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二章:炸炉百次终成神!‘永恒’出世,能量爆表!

书名:我卖充电宝,国家求我造歼星舰? 分类:都市 作者:流星蝴蝶飞 更新时间:2025-04-01 21:26:41

换源:
 

  接下来的日子,陈默彻底化身为了实验室里的“科学怪人”。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了计算、实验、失败、再计算、再实验……周而复始。

出租屋俨然变成了一个充满危险气息的化学炼金坊。

各种廉价的玻璃器皿碰撞叮当作响,小型加热炉散发着恒定的热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化学试剂混合后的刺鼻气味,与窗外飘进来的饭菜香、楼下大排档的油烟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作呕的独特“芬芳”。

为了筹集实验经费,他几乎榨干了所有能动用的信用额度,每天只靠最便宜的泡面和馒头维持生存,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眼窝深陷,眼球布满血丝,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房东大妈再次上门催租时,差点被屋里的景象和那股“毒气”熏晕过去,看着如同“瘾君子”般的陈默,连连摇头,嘟囔着“现在的大学生真是不学好”,要不是陈默还能按时从牙缝里挤出房租,她早就报警把这个“制毒窝点”给端了。

“文明火种”提供的并非拿来就能用的成品配方,而是一套关于能量本质的底层逻辑和颠覆性的理论框架。

它揭示了一种基于“亚空间能量阱”和“高维离子通道”的储能机制,理论上的能量密度,足以让现有的所有化学电池技术黯然失色,甚至让小型核裂变反应堆都显得臃肿低效。

但理论与现实之间,隔着一条名为“工艺”和“材料”的巨大鸿沟。

“火种”知识库里那些理想化的材料,比如“零点能晶格”、“负熵聚合体”,在当前的地球科技水平下,连概念都无法理解,更别提制造出来。

陈默必须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火种”提供的基础原理,在现有地球材料体系内,寻找最优的组合与实现路径。

“能量密度核心在于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而比容量的上限取决于材料本身能够可逆嵌入/脱嵌的离子数量……”

“火种原理指出,可以通过构建三维多孔纳米骨架,并引入‘能量锚点’,大幅提升单位质量/体积内的离子容纳数量……”

陈默趴在桌子上,草稿纸铺满了一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化学结构式和失败的实验数据。

他尝试了各种能买到的、具有潜力的电极材料。

磷酸铁锂?安全,稳定,但能量密度是硬伤,PASS。

高镍三元?能量密度高,但高镍带来的稳定性问题和热失控风险,在他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简直是玩火,PASS。

硅碳负极?理论容量极高,但充放电过程中的巨大体积膨胀问题无法解决,循环寿命太差,PASS。

……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

烧杯炸裂,溶液喷溅,电极片报废,甚至还引发了几次小规模的短路起火,熏黑了墙壁。

若非他每次都小心翼翼,并且准备了灭火器和沙土,恐怕这间出租屋早就变成了一片火场。

角落里,堆积如山的失败样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条道路的艰难。

“材料……还是材料的问题!现有的材料结构,根本无法完美承载‘火种’理论中的高密度能量流!”

陈默看着一片最新失败的、表面坑坑洼洼的负极材料,烦躁地将手中的镊子扔在桌上。

即便是“火种”提供了方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等等……自组装……电化学诱导沉积……梯度结构……”

就在陈默几乎要陷入绝望时,脑海中的“火种”再次闪耀,几段关于材料可控制备的关键信息如同醍醐灌顶般涌入。

不需要追求完美的晶格结构!可以利用不同材料间的电化学势差,在微观尺度下进行诱导沉积,形成一种具有梯度变化的、从内到外能量阱深度不同的复合纳米结构!

这种结构,外层疏松,易于离子快速嵌入脱嵌,保证功率性能;内层致密,能量阱深,能够牢牢锁住大量离子,保证能量密度!

“梯度复合……电化学诱导……原来如此!我怎么就没想到!”

陈默猛地一拍脑袋,眼中爆发出明悟的光芒!

