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立庙!立庙!马上立庙!
书名:视频通古代,盘点华夏人口变化 分类:历史 作者:咸吃蔬菜淡... 更新时间:2025-02-03 16:29:00
【袁老曾在采访里提到:】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
古人们对这个太有感触了。
粮食真是太重要了。
如果遇上天灾。
粮食无收。
百姓这一年的口粮就没有着落。
只能期望官府赈灾放粮了。
如果是王朝末年。
加上土地兼并,官府不作为。
百姓只能去啃树皮,挖野菜!
时间一长。
必然形成大规模的流民。
流民一多。
最后必生内乱。
所以自古以来。
粮食都是王朝的头一件大事。
一粒种子。
关乎着一年的收成,关乎着万千百姓的口腹。
......
【1930年,袁老出生了。】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整个童年时光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当时的他,和家人们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一直在问,为什么华夏要受到欺辱?为什么华夏要忍受饥饿和贫穷?】
【就这样,1949年,袁老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1953年,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
【那时的华夏遭遇自然灾害。】
【他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梗边和桥底下。】
【他被这样的景象深深刺痛了。】
【他下决心要用改进水稻育种的方法,提高产量。】
【彻底解决华夏粮食短缺的问题!战胜饥饿!】
......
战胜饥饿!
解决华夏粮食短缺问题!
所有古人都被这一句话感动到。
这是何等大宏愿啊!
在如此伟大的理想面前。
什么封王拜相。
什么入朝为官。
此刻都显得如此之下。
这些都是个人前途的小愿望。
而袁老的理想却是为了华夏所有百姓!
此等人物。
不给他立庙,给谁立庙!
...
大宋仁宗位面。
宋仁宗也动容了!
视频中的袁老。
在百姓忍受饥饿的时候。
立下为华夏百姓,彻底解决粮食问题的誓言。
就光这一点。
就值得被万世歌颂!
我大宋以仁义治天下。
以圣人的教诲。
治理家族,治理国家。
而袁老足以被称为圣人。
现在正是庆历新政的时候。
定要让袁老的事迹传遍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让新政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来人啊!”
“传太史令,赶快记录此人的生平。”
“朕要为其立庙传颂!”
......
【1960年,袁老发现一株特殊形状的天然杂交水稻。】
【它的稻穗又大又饱满,比之周围的水稻,简直是‘鹤立鸡群’。】
【这一发现让他意识到,通过杂交的方式能够培育出高产的水稻品种。】
【但是当时,传统的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进行杂交没有优势。】
【袁老没有退缩,反而坚信自己的专业知识,】
【他为了寻找合适的雄性不育株作为杂交水稻基础材料。】
【每天在稻田里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水稻的花蕊,不放过任何一株水稻。】
【...】
......
大明太祖位面。
“一株一株?”
泥腿子出身的老朱。
当然知道这有多艰苦。
不但要顶住烈日。
还要忍耐田间各种蚊虫。
就这样,还要一株一株去找。
这该找多久啊。
“后面呢?”
“成功了没有?”
朱元璋此时心情跟着紧张。
虽然已经知道后世的粮食产量。
但是依然被袁老的事迹感染。
......
【终于,1964年!】
【袁老在安江农校的稻田里,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洞庭早灿】
【...】
【1970年,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
【野败的出现,是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袁老迅速围绕“野败”展开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地杂交、回交等复杂的选育过程。】
【...】
【1973年,袁隆平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培育出了第一代高品质的杂交水稻!】
【1976年,开始全国推广!推广面积达208万亩!】
【至此,杂交水稻宣布成功!】
......
成功了!
真的成功了!
后世的杂交水稻真的成功了!
古人们全部发出欢呼声!、
民以食为天。
这是何等瞩目的事情!
看来后世就是依靠此杂交之法。
实现了粮食的大规模增产!
......
南北朝北魏位面。
贾思勰看着此人成功实现了杂交之法。
实在感慨。
后世的袁老和自己一样。
一生都致力于钻研农事。
同样是因为见过了战乱中的百姓。
耕地只能被用于军队后勤。
百姓没有自己的田地。
就算有自己的田地。
也连年遇到灾情。
最后荒废耕种。
百姓们只能去山林啃树皮。
挖野菜。
流民们易子而食!
所以贾思勰用一辈子时间在农田中探索。
最后写出了《齐民要术》!
现在通过天幕知道了后世之法。
贾思勰深知杂交之法的厉害。
决定根据天幕上的内容。
苦心专研。
一定要在自己的时代。
创造出杂交水稻。
造福百姓!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二高兴坏了!
看来后世杂交之法真的能实现粮食产量暴涨!
要是我大唐借鉴其研发之法。
就算达不到后世那样的粮食产量。
也足够让大唐每一个子民不止吃得饱,还吃得好!
但是李二一想到袁老研发的过程。
那可是整整13年啊!
而且还要采用什么‘显微镜’?
那我大唐没有这种工具。
这该怎么办?
又该需要多久呢?
想到这,李二的眉头一皱!
房玄龄见此,上前道:
“陛下,臣有个建议。”
李二眼睛一亮。
“爱卿,细细说来!”
房玄龄说道:
“我大唐虽然没有后世的各种工具,但是水稻并非只有一种。”
“臣建议,陛下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召集擅长农事的百姓。”
“派人专门管理此事,将各种不同品种不断进行杂交,最后一代一代的进行优中选优。”
李二非常认同房玄龄所说。
“传旨!”
“即日起,成立‘司农监’,专门管理粮食杂交培育!”
李二看着天幕中的袁老。
叹了一口气。
“可惜!袁老不是我大唐之人。”
“但其为国为民的精神,实在值得被万世歌颂!”
“此乃千秋功绩,造福后世之举啊!”
李二觉得此等伟绩,别说封神立庙。
就是万世传颂否不为过!
“下旨!”
“朕要册封袁老为“圣稻护佑尊神”。”
“建立稻神庙,并入祭祀典礼,进行春秋两祭!”
众大臣听闻太宗要册封稻神,还要建庙。
都觉得没什么不妥。
虽然袁老乃后世之人。
但是同样惠及了后世华夏子民。
我们能给前人册封神位。
为什么不能给后世之人册封神位呢。
没错!
非常合理!
没有毛病!
“陛下圣明!”
众臣们当即进行颂赞。
......
【视频就到这里了!介绍完袁老的事迹之后。】
【你们觉得袁老在古代能不能建庙呢?】
这个视频对于古人来说太及时了。
古人们终于解开了后世为什么如此高粮食产量的原因之一。
因为古人们同样也清楚。
后世大农场中出现了大型的机械...
后世的繁华恐怕远超自己想象!
古人们开始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后世更多的样子了。
......
高空中天幕悄然发生变化。
视频刷新。
一个新的视频出现了。
【华夏历史上,为什么北伐基本很难成功?】
......
这个标题一出现。
立马吸引了很多帝王将相的注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