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书名:四合院:从火红年代开始 分类:短篇 作者:素笔书生 更新时间:2025-04-14 15:53:44

换源:
 

  出了巷口。

楚天明缓步走在街上。

循着记忆,感受着时代的气息。

走在胡同里面的小商小贩,还有诸如送报的,挑水的各种其他行业的服务人员,也是涵盖甚广。

六十年代的老北京城,仿佛一帧帧老照片,随着楚天明前进的步伐,慢悠悠的从他的身边擦过。

沿途,是一个个颇有年代感的招牌。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老北京城确实是有着非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

正如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商业与服务业。

这个时候哪怕是老北京城里面,大商场也并不算多。

但是,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可不少。

这些小商贩的业务范围可是相当广泛,近距离的服务于市民,叫卖声犹如一部胡同交响曲,回响其中。

各类的商贩不论来自何方,都知道北京市民有午休的习惯,所以还得赶早。

到了中午,就听不到叫卖声的。

眼前这些,都是光看文字上记载的东西,是很难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凭着对应的记忆,楚天明他背着军用挎包,带着介绍信,证件和证明,还有原身的军功章,准备先去街道办事处,进行转业处理。

自1958年起,街道就陆续改造为人民公社,法定的区政府派出机构,逐渐的演变成了政社合一的社会组织。

社区,开始单位化。

街道居民,也开始社会化。

实质来说,就是城市基层政府机构。

不过,在1962年,随着那些公社渐渐撤销,街道办又重新恢复起来。

东城区,便是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街道办事处。

具体办事的地方,是一片青砖灰瓦的建筑群。

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办公地点了。

走过临街的楼房,就是了。

倒是也还算好认。

楚天明打量了一下四周,才准备过去。

结果,还没等楚天明靠近,就听到一声喝问。

“干什么的?”

原来,是门口亭子里面,坐着的看门老大爷。

当看到楚天明走过来,顿时警觉的起身,半拉开亭子门,开口喝问道。

同时,这位老大爷的眼神一凝,一股独特的气势便是荡然而出。

这个年代,负责看大门的大爷,可不是后世那些真大爷。

尤其是京都地区,很多看门大爷都是从昔日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再就业的。

他们的手上,那些小日子和小西八的血,都不知道沾了多少。

在这个年代,大家的警惕意识,也都非常高的。

现在,可没有后世的灯火通明。

没有密集遍布各个区域的电子眼。

整个城市,都显得有些萧条。

街边昏黄的路灯,也是会出现时亮时不亮的故障。

所以,在这个治安尚不太好的年代,只要发现不对劲的地方,那就直接是拿下再说。

“大爷,你好,我是来递交组织关系的。”楚天明可不敢整活,老老实实的上前。

“…”老大爷带着些许警惕的接过牛皮纸袋,先瞅了瞅外面的名字,没什么表情。

这种事,倒还算常见,他刚想随手放下。

谁知,楚天明他很快又递过根香烟,同时笑着开口道:“大爷您抽根烟,您辛苦了!”

“嘿!”门卫老大爷还挺仔细,又瞅了一眼楚天明的证件,才接过烟。

这烟,叫大前门。

老北京人,称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楼”,为“前门楼子”,大概也就是前门的俗称了。

自1949年后,烟草行业,就是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造”。

当时的魔都,有着436种不同品牌的香烟。

最后,却是只有“前门”牌“幸存”下来。

就连那些鹰米烟草公司的在华企业,也随之转化为国营企业,继续生产“前门”牌香烟。

卷烟,也将细枝改为粗枝,被称为“大号”

“前门”,也因此称为“大前门”。

大前门,算中档烟了。

曾和老刀、大英、哈德门、三炮台诸牌号一起,在上海滩可以说是风靡一时。

解放前,当时大前门有一句广告语为:“大人物吸‘大前门’落落大方”,也是较有著名的。

这个烟,要3毛2一盒。

这可是楚天明老爹的私藏,出门的时候,给了他半包。

“嘿,原来是转业回来报道的啊,小伙子,你就顺着这条道,往里面直走,在第二个拐弯处的屋子就是,里面的主任姓张。”老大爷重新拿起资料,认真看了几眼。

或许是看到楚天明也是当过兵的,感官好上不少,身体靠后,顺手就接过了楚天明递过去的香烟,塞在耳朵上,脸色缓和许多,开口道。

“谢了您!”楚天明他点了点头,便往那间办公室走。

走近前来,敲了敲门。

然后,站在门口定住。

“请进。”

直到听见了一个男人的声音让进,楚天明这才推开门,走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不算太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有张两斗桌,两条椅子凳子,

里面坐着一个三四十来岁,脑门上已经有些开始掉发秃顶的中年男人。

对方戴着一副眼镜。

此时听到了推门而入的声音,也正在抬头,将目光看向楚天明。

“您好,是张主任吧?我叫楚天明,今年是因伤退伍转业,按照离队时的安置方案,让我先到街道报道。”楚天明率先开口自我介绍道。

张主任闻言点了点头:“嗯,知道了,你的证件呢,都拿来吧。”

“好咧。”楚天明先把手头带来的东西放下,把证件递了过去。

“小楚是吧,关于分配的工作,你自己,有没有什么意向啊?”张主任一边接过证件,一边开口问道。

“我服从组织安排,让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楚天明一脸正气。

放在现在这个时候,他可太清楚自己应该怎么说,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要知道,当下可是属于最纯朴的火红年代!

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样: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华夏的脊梁。

所以,当提到劳模,一位位鲜活的人物便立马浮现眼前。

当下,不管谁问,那都是劳动人民才是最光荣的!

“劳动,最光荣嘛!”

楚天明的语气轻松诙谐,丝毫没有抹不开面子的感觉,透着一股洒脱大气。

人啊,得学会换位思考。

若是连生存都保障不了,谈什么面子和节操。

“行,觉悟不错,坐吧,别站着了。”

张主任也是挤出一抹笑容来。

他也觉得楚天明这人,会说话能办事,以后能干点儿正事,不像是那种闷头出苦力的人。

而且,那身体精悍,露在外面的胳膊一瞧就很有力量。

加上,楚天明又是因伤,需要转业退役的特殊情况。

还是战斗英雄。

没错。

前身在战场上,那真叫一个作战勇猛,任务也是从未失手。

当上了排长,入了组织,并还曾经多次立功,获得过战斗英雄称号。

所以,有部队专门的置信地方,应对其进行妥善安置。

于是,由街区的街道办,本就应该协调武装部,拟安排其进地方里面工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