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四十五章:朱祐樘骚操作把朱元璋气诈尸 弹幕炸锅:这届孝子带不动

书名:视频:我老朱开局一个碗吓坏始皇 分类:历史 作者:读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10:11:23

换源:
 

  朱祁镇接着又开启“夸祖”模式:“太爷爷那可是史上独一份封狼居胥的皇帝,这功绩,谁能与之匹敌?要是天下一直在建文帝手里,估计都得乱成一锅粥了。”

大臣们一听,又跟被遥控了似的,纷纷点头,嘴里念叨着:“陛下圣明,成祖皇帝功绩无人能及。”

满朝文武一边嘴上附和,一边眼睛像被吸铁石吸住了一样,时不时瞅瞅朝堂上挂着的功绩榜。

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永乐大帝那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从古至今,也就他有资格在封狼居胥这事儿上“笑傲江湖”。

曾经跟着朱棣南征北战的老将石亨、郭登等人,看到功绩榜上成祖皇帝封狼居胥那一段,眼睛瞬间放光,就像看到了绝世珍宝,整个人都“燃”起来了,仿佛一下穿越回当年跟着老皇帝冲锋陷阵的日子,那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热血沸腾,嘴里还念叨着:“想当年,那叫一个痛快,跟着老皇帝,咱都是战神啊。”

大明,弘治年间。

“瞧瞧咱太祖爷这手段,简直霸气侧漏,天下无敌啊!什么妖魔鬼怪,在太祖爷跟前,都得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乖乖听话。”

朱祐樘一边眉飞色舞地念叨,一边摇头晃脑,眼睛都快瞪出花来了,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就没停过。

这话一出口,底下的大臣们瞬间集体石化,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仿佛被施了定身咒。

内阁首辅徐溥实在憋不住了,偷偷凑到旁边刘健耳边,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陛下这是咋啦?太祖爷是开国皇帝,英明神武那是没话说,可啥时候听说过能降妖除魔这档子事儿啊?”

刘健也是一脸迷茫,无奈地耸耸肩,活像个拨浪鼓:“谁晓得呢,陛下今儿个指定是被啥稀奇玩意儿勾了魂,着了魔。”

这时,朱祐樘像是脑袋里突然闪过一道光,眼睛“噌”地一下亮得像夜明珠,扯着嗓子大声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说像太祖爷这般牛气哄哄的人物,要是搞个英雄排行榜啥的,给他颁奖,到底该颁个啥奖才够分量呢?”

大臣们一听,集体傻眼,面面相觑,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礼部尚书丘濬站出来,那模样,活像只受惊的小兔子,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呀,这古往今来,可从来没听说过给太祖爷设奖的先例呀。再者说,这奖该咋设,奖些啥,臣等实在是两眼一抹黑,毫无头绪。”

朱祐樘一听,眉头拧成了个麻花,满脸失望,撇了撇嘴说:“怎么会呢?太祖爷为咱大明打下这万里江山,怎么也得有个超特别的奖励才对嘛。

要不,咱们搞个大明最佳开国皇帝奖?奖品嘛……就奖他一座超级豪华的太庙,里面摆满各种奇珍异宝,让太祖爷在天上也能舒舒服服地享享清福。”

这话一出口,朝堂上瞬间像炸开了锅。

“陛下,这可使不得啊!太庙那是咱朝祭祀祖先的圣地,哪能这么瞎闹,当儿戏呢。

”“是啊陛下,太祖爷泉下有知,怕是也不乐意咱这么瞎折腾呀。”

大臣们纷纷“扑通”一声跪地,跟下饺子似的,七嘴八舌地劝阻。

朱祐樘却满不在乎,摆了摆手,跟个没事儿人似的,说:“哎呀,你们就是太古板,太死脑筋了。太祖爷那么厉害,哪会在意这些鸡毛蒜皮的小节呀。说不定他还觉得朕这想法别具一格,挺有趣呢。”

就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一阵阴风吹过,跟鬼哭狼嚎似的。

大殿上的蜡烛“噗”地一下全灭了,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仿佛掉进了无底深渊。

大臣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个瑟瑟发抖,紧紧地抱住自己,活像一群受惊的鹌鹑。

过了好一会儿,黑暗中传来一个威严得像洪钟般的声音:“朱祐樘,你这小子,在朝堂上瞎嚷嚷啥呢?还大明最佳开国皇帝奖,你咋不干脆奖我一个太阳系呢?”

朱祐樘一听这声音,吓得魂都快飞了,直接从龙椅上“噗通”一声摔了下来,声音颤抖得像寒风中的落叶:“谁……谁在说话?”

“哼,连你太祖爷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随着声音,一道金光闪过,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只见朱元璋身着龙袍,威风凛凛,手里还拄着根拐杖,跟个老神仙似的,出现在大殿之上。

在他身旁,竟还站着同样身着华服的朱棣。

大臣们见状,“哗啦”一下,整齐划一地跪地高呼:“太祖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成祖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狠狠地瞪了朱祐樘一眼,那眼神,像两把利箭:“你呀你,不好好治理国家,净整些没用的幺蛾子。这朝堂是你能瞎胡闹的地方吗?”

朱祐樘吓得脸色惨白,跟白纸似的,连忙“咚咚咚”地磕头认错,那速度,跟捣蒜似的:“太祖爷息怒,孙儿知错了。孙儿只是偶然看到书中对太祖爷神勇的夸张描述,一时兴起,想给太祖爷您一点特别的敬意,没想到弄巧成拙了。但孙儿平日里,时刻不敢忘记太祖爷与成祖爷为大明江山所立下的不世之功,每日勤勉理政,不敢有丝毫懈怠。”

说着,朱祐樘起身,快步走到一旁的桌案,拿起一叠厚厚的奏章。

“太祖爷,成祖爷,孙儿每日都亲自审阅这些奏章,大到边疆战事、国家税赋,小到百姓民生、水利修缮,事无巨细,孙儿都仔细斟酌。

就说前些日子,江南地区遭遇水患,孙儿即刻下令开仓放粮,还派遣了得力官员前去监督救灾,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送到受灾百姓手中。”

朱祐樘一脸诚恳,眼中满是对江山社稷的关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