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23章:税赋第一是谁?必定是农业税!古人纷纷猜测!

书名:视频通古代,盘点篡位一百零八式 分类:历史 作者:天然矿泉水 更新时间:2025-05-10 00:01:32

换源:
 

  不光无数种地的老农们不相信。

那些负责收税的官府小吏,乃至一城之主,县令刺史……直到王侯将相们,通通傻眼!

整个天下都炸锅了!

这个数据实在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哪怕是陨石撞地球,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比亩产3000斤来得可信!

在数据揭晓前,他们纷纷猜测过后世的粮食亩产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比他们现在高是肯定的。

但是高多少就不好说了。

500斤?

感觉已经不错了。

700斤?

800斤?

已经超越古代所有王朝了。

1000斤已经是他们想象的极限了!

但是没想到足足翻了三倍!

3000斤!

庞大的数字如同一颗炸弹,在他们脑海里轰然炸开!

……

很快,仿佛是为了回应他们的质疑。

视频上开始出现从种植到收割的所有步骤。

一颗颗的水稻苗,从插秧到成长啊,再到最后收获。

沉甸甸的稻粒压在枝头,风一吹,整片田里无数金黄色的稻浪起伏。

现场收割,现场称量!

3000斤!

还有的多!

整齐无误,明明白白!

……

“额的亲娘嘞,额的亲娘嘞!”

“这地要是让俺种,一年就能养活俺们全家好几年啊!”

“这老爷子是谁?是神农转世吧!太牛嘞!能种出三千斤一亩地!”

“不是神农转世,俺觉得这老爷子就是当世神农!”

“俺要做一尊塑像,把这老爷子供起来!保佑俺家地里也风调雨顺,多产粮食!”

……

大秦位面。

秦始皇心底泛起惊涛骇浪。

看着天上的数字,心里不住地盘算。

“3000斤!”

“怪不得这后世龙国如此富足!”

“大秦农民呢?”

“蒙毅,朕的大秦子民,一亩地能收获多少粮食?”

蒙毅想了想,低头回道:

“大概……大概在100斤到200斤之间。”

100斤到200斤?

那后世的亩产量,足足是大秦的20-30倍!

一亩地,相当于大秦的30亩地!

想到这个比较,嬴政当场裂开!

他想过后世随着技术的增长,亩产量会有提高。

没想到这种提高是如同坐火箭一般蹿升!

简直已经突破大气层,高到了外星球!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坐在座位上,嘴里念念有词。

如果有人敢凑上去,可以听到他嘴里念的是……

“杂交,杂交,杂交水稻……”

念着念着,李世民的眼里越来越亮。

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无比!

他突然开口,向群臣宣布道;

“朕觉得,这杂交水稻,就是龙国能亩产3000斤的关键!”

“诸位爱卿,有谁知道这杂交水稻是何物?”

“有没有人听说过这稻种?”

他的目光中含着期待之色。

如果大唐能有这稻种,那就再也不会缺粮了!

台下群臣顿时有些犯难。

“陛下,看天幕所说,这杂交水稻乃是后世一位姓袁的老爷子研制的,大唐应该没有。”

长孙无忌出列回道。

李世民定睛一看,果然如此。

那几个数字太过震撼了,他没有注意其他细节。

“这位袁老爷子太厉害了,称为当世圣人也不为过!”

“功在千秋啊!”

李世民感叹道。

就在这时,房玄龄上奏道:

“陛下,臣以为既然杂交是水稻产量提升的关键,咱们大唐也可以进行杂交研究。”

“这位袁老能研发出如此高产的水稻品种,证明只要不断改良,咱们大唐的水稻品种也能提升!”

“没错!房相说得对!”

李世民被启发,眼前顿时一亮:

“传朕的旨意,马上成立一个研究水稻杂交的部门!召集全天下精通农事的官员百姓共同研究!”

“记住,不光要找司农寺那些官,地里种地经验丰富的老农也要!”

“这个衙门要一直存在,不管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

“持续研发水稻杂交稻种。不断提高我大唐的粮食产量!”

李世民的态度无比坚决。

后世那恐怖的3000斤的数字,和大唐的巨大差距,深深地刺激到了李世民。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不断研究优良稻种的必要性。

他坚信,只要大唐不断研发下去。

“哪怕没法提升到2000斤、3000斤的水平。”

“但就算只提升200斤,300斤,对于大唐百姓也是一件大幸事!”

