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看看哪个岗位更适合你
书名:四合院:大学毕业生,嫂嫂秦淮茹 分类:短篇 作者:捅了一点红 更新时间:2025-04-18 13:46:28
这时秦京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四合院里了,这让她尴尬不已。
即便性格再坚强,也难以承受这么多妇女的目光注视,立刻退回屋内,并将房门紧紧关上。
而相比之下,秦淮茹经验丰富得多,她直接声称身体不适,躺在床上,别人也就无从知晓了。
不久,院子中的女人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直至午后,秦京茹出门时,似乎仍能感觉到一些微妙的眼神注视着她。
毕竟作为新手妻子,她身边只有一个男人郑峰。
很多事情都不太了解,自然不明白那些人其实是羡慕自己。
昨天,娄晓娥回娘家去了,直到今天中午才回来。
刚进院子,她就听见那群妇女们正在热烈地八卦着什么。
好奇心驱使下,娄晓娥走过去加入了她们的谈话。
尽管她的父亲娄振华被誉为“娄半城”,但娄晓娥本人却没有大小姐的架子。
和院子里的这些妇人关系,还算融洽。
“娥子,娥子,你回来了呀!”
“嗯,你们都在聊什么呢!神神秘秘的?”娄晓娥问。
“唉哟,娥子,你都不知道今早郑家新娶进门的那位儿媳,啧啧啧!”
听闻又有新鲜八卦,娄晓娥不禁有些兴趣盎然。
毕竟她嫁给许大茂的时间并不算长,在这种话题面前,还没有那些已经有了几个孩子的妇人那样豁达坦然。
而且,她心里有个疑问:那种事情真的会有那么神奇吗?
许大茂每次总是草草了事,她一直以为那就是夫妻之事的常态呢!
虽然娄晓娥读过一些话本,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并且知道话本多有夸张成分。
因此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惊愕不已!原来话本中描述的情景竟然是真的,这怎么可能?
忽然间,她想起了前几天无意中看到的一幕,难道。
于是她决定在未来几天里仔细观察一下,寻找答案。
午饭过后不久,郑峰便陪着秦京茹在周边闲逛起来。
他领着她参观了百货大楼、菜市口以及铜锣鼓巷附近的商铺。
并给她挑了几件新衣裳买下,随后二人一同返回了四合院。
“京茹,我们在轧钢厂还有一个工作的名额。”郑峰告诉她。
秦京茹好奇地问:“那是舅舅留给我们的吗?”
郑峰点头回答:“没错,舅舅对我非常好,把工作留给了我。
但我已经是大学生,已经被分配了工作,因此舅舅的那个工作,我就暂时搁置了。
我当时,就想把这个工作机会给你。”
“那我们岂不是成了双职工家庭啦?”秦京茹惊喜地说。
郑峰笑着点点头:“确实如此。
只是舅舅原来是在保卫科工作,那个职位你恐怕不合适。
所以我们得商量一下,看看哪个岗位更适合你。”
秦京茹的学历只能去宣传科,但那里要求中专毕业,她不够格。
钳工、焊工、段工这类工作强度大,不适合女性。
尤其是像秦京茹这样的,郑峰也不愿让她去做。
至于后厨,去了也只是打杂,负责洗菜搬运物资,同样是重体力劳动。
“老公,要不去采购科吧!做粮食采购。
将来我们桃源里的田地全种上,还能往里面掺一些。”秦京茹提议道。
郑峰回答:“其实我也有这个想法,不过采购工作需要四处奔波。
所以我原计划过段时间,再让你接手采购科的工作。”
秦京茹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郑峰解释说:“媳妇儿,你知道我在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
我打算上班后,研发一款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
之后,我会建议杨厂长和李副厂长给厂里的采购部门配备这些车辆。
这样一来,大家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秦京茹听了,表示赞同:“老公,我一切都听你的安排。”
郑峰思量片刻,接着说:“那就再等等吧!
等我把这两款车研制出来,就算厂里没给我们安排,我们自己也能生产。”
“好的,那我就先利用起桃源里的田地,开始储备粮食。”
郑峰接着说道:“回头我会给你一样东西,这样你自己就可以自由出入桃源了。
但你要记住隐蔽行事,别让人发现了。”
秦京茹保证道:“老公,你放心吧!
我们这么多年来的事都没让我家里察觉到,这方面我心里有数。”
郑峰忽然想起一件事,拍了拍脑门说:“对了,京茹,还有一件事。”
说着,他一把拉住秦京茹,周围的空间泛起一阵波动,两人再次来到了地下的避难所。
有了之前桃源的经历,这次秦京茹倒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她问郑峰:“老公,这是什么地方?”
郑峰回答:“这是一个地下避难所,就在我们居住的四合院底下。”
相比桃源,这个地方似乎更容易理解。
秦京茹想了想,说道。
“老公,我觉得这个避难所可能不太必要,毕竟我们已经有了桃源。”
郑峰认为确实很有必要,他强调桃源这个地方对我们俩至关重要,就如同是我们的战场。
他提到,已经拿到的东西不妨直接使用。
郑峰提出观点后,秦京茹也认同了他的想法,决定就那样使用了。
他们在那地方闲逛一会儿,游泳一番,还一起洗了个鸳鸯澡,随后返回了四合院。
接着郑峰提议:“还有一件事,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一大爷的做法。”
边说着,他还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
秦京茹便问他:“学他们什么呢?”
郑峰靠近秦京茹耳边悄声告诉她:“媳妇儿,你知道吗,一大爷是个八级钳工。
老资格的八级,一个月工资就有99元。
再加上组长的福利和带徒弟的补贴,每个月收入肯定超过一百。
可你知道,他们每天吃什么吗?”秦京茹表示不清楚。
郑峰继续解释:“其实他们吃得,和平常百姓家差不多。
虽然他们月薪那么高,就算天天大鱼大肉也能负担得起,但他们却选择过得很低调,你怎么看?”
秦京茹思索片刻,回答:“我明白了。
在咱们村里,谁家要是有点好东西,大伙儿都会上门围观或者借去用。
你不借吧!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面子上过不去;你借出去吧!又很可能收不回来。
所以说这就是财不可外露的道理,对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