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麦乳精
书名:四合院:开局被一大妈收养 分类:短篇 作者:岐山不鸣 更新时间:2024-10-28 19:56:26
轧钢厂一食堂,郑大妈把几筐蔬菜洗干净了,也能休息一下了。
比起郑大妈,傻柱可是轻松多了。
只见,傻柱拿着搪瓷缸子,坐在凳子上,翘着二郎腿,惬意的喝着茶。
就是傻柱的脸上还有抓痕,是贾张氏挠的。
而傻柱踢了贾东旭一脚,贾东旭走路就疼。
被老太太和易中海pua,傻柱就傻了吧唧的向贾家道歉。
“柱子,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明年就能结婚。”郑大妈笑着对傻柱说。
如今,傻柱是17岁。
18岁结婚也差不多了。
当然,晚个几年也可以。
像贾东旭结婚时就超过20岁。
“我再过几年谈对象。”傻柱脸一红,不太好意思。
郑大妈也就一说。
至于给傻柱介绍对象,郑大妈也不是媒婆,也不认识几个姑娘。
又闲了好一会儿,傻柱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大锅菜就要傻柱来做。
颠着大铁锅翻炒,也显出傻柱的力气。
毕竟铁锅本就重,锅里还都是菜,傻柱单手就颠着。
灶后有人负责烧火。
这年代用煤炭都是奢侈,天然气什么就别想了。
一般都是烧干草和木柴。
所以,厂里有负责采购木柴的,也有负责把木柴劈开的。
每天,厂里除了要消耗大批物资,也会烧掉大量干柴。
而煤炭也会用到。
对傻柱来说,做个大锅菜完全没难度。
就见傻柱很熟练的做着大锅菜。
随着时间,傻柱把一锅锅的菜最好。
每天都还要换个花样,要是天天的菜都一样,就会有工人不满。
然而,食材也就土豆和萝卜等。
被食材限制,傻柱也整不出太多的花样。
这时,郑大妈闲着也是闲着,就给郑爱民洗尿布。
没等郑大妈洗好,郑爱民就饿了,却有个女厨子弄了些米汤来喂。
边上着班,边照顾孩子,郑大妈发现也不是太难,主要是孩子很乖。
比起棒梗,郑爱民可是好带。
随着厂里电铃声响,很快就有工人拿着饭盒来食堂。
当来到食堂的工人越来越多,就有人议论着郑大妈。
现在,厂里很多人都知道郑大妈是易中海的前妻,且知道郑大妈嫁给了木材厂的工人。
因为易中海还没再婚。
所以,同情易中海的就比较多。
至于对郑大妈的评价,就不是太好。
……
下班了,郑大妈也就带着郑爱民回家。
南锣鼓巷91号院。
马成功还没回来。
1个小时后,马成功竟然还没回来。
“是在厂里加班了?”郑大妈心想着。
马成功在木材厂上班,而木材厂虽然不是每天都有加班,但时不时也有加班。
现在,马成功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了,家里有老婆孩子,那么,有机会加班,肯定愿意。
又等了小半个小时,马成功回来了。
只见,马成功的军绿色挎包鼓鼓的。
打开包,除了搪瓷缸子和饭盒,还有2罐麦乳精。
“麦乳精?”郑大妈也有些惊讶。
要知道,麦乳精目前可是奢侈品,不仅价格不便宜,关键有钱也买不到。
郑大妈也不是没钱,她也想过买麦乳精,但却买不到。
因此,马成功突然带回来2罐麦乳精,郑大妈才惊讶。
更让郑大妈惊讶的是,2罐麦乳精的品牌还不一样。
1罐麦乳精是乐口福,这还好说,运气好可以买到。
1罐麦乳精却是阿华田。
阿华田麦乳精在国外早就生产了,但目前还没在国内销售。
因此,想搞到1罐阿华田麦乳精可不容易。
这是舶来品。
马成功笑着解释了,他想着给郑爱民补充点营养,所以就找战友帮忙,想买1罐乐口福麦乳精,结果战友给力,竟然还给弄了1罐阿华田。
2罐麦乳精加起来,价格当然是不便宜。
接下来郑大妈就打开乐口福麦乳精,给郑爱民冲泡了一碗。
至于马成功和郑大妈,就舍不得喝了。
郑爱民也没想到马成功会买2罐麦乳精回来。
不过,对郑爱民来说也是改善伙食。
比起米汤,麦乳精当然是好很多。
自从搬出去,也没机会喝到秦淮茹的……咳咳。
天天除了米汤还是米汤,真是受不了。
现在,虽然不是奶粉,但麦乳精也不错。
一碗温水,加入2小勺麦乳精,冲泡之后,一股香味传入鼻中。
闻着麦乳精的香味,郑爱民就馋了。
当喝到了,只觉美味。
马成功这时把麦乳精藏好,万一邻里来串门,看到了可就不好了。
谁家有点好东西都是藏起来。
一些老人有点好东西舍不得吃,就藏起来,结果时间长了,东西都放坏了。
还有的人有点苹果,苹果坏1个就1个,结果可以说吃的都是坏苹果。
把好苹果放坏了吃,不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是难以理解的,只会觉得脑子坏了。
实际上,也是满满的无奈。
用现在的眼光看解放前,有很多吐槽,同样的,几十年后的眼光看现在,也有很多会被吐槽,时代在发展,当然就有着不同。
见养父母舍不得喝麦乳精,郑爱民也没表现的孝顺,让养父母喝。
毕竟一个婴儿表现的太孝顺反而就是不正常。
所以,郑爱民没表现的多妖孽。
比别的婴儿乖一点就行了。
……
95号院。
易中海在着急,却是棒梗有点发烧。
贾张氏埋怨秦淮茹没带好孩子,秦淮茹很委屈。
秦淮茹还要做家务,因此,就需要贾张氏帮忙带孩子。
而贾张氏带孩子不够用心,加上现在天冷,棒梗就有点感冒了。
结果,贾张氏却怪秦淮茹没带好孩子。
秦淮茹抱着孩子去过医院了。
“烧退了。”贾东旭坐在炕边,发现棒梗的高烧退了,也就说道。
一听棒梗退烧了,贾张氏、易中海和秦淮茹都是松了口气。
退烧了就好。
“东旭,家里的棒子面不多了,你明天去买点回来。”贾张氏忽然转头对贾东旭说。
没等贾东旭开口,易中海面带笑容,说他那还有一些,带回可以送2斤棒子面过来。
秦淮茹连忙就是感谢易中海。
2斤棒子面虽然不多,但粮食在这年代可是宝贵。
放在农村,几斤棒子面都能换个媳妇了。
易中海以往可没少接济贾家。
说起来,易中海前前后后送给贾家的棒子面恐怕都有100斤往上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