就在这时,李靖出列。

“陛下,王玄策此次出征西域天竺,就是因为当地有两熟三熟水稻之故。”

“臣当初在率军扫荡交州,也曾听说过安南有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稻种。“

“此两地的水稻稻,如果带回大唐,是否可以对杂交水稻起到一定帮助?”

李世民闻言一喜,当即开口道:

“马上传旨给王玄策和安南都护府,让他们全力寻找这些稻种!”

……

大明位面。

老朱看着天幕中的水稻亩产。

再回头看看自家大明的水稻亩产。

眼热无比!

3000斤!

对比300斤!

“是我大明足足十倍啊!”

“朕真恨不得能到达后世,一把薅过那些种子,种到大明的土地上!“

朱元璋叹息道,两眼通红。

老朱起家之前,那些家人们怎么死的?

都是活活饿死的!

“为什么我大明,就没有袁老这样的人物?”

有了这些种子,他不知道能养活多少百姓!

朱标同样看得两眼通红:

“爹,这杂交之术必然是后世水稻高产的关键!”

“儿臣建议,咱大明也立刻就开始研发水稻杂交技术!”

他虽然不是农民,但是也能看出这杂交技术有多么关键。

“不用提升那么多,哪怕将亩产提高百斤,也足够很多人吃饱饭,活下去!”

朱元璋恍然大悟,当即点头:

“你说得对!”

“朕这就下旨,成立一个衙门专门负责水稻杂交!”

……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也在发出相同的命令。

“研究杂交水稻是国之要务!”

“尔等不得有丝毫耽搁!”

但是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还在想另一件事。

正是桑弘羊刚刚感叹的。

“这后世的杂交水稻,产出了足足多达1.39亿斤的粮食。”

“这些粮食,不知道要收多少天量的赋税?!”

刘彻虽然贵为天子。

但是他也穷啊!

朝廷的一应开支要钱,出征打仗更是烧钱的好手。

军队开拔要赏赐,打仗胜利回朝也要赏赐。

府库里的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哗哗地就流走了!

桑弘羊也在遐想。

如果大汉的粮食产量就像后世一样,能达到一个恐怖无比的数字。

那他也不用顶着无数大臣“与民争利”的攻讦,强行执行盐铁专营的策略了。

光是无数粮食收上来的税,肯定就足够朝廷的所有开销!

”后人有先见之明啊……“

“如此庞大的粮食产量,收税肯定无数!”

……

片刻之后

高空之上,一个新的视频出现。

【去年缴税排名出炉,第一名蝉联冠军多年!】

高空之中,一个竖状统计图出现,缓缓上升。

最后定格在一个巨大的数字:1.43万亿!

用当时银价格计算,大概相当于四十亿两白银!

看到这个数字的瞬间,无数古人都震惊了!

一年上交四十亿两白银,岂不是相当于每天上交一千万两白银?

每天向朝廷上交一千万两白银的税是什么概念?

明代万历年间,朝廷一年的税赋也才2000w两左右!

唐朝中期,鼎盛的时候,朝廷一年也才收入3000w两左右!

而每天上交1000w两,两三天就可以覆盖一个古代王朝全部的收入!

什么人能这么有钱?

无数帝王将相震惊无比。

那些掌管财政的大臣更是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死死盯着天空中的光幕。

【纳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为,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我国的财政总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税款可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维持国家的日常运作。】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都需要纳税。】

【最近国家又公布的企业最新的纳税排行榜。】

【你们猜一猜纳税最多的企业是谁?】

“一定是农业税!”

有了刚才粮食产量的曝光,许多古人当即猜测道。

1.39万亿斤的粮食!

这么多粮食,缴纳这么多的税赋也很合理!

历朝历代,农业税都是朝廷税收的大头。

在很多朝代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纳税第一难道还能有什么争议?

历朝历代无数皇帝都是相同的想法。

大汉武帝位面。

刚刚还在遐想的桑弘羊更羡慕了。

1.39万亿斤的粮食,1.43万亿的税收。

后世这农业税的数字,竟然如此庞大!

这些钱但凡有一部分能分给大汉……

其他朝代,嬴政、刘邦、李世民、朱棣等也差不多都是这个想法。

巨额的粮食。

所产生的农业税一项,对于古代的朝廷来说就是一笔巨款!

就在这时。

天上一道弹幕慢悠悠地飘过。

“一不留神,农业税已经消失二十几年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