他立刻扔掉手中的废料,重新冲向实验台,如同打了鸡血般开始新一轮的实验。

这一次,他不再单一追求某种“完美”材料,而是精心挑选了几种性能互补的常见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材料作为前驱体。

精确配比,调控pH,加入特定的诱导剂……

然后,将处理过的集流体浸入混合溶液中,施加精心计算过的、脉冲式的电化学沉积电压。

时间仿佛凝固了。

陈默全神贯注地盯着电化学工作站(也是二手淘来的老古董)屏幕上那不断跳动的电流曲线,额头的汗水滴落在桌面上都浑然不觉。

他像一个最顶级的雕刻家,在纳米尺度上,用电流作笔,诱导着原子按照他的意愿,层层堆叠,构筑着能量的宫殿。

数小时后,当沉积完成,他小心翼翼地取出电极片。

这一次,电极片的表面呈现出一种奇异的、从中心到边缘颜色和质感都略有变化的金属光泽。

在简陋显微镜下,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如同分形艺术般复杂而有序的梯度多孔结构!

“成了!绝对成了!”

陈默的心脏狂跳,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块电极片中蕴含的潜力!

他迫不及待地进行后续工序——涂覆、辊压、裁切、叠片……

最后,是封装。

这一次,他没有使用传统的铝塑膜,而是根据“火种”提供的一种简化配方,用几种廉价的无机粉末和高分子粘合剂,混合后涂覆在电池表面,再通过低温烘烤,形成了一层坚韧、致密、且绝缘的灰白色陶瓷涂层。

——这便是“永恒”电池那坚不可摧外壳的雏形!

当最后一环完成,一块巴掌大小,外观朴实无华,甚至带着点手工作坊粗糙感的方形电池,静静地躺在了陈默的手心。

它比同体积的普通锂电池要重得多,沉甸甸的,仿佛压缩了无尽的能量。

陈默颤抖着双手,将其连接到一台……全新的,他刚用最后一点钱网购的,量程更大的专业级功率计和电子负载上。(之前那个老古董彻底牺牲了)

深吸一口气。

启动!

电子负载开始工作,屏幕上的数据飞速跳动并稳定下来。

电压:XX.XV!稳定如磐石!

电流:XX.XA!持续输出!

功率:XXXW!远超普通充电宝!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变得无比缓慢。

陈默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累计放出电量(Wh)那一栏,数字在飞速攀升!

10Wh…50Wh…100Wh…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块普通手机电池的总容量!

而功率计屏幕上显示的电池电压,几乎没有丝毫波动!那条放电曲线平直得像是一条水平线!

陈默的心跳越来越快,他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烧!

300Wh…500Wh…

这已经相当于市面上最大号的充电宝的总容量了!

而那块“永恒”电池,仅仅是外壳微微发热!

连接功率计的粗壮导线开始烫手!

陈默不敢再加功率了,他怕这台新买的仪器也步了后尘!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累计电量一路狂飙!

800Wh…1000Wh…1500Wh…!!!

当累计放出电量突破1500Wh大关时,陈默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1500Wh是什么概念?!

一块普通的20000mAh(约74Wh)充电宝,在它面前简直就是个弟弟!不,是弟中弟!

这能量密度……至少是现有顶级锂电池的20倍以上!

而且,这还远不是它的极限!因为电池电压依然坚挺!

“成功了……我TM真的成功了!!!”

陈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和激动,猛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挥舞着拳头,在狭小的房间里疯狂地嘶吼、蹦跳!

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煎熬,所有的不甘,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成功的狂喜!

他看着那块静静放电的电池,眼中充满了敬畏。

“永恒”……你果然配得上这个名字!

短暂的狂喜之后,陈默迅速冷静下来。

他断开放电,看着那台读数惊人的功率计,又看了看手中这块划时代的电池。

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

这个东西,绝不能轻易示人!

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充电宝”的范畴!

但是,如何将它转化为启动资金,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隐藏核心技术?

答案……呼之欲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