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三十四章 立庙!立庙!马上立庙!

书名:视频通古代,盘点华夏人口变化 分类:历史 作者:咸吃蔬菜淡... 更新时间:2025-02-03 16:29:00

换源:
 

  【袁老曾在采访里提到:】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

古人们对这个太有感触了。

粮食真是太重要了。

如果遇上天灾。

粮食无收。

百姓这一年的口粮就没有着落。

只能期望官府赈灾放粮了。

如果是王朝末年。

加上土地兼并,官府不作为。

百姓只能去啃树皮,挖野菜!

时间一长。

必然形成大规模的流民。

流民一多。

最后必生内乱。

所以自古以来。

粮食都是王朝的头一件大事。

一粒种子。

关乎着一年的收成,关乎着万千百姓的口腹。

......

【1930年,袁老出生了。】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整个童年时光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当时的他,和家人们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一直在问,为什么华夏要受到欺辱?为什么华夏要忍受饥饿和贫穷?】

【就这样,1949年,袁老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1953年,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

【那时的华夏遭遇自然灾害。】

【他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梗边和桥底下。】

【他被这样的景象深深刺痛了。】

【他下决心要用改进水稻育种的方法,提高产量。】

【彻底解决华夏粮食短缺的问题!战胜饥饿!】

......

战胜饥饿!

解决华夏粮食短缺问题!

所有古人都被这一句话感动到。

这是何等大宏愿啊!

在如此伟大的理想面前。

什么封王拜相。

什么入朝为官。

此刻都显得如此之下。

这些都是个人前途的小愿望。

而袁老的理想却是为了华夏所有百姓!

此等人物。

不给他立庙,给谁立庙!

...

大宋仁宗位面。

宋仁宗也动容了!

视频中的袁老。

在百姓忍受饥饿的时候。

立下为华夏百姓,彻底解决粮食问题的誓言。

就光这一点。

就值得被万世歌颂!

我大宋以仁义治天下。

以圣人的教诲。

治理家族,治理国家。

而袁老足以被称为圣人。

现在正是庆历新政的时候。

定要让袁老的事迹传遍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让新政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来人啊!”

“传太史令,赶快记录此人的生平。”

“朕要为其立庙传颂!”

......

【1960年,袁老发现一株特殊形状的天然杂交水稻。】

【它的稻穗又大又饱满,比之周围的水稻,简直是‘鹤立鸡群’。】

【这一发现让他意识到,通过杂交的方式能够培育出高产的水稻品种。】

【但是当时,传统的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进行杂交没有优势。】

【袁老没有退缩,反而坚信自己的专业知识,】

【他为了寻找合适的雄性不育株作为杂交水稻基础材料。】

【每天在稻田里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水稻的花蕊,不放过任何一株水稻。】

【...】

......

大明太祖位面。

“一株一株?”

泥腿子出身的老朱。

当然知道这有多艰苦。

不但要顶住烈日。

还要忍耐田间各种蚊虫。

就这样,还要一株一株去找。

这该找多久啊。

“后面呢?”

“成功了没有?”

朱元璋此时心情跟着紧张。

虽然已经知道后世的粮食产量。

但是依然被袁老的事迹感染。

......

【终于,1964年!】

【袁老在安江农校的稻田里,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洞庭早灿】

【...】

【1970年,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

【野败的出现,是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袁老迅速围绕“野败”展开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地杂交、回交等复杂的选育过程。】

【...】

【1973年,袁隆平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培育出了第一代高品质的杂交水稻!】

【1976年,开始全国推广!推广面积达208万亩!】

【至此,杂交水稻宣布成功!】

......

成功了!

真的成功了!

后世的杂交水稻真的成功了!

古人们全部发出欢呼声!、

民以食为天。

这是何等瞩目的事情!

看来后世就是依靠此杂交之法。

实现了粮食的大规模增产!

......

南北朝北魏位面。

贾思勰看着此人成功实现了杂交之法。

实在感慨。

后世的袁老和自己一样。

一生都致力于钻研农事。

同样是因为见过了战乱中的百姓。

耕地只能被用于军队后勤。

百姓没有自己的田地。

就算有自己的田地。

也连年遇到灾情。

最后荒废耕种。

百姓们只能去山林啃树皮。

挖野菜。

流民们易子而食!

所以贾思勰用一辈子时间在农田中探索。

最后写出了《齐民要术》!

现在通过天幕知道了后世之法。

贾思勰深知杂交之法的厉害。

决定根据天幕上的内容。

苦心专研。

一定要在自己的时代。

创造出杂交水稻。

造福百姓!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二高兴坏了!

看来后世杂交之法真的能实现粮食产量暴涨!

要是我大唐借鉴其研发之法。

就算达不到后世那样的粮食产量。

也足够让大唐每一个子民不止吃得饱,还吃得好!

但是李二一想到袁老研发的过程。

那可是整整13年啊!

而且还要采用什么‘显微镜’?

那我大唐没有这种工具。

这该怎么办?

又该需要多久呢?

想到这,李二的眉头一皱!

房玄龄见此,上前道:

“陛下,臣有个建议。”

李二眼睛一亮。

“爱卿,细细说来!”

房玄龄说道:

“我大唐虽然没有后世的各种工具,但是水稻并非只有一种。”

“臣建议,陛下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召集擅长农事的百姓。”

“派人专门管理此事,将各种不同品种不断进行杂交,最后一代一代的进行优中选优。”

李二非常认同房玄龄所说。

“传旨!”

“即日起,成立‘司农监’,专门管理粮食杂交培育!”

李二看着天幕中的袁老。

叹了一口气。

“可惜!袁老不是我大唐之人。”

“但其为国为民的精神,实在值得被万世歌颂!”

“此乃千秋功绩,造福后世之举啊!”

李二觉得此等伟绩,别说封神立庙。

就是万世传颂否不为过!

“下旨!”

“朕要册封袁老为“圣稻护佑尊神”。”

“建立稻神庙,并入祭祀典礼,进行春秋两祭!”

众大臣听闻太宗要册封稻神,还要建庙。

都觉得没什么不妥。

虽然袁老乃后世之人。

但是同样惠及了后世华夏子民。

我们能给前人册封神位。

为什么不能给后世之人册封神位呢。

没错!

非常合理!

没有毛病!

“陛下圣明!”

众臣们当即进行颂赞。

......

【视频就到这里了!介绍完袁老的事迹之后。】

【你们觉得袁老在古代能不能建庙呢?】

这个视频对于古人来说太及时了。

古人们终于解开了后世为什么如此高粮食产量的原因之一。

因为古人们同样也清楚。

后世大农场中出现了大型的机械...

后世的繁华恐怕远超自己想象!

古人们开始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后世更多的样子了。

......

高空中天幕悄然发生变化。

视频刷新。

一个新的视频出现了。

【华夏历史上,为什么北伐基本很难成功?】

......

这个标题一出现。

立马吸引了很多帝王将相的注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