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八百里水泊
书名: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分类:短篇 作者:忙忙碌碌 更新时间:2024-05-28 14:26:08
月色如水。
近千人打起的火把如同一条火龙。
配上月色笼罩下的群山,给人一种苍凉,壮美,瑰丽的感觉。
誓师大会后,几乎每个梁山军将士都是得到了升华。
原本只是机械训练。
现在都有一种使命感和自觉。
队伍的军纪,军容,队列,都是明显得到了提升。
这一段时间,王伦也是把梁山军重组了一遍。
八百余人,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
设伍长,什长。
五十人为一旗,设总旗,两旗为一百总,设百总一人。
这就是把喽啰们改组为正规军制,不象此前梁山兵马就是好汉们带,兵为将有,较为混乱。
重新编组,成为正规军,将来好汉再多,军权也不会给大将私有。
……
大量的渔船停泊在岸边。
这是从石碣村附近十几个村落征集过来的船只。
近三百艘小船,也是附近几乎所有的渔民了。
王伦放开水泊,任由渔民打渔,梁山不光不抢他们杀他们,还提供保护。
这些渔民也是对梁山有了好感和信任。
要是此前的王伦,脑残到禁绝渔民进水泊,渔民积怨很深,给钱都不一定雇到这么多艘小船。
真正的王伦时代,梁山极不得人心。
后来发展壮大,还是晁盖上山后,不抢商队,不掠附近的百姓,梁山的形象才高大起来。
宋江上山后,又把晁盖的规矩给坏了。
这黑厮坏的很。
到湖边后,梁山军开始陆续上船。
战马统一放在一些大船上。
梁山是南北长,东西窄,以梁山泊为分界线,北边是郓州,南边是济州,东北是兖州,东南是徐州,郓州西南方向的凌州,就是此次要征伐的曾头市所在。
距离是三百余里,水路近半。
所有渔船上都有不少持浆的渔民,可以尽量加速前行。
明早天亮之前从济水上岸,找到山地密林潜行,夜间再骑马赶路。
后日午前,休整过后,直接就对曾头市发起攻击。
人马陆续上船。
几艘渔船上,立着三个铁塔般的汉子,身高体壮,肌肉很精练。
这是长久在河里游水练出来的身形。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三人都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人群前方的王伦。
白衣飘飘,腰间佩剑,不光英武,还有儒雅气息。
“梁山大当家真是好汉,好卖相!怎生能上梁山,追随这位哥哥?”
“梁山现在不招人,现在他们不随意抢掠,俺听说山上存的钱粮也不多了。”
“要说放开水泊后,俺们现在能打大鱼,日子也过的去,只是听说那山顶立得有替天行道大旗,这些好汉聚在山上,听从王头领的话,专门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不能上山聚义,俺这心里急的跟什么似的。”
“就盼他们打下曾头市能招人,俺们兄弟三人也一并上山去。”
“世道黑,到处是官吏无赖欺人,就该有王头领这样的,领着大家杀出一个清平世界!”
阮家三兄弟也是一心想上山。
他们也是有本事,有勇力的好汉,不光陆上一身本事,在水中更是常人难敌的蛟龙。
只是打听几次,梁山现在并不收人,三兄弟才只能继续打鱼。
打鱼是赚不到大钱,只说饿不死罢了。
三兄弟都想上山,也不光因为生活困窘,还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腔热血,三兄弟都是胆大包天,不甘寂寞。
要不然,也不会被吴用轻轻一勾引就敢去劫生辰纲。
……
月色洒在八百里水泊上。
船浆划破水面。
三百余艘小船借着风速和水流飞速前行着。
待天色微明时,已经深入济水支流。
接下来人马下船,找到事前准备好的潜藏地休整。
至此时还是一切顺利。
王伦单人独骑,在附近的村落和一处驿传前巡走了一圈。
内心也是不无感慨。
河边没有乡勇和厢军巡逻。
路上好多村镇和几个驿站,也没有厢军驻守防备。
更不要说禁军了。
大宋禁军号称八十万,二十多万在京城,二十多万在河北,三十万在西边防御西夏,少数在交通要道驻守。
除了因为和西夏常年打仗,西军还有一定战斗力外,河北和京师禁军已经毫无用处了。
更不要说原本就是摆样子的厢军。
北宋末朝廷一年收入八千万贯,养兵要五千万贯,军费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结果养出一支毫无用处的军队。
这就是“冗”。
不要看花钱多少,要看实际功效和性价比。
毫无疑问,北宋末期的军队是性价比最低的军队。
另外就是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的高薪官僚队伍。
加上各种浪费开销,组成了可怕的三冗。
在王伦眼中,因为括田法等恶法,加上对贪官污吏的纵容,北方各地,包括原本很富裕的京东路,此时也是一派凋敝衰败的景像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