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篇 初读《牡丹亭》有感
书名:十四过大年 分类:穿越 作者:碎片先生 更新时间:2025-04-29 12:40:40
上文在历史上的今天提到,1616年的4月23日,东方的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了,而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只是听过,并没有读过。当即便在淘宝选购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和《西厢记》。四本东方戏剧的范本,成套购入。
先读的《牡丹亭》,这几天便将读来的感受写写。因为只读了几个章节,就浅薄的写些,之后有感再继续写。
这个版本,是汤显祖原著,由陈同、谈则、钱宜合评的。
原著是大号加粗黑体字,间隙有三人的小号普通字评述。
我几乎没有看评述,因为这会影响我个人的独立主观判断。
整体读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感受便是掉入了古诗词的万花筒迷宫。
作者对于诗歌的储备汇集,已经达到了指哪打哪的境界。在每一小节的末端,几乎都会用四位不同诗人的七言诗句来结尾呼应当前小节的内容(除了全书结尾用八位诗人分两首完成的)。用的那个巧妙,完全可以认为是同一个诗人的七言绝句。
摘抄一段来说吧。在“劝农”节末端,借用的是“闾阎缭绕接山巅,春草青青万顷田。日暮不辞停五马,桃花红近竹林边。”
这一节的主旨,是杜太守乘着阳气迅游,做着务农宣化的工作。可无论走到哪,都是一片自觉自发的繁忙和谐,好像有他无他根本没有区别。单从结尾诗就能扑面而来。
但是,假如没有标注诗句出处,99.999%的人都没法知道每一句是哪位诗人所写。只会以为汤老诗文造诣深不可测。
还得感谢这个版本,让人知道了先后从(杜甫)(张继)(羊士谔)(薛能)四位诗人的诗中借用了一句。可具体是诗人的哪首诗,那就更加无从知晓了。
这就是汤显祖的不得了之处,他如果不是将至少上万首七言诗烂熟于心的话,就是不限时间的现翻书也组合不到这等精妙。那就只能称为“串烧”。
另外文中还有大量对其它朝代的诗人作品的改编,比如,还是在“劝农”章节中,借改明初宁王朱权的《宫词》“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直到饥时闻饭过,龙涎不及粪渣香。”前两句是原诗,后两句诗是汤老自己为衬托内容编写的。
而这些,我是借助大数据搜索才知道的。因为,我是没有一星半点朱宁王的著作书籍的。
本人对于诗词的收集,几乎限于汇编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而能够背诵的,更是寥寥无几。这突然读来了眼花缭乱的诗词,只能是求助于智能。这种感受,是我这种传统文化爱好者遇到的第一大问题。如果没有注释,没有智能搜索工具。是无法读懂任何一本古书的。
这在读外国名著小说时,时绝对没有遇到过的。记忆当中,最为艰深的一本外国著作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他是古今中外的引经据典。可所占比例可没有《牡丹亭》来的的如此之大。
而其他的名著小说,困惑最多的,一是圣经里的各种人物,二是各个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人物。三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各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宗教类的。
但还是那句话,他们的出现比例可远没有多到让人无法读的下去。
我们老祖宗著作所谓的通俗易懂,得到《金瓶梅》《水浒传》才真正算的上。其余,有些古诗也可以妇孺皆知,如《静夜思》《咏鹅》《春晓》之类的。但太少了。
说回《牡丹亭》吧,它另外一个点,精妙且寓意深远,那就是他的人物选择构思。
主人公的柳梦梅,源自河东柳子厚,杜丽娘,源自工部杜子美。
一个是“子厚”之后,一个是“子美”之后。在二十几代之后,爱恨纠葛了。
当中,还有个昌黎韩退之之后“韩子才”。
其中,“柳子厚”之后和朋友“韩子才”的对话,堪称鉴古暨今的巅峰。必须摘抄来分享。
“似吾侪读尽万卷书,可有半块土么?”
“因何俺公公造下一篇《乞巧文》,到俺二十八代元孙,再不曾乞得一些巧来?便是你公公立意作下《送穷文》,到老兄二十几辈了,还不曾送的个穷去.......”
“虽然乞相寒儒,却是仙风道骨。”
读书人抱怨归抱怨,高风亮节的姿态是不能丢的。
这也为之后柳梦梅坚持梦想,能高中状元打下了基础。
而配角的插科打诨,绝对的点睛妙笔。
如年逾花甲的停廪“陈绝粮”和杜府的“老门子”之间的对话,便是佐证。
陈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老门子回道:“是人之饭,有得你吃哩。”
后来“陈绝粮”教授杜丽娘时,丫头“春香”的捣乱也算的上妙趣横生。
今天就先感受到这吧。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