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慈禧破防,来人,将这光幕盖住!
书名:我刷海外国宝思乡,古人破防了! 分类:历史 作者:天榜帝王 更新时间:2023-12-02 00:25:11
大清。
光绪朝。
此刻的光绪帝衣袖掩面,一代帝王居然在嘤嘤哭泣。
也许其他人不知道光幕讲述的内容是怎么一回事,但他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所谓的八个强盗,究竟是谁,他身为苦主,自然是一清二楚。
他也知道,若是历代祖宗先贤看到他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厉声痛斥他的不成器!他如今羞愤难当,就是因为无颜面对历代先祖!
可他也是没办法啊,一步错步步错,这个大清朝到他手上的时候,已经是风雨飘摇,时局日下,距离江山崩坏,也已经是咫尺之遥。
这已经不是人力可以改变。
更何况,他虽然是大清国名义上的皇帝,可真正的权利并不在他手中。
老佛爷把持朝政,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也想过变法维新,他也想要君主立宪,可现在的时局,已经不是他能够把控,他看着大清国正在朝着无底的深渊狂奔,但却无能为力!
或许,大清迟早要亡,但大清不是亡国于他手,而是亡国于历代先君,是他们闭关锁国,让大清跟不上时代的洪流,以至于被时代所覆灭。
光绪帝看着光幕,眼神之中都是感慨,眼泪婆娑。
而他身边,老佛爷伸着纤长的手指,轻轻点了一下天空上的光幕,眯了眯眼,自有眼尖的宫人动念,轻笑一声。
“奴才遵旨!”
而后,慈禧太后也不管这太监是否是会错她的意思,愤然起身,冷着一张脸,转身离去。
这光幕上所言,不就是大英抢夺大清额那些珍宝的自述吗?
她连这个都看不出来,也就没资格被称为老佛爷!
而后世人如此演绎,这分明就是在指责她,在打她的脸!
随行的宫人太监浩浩荡荡,半刻钟才慢慢走完。
而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刚才那接下旨意的老太监呆着一大批人重新回来,而后,他对着身后的小太监们一挥手,道一声:“搭架子,将这光幕盖住!”
光绪见此,只是坐在椅子上轻声道:“不许盖,朕想看看后世究竟是什么光景。”
而李莲英则是轻笑一声。
“陛下,不要为难奴才,奴才只是奉旨办差...”
而话音未落,光绪帝已经起身,挡在那些将要行动起来盖住光幕的太监面前。
“朕说不许盖!”
见此一幕,李莲英只能慢慢踱步到光绪帝面前,而后正视光绪帝,丝毫不避讳直视圣颜视同刺王杀驾的律令,对着光绪帝皮笑肉不笑道:“陛下,让让。”
“你说什么?”
光绪帝勃然大怒,厉声质问。
太监只是他们皇家养的一批家奴罢了,能在平民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已经是他们修来的天大福分!
现在居然敢对他这个皇帝,天下共主,九五至尊吆五喝六!
活得不耐烦了吗?!
李莲英不退半步,依然是笑着对光绪帝轻声道:“陛下耳朵不好啊...”
“奴才说...让一让。”
光绪帝眯了眯眼,眼神之中寒光烁烁。
“大胆!敢冒犯于朕!你就不怕朕杀了你!”
这空口白牙的一番话并没有吓怕李莲英,他只是对着慈禧太后离开的方向微微一拱手,笑道:“奉太后老佛爷懿旨办差,陛下有什么话可以对老佛爷言说,如果想杀了奴才,陛下去请懿旨去,奴才的脑袋就在这等着陛下提刀来砍。”
光绪帝的拳头紧握,但在听到老佛爷三个字之后,就像是皮球泄了气,侧身退后半步,给李莲英让了路。
李莲英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一点。
“谢陛下隆恩!”
...
大明。
永乐朝,朱棣看着光幕上的一切,眼神之中凶光四溢。
“后世人居然如此不堪!”
“居然让此等国宝流落海外,居然还是被抢走的!”
“这些被抢走的国宝,流落在其他国家的博物馆之中,对外展出,这哪是展出国宝,这分明是展出华夏的血淋淋伤疤!这分明是在展出华夏的耻辱!”
永乐帝几乎是咆哮着说出这一番话,其中的怒意,更是喷薄而出。
良久之后,他才慢慢压下自己的怒意,看向噤若寒蝉的群臣,想起了今日的正事。
光幕上展示出来的事情他会一一查明,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他大明朝!
但现在,后世沦丧的那些国威,朕要找补回来!
“众爱卿,朕欲派遣三宝太监远航西洋,宣扬我大明国威,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几乎是在瞬间,朝堂之上就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朱棣龙目一扫,朝堂上下顿时噤声。
而很快,就有人冒着触犯龙威的危险上前道:“陛下,此事似乎不妥。”
朱棣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当朝的首辅宰相之一,谢晋,当即反问一声:“有何不妥?”
谢晋则是缓声道:“陛下登基时日尚短,距当初靖难之役不过两年,这两年之间,百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大明国库,存银不多...”
说到这里,谢晋小心翼翼的抬头张望一下,观察朱棣的表情。
而朱棣表情依旧是冷脸不变,看不出喜怒。
谢晋这才继续道:“若是要下西洋,便要先打造宝船,而后组建人手,这些哪里都需要花钱,恐怕国库是难以支撑下西洋的花费啊。”
朱棣却不再看谢晋,而是转而看向光幕之上的内容。
在看到八个强盗闯进国门之后,朱棣的面色已经黑成了锅底。
“这帮没有用的废物子孙,自古以来,只有华夏出兵闯入他国国门的事情,哪有华夏被欺辱的时光!”
“当真是不肖子孙,令祖宗跟着蒙羞!”
这一声声,不是在骂谢晋,但却让谢晋感到老脸一阵通红。
而紧接着,还是杨士奇站出来给谢晋解围道:“陛下此举,乃是为了弘扬大明国威,更何况,此行不止可以交通文化,更可以经商,让郑和大人带上些大明的物产,一路上,也可以经商互惠互利。”
杨士奇此言,朱棣听在耳中,虽然觉得,原本赐予诸国的礼物成了经商的商品很是丢大明的面子,但依然觉得这是一条好的计谋。
不仅可以减小朝堂之上的对于此事的阻力,更是可以充实国库。
片刻之后,朱棣眼神依然停留在光幕之上,但声音淡淡道:“就依杨士奇,拟旨,筑造西洋宝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