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永乐帝怒撕叫门孙 李世民:这耻辱比玄武门还丢人
书名:视频:我老朱开局一个碗吓坏始皇 分类:历史 作者:读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10:11:23
金榜流光中,明太祖的御影巍然如岳:左手执《大诰》镇抚黎庶,右手握尚方剑涤荡胡尘。
濠州起事时的芒砀剑气,已化作紫禁城檐角的太和祥云;讨饭途中的星月兼程,终凝成奉天殿里的朗朗乾坤。
他用二十七年光阴书写的,不仅是个人从布衣到帝王的传奇,更是整个民族文明复兴的壮丽叙事——当北伐大军饮马贝加尔湖,当大明宝船航向七洲洋,寰宇皆知:那个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洪武大帝,正是华夏道统最坚韧的守护者,更是农民革命最完美的践行者。
大明,洪武年间,奉天殿内一片肃穆,却又难掩兴奋之色。
朱元璋身着龙袍,仰头望着高悬于天际、散发着熠熠金光的金榜,脸上笑意盎然,忍不住高声笑道:“诸位爱卿,瞧见了吗?咱荣登大明十六帝之首,这便是咱的实力,是咱为大明创下的不世之功!”
他的声音洪亮,在殿内回荡,满是自豪。
李善长率先出列,恭敬地抱拳说道:“陛下圣明!自陛下濠州起事,一路披荆斩棘,开创大明,这榜首之位实至名归。”
朱元璋哈哈一笑,摆了摆手:“李爱卿过奖了。不过,这金榜对咱的赞誉,倒也恰如其分。”
说着,他转头看向马皇后,眼中满是笑意,“妹子,你瞧,咱这一路,可算没白费功夫。”
马皇后嘴角微微上扬,无奈地摇了摇头,嗔怪道:“重八,瞧你乐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虽是责备的语气,却饱含着温柔与宠溺。
朱标走上前,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爹,儿臣恭喜您!这榜首之位,您当之无愧。儿臣定当以您为楷模,守护好大明朝。”
朱元璋欣慰地看着朱标,点头说道:“标儿,你向来稳重。这第一你排不上,这排行第二的皇帝,定是你无疑。咱对咱儿子有信心!”
朱标微微颔首,心中满是期待,然而一想到金榜上提及的“正统皇帝”,笑容瞬间僵在脸上,脸色微微发白。
刘伯温轻抚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陛下,这金榜对您的评价,千古唯一四字,实乃精准。自陛下登基以来,革新吏治、发展民生、恢复华夏道统,所行之事,皆为千秋万代之功。”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再次望向金榜,感慨道:“这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咱做到了,也让天下人知道,咱大明的江山,是铁打的!”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金榜既然开启,后续之事,还需诸位爱卿与咱一同关注。这大明的未来,可都在咱手上呢。”
大明,永乐年间
奉天殿内,明成祖朱棣昂首而立,目光紧紧锁在那高悬天际、金光璀璨的金榜之上。
他深吸一口气,忍不住感慨道:“朕早料到父皇会位居榜首,这实在是意料之中。
以父皇开局一个碗的传奇经历,堪称古往今来最为厉害的皇帝,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满是对朱元璋的崇敬。
太子朱高炽连忙上前,恭敬地附和:“父皇所言极是。皇爷爷的政绩与才略,无人能及。他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创下大明的万世基业,这明朝皇帝的排行,皇爷爷稳居第一,实至名归。”
朱棣微微颔首,目光仍停留在金榜上,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的皇位来路,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
他稳了稳心神,向满朝文武问道:“诸位爱卿,太祖高皇帝既已位列榜首,那依你们之见,这排行第二的会是哪位帝王呢?”
此时,内阁首辅解缙站了出来,恭敬地抱拳说道:“陛下,依臣愚见,若论功绩,陛下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稳固了北方边防;又派遣郑和下西洋,扬我大明国威,加强中外交流,这等丰功伟绩,足以位列第二。”
朱棣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说道:“解爱卿过誉了。
朕虽做了这些,可与父皇打下江山的艰难相比,仍有差距。”
户部尚书夏原吉上前一步,诚恳地说:“陛下,您开创永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况且陛下对文化典籍的整理编纂,《永乐大典》更是惠及后世,这等作为,在我大明皇帝中,定能名列前茅。”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朕心中有数。
但这金榜的评判标准,我们尚未完全明晰。不管排行如何,朕定当以父皇为楷模,继续为我大明的兴盛殚精竭虑。”
这时,杨士奇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这金榜的出现,也是对我大明历代皇帝功绩的一种肯定与回顾。我们当从中学到经验,更好地辅佐陛下,让我大明的辉煌延续下去。”
朱棣突然再次望向金榜,神色陡然一凛,语气中满是痛恨:“只是这金榜上提及的叫门天子,实在是我大明的奇耻大辱!身为帝王,竟做出如此丧权辱国之事,简直丢尽了我大明的颜面。朕辛苦经营,迁都北京、派遣郑和下西洋,为的就是扬我大明国威,让四方来朝。可这等子孙,却将祖宗的基业与尊严践踏在地,朕实难容忍!”
他的双手紧握成拳,关节泛白,眼中怒火燃烧。
“这叫门天子,是我大明历代皇帝中的污点,更是朕心中唯一的耻辱。朕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为的就是让我大明繁荣昌盛,万代传承。
可如今竟出了这等不肖子孙,朕怎能不怒!”
朱棣越说越气,在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带着雷霆之怒。
他猛地停下脚步,看向满朝文武,目光坚定如铁:“诸位爱卿,日后定要严格教导皇室子弟,切不可再出现这等昏庸无能之辈。朕要让我大明的每一位皇帝,都能像太祖高皇帝那般,成为顶天立地、守护江山社稷的英主!”
众大臣看着几乎要疯绝的皇帝:“臣遵圣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