道不好,看来皇上对孔王爷的印象不错,自己可不能让他专美于前。
正当赵丞相苦思冥想着如何反驳时,刘公公端着一杯参茶走了进来,笑眯眯地说道:“皇上,您尝尝这参茶,是老奴特意为您准备的,最是提神醒脑。”
赵构接过参茶,轻轻抿了一口,赞许道:“嗯,不错,刘公公有心了。”
刘公公笑着说道:“皇上喜欢就好,老奴还记得,当年先皇在时,就最喜欢喝老奴泡的参茶了,每次喝完啊,都精神百倍,批阅奏折到深夜也不觉得累。”
赵构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追忆之色,说道:“是啊,父皇勤政爱民,朕不及也。”
刘公公趁机说道:“皇上您言重了,您如今励精图治,不也是为了这大宋江山社稷吗?依老奴看啊,王爷也是一样,他一心为国,赤胆忠心,皇上您可要好好栽培他啊。”
赵构放下手中的参茶,沉吟了片刻,说道:“刘公公言之有理,皇弟确实是一心为国,朕也不能辜负了他的一片忠心。”
……
几日后,皇宫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文武百官皆来赴宴。
席间,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气氛十分融洽。
孔文宣一身华服,端坐在席间,与周围的官员谈笑风生,尽显王爷风范。
“王爷,下官敬您一杯,祝您早日实现心中抱负,振兴我大宋!”一个官员端着酒杯,走到孔文宣面前,满脸堆笑地说道。
孔文宣笑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道:“多谢大人吉言,本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和各位大人所托。”
“王爷,下官也敬您一杯,祝您……”
一时间,官员们纷纷上前敬酒,言语间充满了恭维和讨好。
孔文宣来者不拒,谈笑间化解了众人对他的嫉妒和敌意,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宴会结束后,赵构将孔文宣单独留了下来。
“皇弟,你今日的表现很好,朕很欣慰。”赵构笑着说道。
孔文宣谦虚地说道:“皇兄过奖了,臣弟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赵构拍了拍孔文宣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皇弟,朕知道你心中有抱负,也有能力,朕打算……”赵构放下手中的参茶,沉吟了片刻,说道:“刘公公言之有理,皇弟确实是一心为国,朕也不能辜负了他的一片忠心。”说罢,他转头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赵丞相,问道:“丞相,你觉得呢?”
赵丞相心中叫苦不迭,知道皇上这是下定决心要重用孔文宣了,自己若是再阻拦,恐怕会引起皇上的不满。思忖再三,他只得躬身说道:“皇上英明,王爷年轻有为,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大宋的栋梁之才。”
赵构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朕就封皇弟为……”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着合适的职位。
赵丞相的心又提了起来,他知道,接下来才是关键时刻。皇上究竟会给孔文宣多大的权力,这将直接关系到朝堂上的势力格局。
“朕封皇弟为户部尚书,掌管我大宋的财政大权!”赵构最终做出了决定。
“臣弟领旨,谢皇上隆恩!”孔文宣立刻跪下谢恩。
赵丞相的心猛地一沉,他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孔文宣。户部掌管着全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权力极大,历来都是由皇帝的心腹重臣担任。如今,皇上却将这个职位交给了初来乍到的孔文宣,这说明,皇上对孔文宣的信任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皇弟,你初来乍到,对朝中事务还不熟悉,朕会让丞相和几位尚书辅佐你,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向他们请教。”赵构继续说道。
“臣弟谨记皇兄教诲。”孔文宣恭敬地说道。
宴会结束后,孔文宣在回府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皇上说过的话。他知道,自己终于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户部积弊已久,想要整顿财政,充盈国库,并非易事。而且,朝中那些老奸巨猾的权臣,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坐大,肯定会想方设法地刁难自己。
“王爷,您在想什么呢?”一旁的侍卫见孔文宣眉头紧锁,忍不住问道。
孔文宣回过神来,笑了笑,说道:“没什么,只是在想一些事情。”
回到王府后,孔文宣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开始着手准备接管户部的事宜。
“王爷,您看这个……”一名幕僚拿着一份文件,走到孔文宣面前,正要汇报,却被孔文宣打断。
“先等等,”孔文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