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张超的黄金生意黄馍馍秘方引发的商业风云
书名:唐室豪绅 分类:穿越 作者:蓝色银雪 更新时间:2024-07-25 13:06:49
张超的收入情况令人咋舌,他每月能收获五斗,而一个工程队一天的收入仅为一斗四升,五个工程队合计也不过七斗,折合成现金也不过两千一百文。这样的生意几乎不需要任何本钱,只需提供一些技术指导,甚至可以将工作交给柯山和柯五的弟子,自己完全可以不参与,每天轻松净赚两千,利润可谓丰厚。
考虑到利润如此可观,张超决定进一步拓展业务,努力将所有潜在客户转化为真正的客户。他特别交代柯山和柯五,只要是请张家班进行盘炕改灶的,张家班都会接受用各种粮食抵账,现金付款也可以,甚至允许月底结算。他甚至提出可以按揭付款的方案。
“按揭付款?这怎么操作?”柯山和柯五好奇地问。
“按揭就是分期付款,比如一年、两年或三年期。一年期按揭可以一年后付款,但要加收一些利息。两年和三年期的利息会更高一些。”
柯山和柯五听后目瞪口呆,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操作。乡下百姓有时确实会因为饥荒欠账,但乡里乡亲的还要收利息,时间越久利息越高,这样的做法似乎不太妥当。
“熟归熟,生意归生意,一码是一码。其实这就是借钱,借钱自然也会有利息。我们的按揭也算是借钱,只要把利息定得稍低一些,比如一年期年利百分之五,两年年利百分之八,三年年利百分之十二,你们觉得怎么样?”
按照这样的计算,年利百分之五的情况下,盘炕改灶的费用是一千零八十文,利息也不过五十四文。两年期年利百分之八,总共才一百七十二文。三年期的月利能达到一分,年利百分之十二,三年的利息大约是三百八十九文,平均每年将近一百三十文。细算下来,这根本不算高利贷,更不是什么复利,与这个时代的放贷商人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要知道,连大唐朝廷都在通过放贷收息来作为各地官府的办公费用,这种专门的资金被称为公廨钱。自北朝以来,公廨钱一直沿用至今,官府将一笔常用公款作为专款投入市场获取利益。唐朝建立之初,武德元年便开始设立公廨本钱,由各州的令史管理,特别设立捉钱令史,从市场中选出身家丰厚的商人担任此职。每人给予五万以下的本钱进行放贷,官府每月固定收取四千文的利息,年息几乎达到本金的百分之百。
而张超的一年按揭年利息才百分之五,相差二十倍之多。
###第25章闻腥而来
做生意需要灵活,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张超推出的五斗糜子的炕灶套餐,尤其是允许用粮食或布匹抵账,以及一至三年的按揭方案,确实为那些想要进行盘炕改灶但手头现金不够的村民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想先盘个暖炕?没问题,只需支付一半,两斗半糜子即可。”张超为村民们考虑周到,垒灶加烟囱收两斗半,单独建一个或两个都可以。
在张超如此优惠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来登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盘炕改灶,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只盘炕,还有部分人选择了只改灶,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三郎,有人找你。”张超正忙着整理村民们的订单,柯十三带着几名男子走来。其中一位身材魁梧,穿着华丽的丝绸衣物,外披貂皮大衣,手上戴满了宝石戒指,显得格外显眼。
“在下就是张超,不知这位官人有何贵干?”张超礼貌地问道。
“没想到张三郎如此年轻,真是年轻有为啊。”胖子笑着说道。
“这位官人过奖了,我不过是灞上乡下一小民而已。”
“乡下小民可做不出让长安百姓赞叹不已的黄馍馍。那黄馍馍我有幸尝过,果然独特非凡,十分了得。从未想过,普通的糜子面竟能做出如此美味,尤其是发面饼却没有老面发酵的酸味,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能否告知一二?”
“这可是独家秘方,不外传的。”虽然胖子没有自我介绍,但张超已经隐约猜出他的身份,显然这是个富商,来者不善。
张超的黄馍馍刚刚上市,下午便引来了商人的注意。对于精明的商人来说,黄馍馍的价值远不止美味。它的两个独特之处——不酸和发酵效果极佳,松软无比,正是商机所在。
胖子听了张超的话,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显然他早已猜测到黄馍馍的独特之处。
“我这里有个小箱子。”随着他的示意,身后的一名随从迅速将一个小箱子提了上来。
张超微微一笑,这种用金钱砸人的方式实在太过普通。或许对柯山和柯五这样的乡下人有用,但对张超来说,这种手法毫无吸引力。
“这真的是黄金吗?”柯山和柯五惊呼,眼中闪烁着光芒。
胖子得意地说道:“十足真金,黄金十两。张三郎只需点个头,这十两黄金就是你的了。”
张超冷哼一声:“无功不受禄,在下可不敢收。”
胖子心中暗道遇到了厉害角色,没想到张超这么年轻却能无视十两黄金。
“在下崔琮,福满楼大酒楼的掌柜。张三郎也是个精明人,我们不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我知道张三郎的黄馍馍有独家秘方,可以让蒸饼不酸,且比寻常发酵的效果更好。我想购买这个秘方,张三郎开个价吧。”
“不卖。”
“二十两黄金。”
“不换。”
胖子眉头皱起,“二十两黄金可不少了,值钱一百两,值铜钱十六万,这在长安城里都能买一个不错的宅第。”
张超笑道:“我知道二十两黄金的价值,但我相信崔掌柜也应当明白,我的秘方更值钱。”
“三十两黄金。”
张超摇头。
“四十两。”
“五十。”
张超心动了。五十两黄金,四百贯铜钱,足够他在张家沟盖一套豪华庄园。如果崔掌柜真肯出这么高的价,张超倒是不反对出售秘方。
“如果崔掌柜愿意出一百两黄金,我倒是愿意把黄馍馍的独家秘方卖给你。”
胖掌柜兴奋不已,虽然一百两黄金不少,但若能拿到秘方,赚到的将更多。作为商人,他还是没有立即同意,而是开始与张超讨价还价。
最终,两人在五百贯铜钱的价位上接近。五百贯,换算成六十多两黄金。
“张三郎,既然大家都有诚意,那我们就按你的意思,五百贯购买你手里的独家秘方。”
“好,一手交钱,一手交秘方。”张超觉得以五百贯的价格出售一个黄馍馍的秘方非常划算。即便他们知道了面碱能中和酸味并使面食更蓬松,但制作面碱的独特方法仍然是他独有的。
“这十两黄金请三郎收下,算是订金。”崔琮面带满足地说道。
张超淡定地一挥手,柯山立刻上前接过装着金条的箱子。柯山当众从箱子里拿出一根金条,放到嘴边咬了一口,确认了金条的真伪后才点头。如此沉重且能咬动的金条,当然是真金无疑。
崔琮笑了笑:“那在下先回长安,明天在东市福满楼等候三郎大驾。”
“好,一言为定。”五百贯的交易达成,张超心情愉悦,收下十两黄金后也给崔琮写了一张定金收据。
“我信得过三郎。”
“一码归一码,收了你的钱,收据我还是要打的。”张超笑着写好单据,在后面签上名字递给崔琮。
###第26章尚公主
此时,张超正沉浸在十两黄金的喜悦中,而在长安城,李世民却被李渊赏赐了六千斤黄金。武德四年十月,朝廷对讨灭伪郑伪夏之战的最大功臣进行了封赏。尽管中原一战中的众多有功将士早已得到封赏,但作为此战统帅的秦王李世民却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奖励。
这并非李渊不愿意,而是李世民的功劳实在太过显赫。此战对于李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扫灭王世充和窦建德后,李唐一统山河的伟业指日可待。而李世民在关键的虎牢之战中,以三千五百人的兵力大破夏郑联军三十万,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尽管朝中皆知,实际上夏郑联军的总数并未超过十五万。
这场胜利使得秦王李世民的名声传遍天下,广受好评,而此时的李世民仅有二十三岁。如此年轻的李世民,已身兼多项高爵要职,秦王、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十二卫大将军,爵勋职衔无一不是最高的。
李世民不仅拥有自己的左右六护军府、帐内府、亲事府,统领近两万人的兵马,同时也是名义上十二卫的最高将领。因此,当李世民凯旋归来时,李渊确实感到有些为难,功高难赏。
但难赏也必须赏。李渊首先给李世民兼任司徒,司徒也是三公之一,如此一来,李世民便拥有了三公中的两个,太傅和司徒。三公仅次于三师,是朝廷中品级最高的官职。李唐的三师之位一直空缺,因此李世民一人兼任两个三公之职,显得极为特殊。
李世民立下如此赫赫战功,若仅仅兼任司徒,实在无法彰显朝廷的恩赏。因此,李渊创造性地设立了一个全新的职位——天策上将。李渊特别声明,天策上将位于亲王和三公之上,仅次于三师。在三师空缺的情况下,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天策上将可以开府,李渊允许李世民在洛阳开设天策府,而天策府并非空闲之所,而是掌管国之征讨。这意味着天策府的职权甚至高于十二卫。李渊还赋予天策上将自置僚属的权力,设立三十四个职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