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天下苦秦久矣
书名:始皇陵发掘,我史前遗迹藏不住了 分类:历史 作者:折子戏 更新时间:2023-12-10 21:28:09
电脑前的文字信息,似一颗颗原子,不停被储存进楚轩大脑之中。
楚轩意识到自己激活了过目不忘的能力。
当即将右手搭在鼠标上,快速进行翻页,浏览。
一本本内容浩瀚如大海的书籍,如同被浓缩成一粒粒沙子。
尽数被楚轩所吸纳。
整个一天的时间,楚轩便将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教材、网友提及的重要著作全部看完。
“富国论,第七十八页!”
意念流动,相关的书籍内容如同印刷版呈现在楚轩眼前。
“资本论,一百零三十二页!”
“农政全书,四十六页!”
“伤寒杂病论···”
楚轩随意选择几本著作测试,结果都如出一辙。
呼!——
楚轩长舒一口气后,抬头眺望远处的高楼。
窗外的夕阳洒在脸上,阳光带来的暖意顿时洗去了所有的疲倦。
摸了摸早已抗议的肚子,楚轩在冰箱里找了一些食材,给自己下了一碗卤肉面。
热腾腾的白起升起,楚轩大口吸溜面条的同时,不忘打开知乎上的贴吧。
为了储存下相关资料,已经忙碌一天的楚轩还没有查看网友们的留言。
打开知乎,那条帖子依旧留在热搜榜上。
下面网友新增的回复,早已到了99 。
楚轩夹起一大片卤肉送进肚中,开始一条条翻看网友评论···
一位得到官方认证的农学专业人士,在下面帖子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怎么吃不饱】:谢邀,人在魔都,刚下飞机。
我看前面提到了种玉米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以解决百姓的粮食问题。
这点我是认同的,不过要实现这些高产作物大规模种植,还得有个前提。
得因地制宜,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精耕细作的具体化,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改良农业生产工具;
二是革新耕作技术;
三是兴修水利工程,创制和改进灌溉工具;
四是改进耕作制度。
楼主可以从改革农具上面着手,类似曲辕犁、水车、筒车。
尤其是水力资源,一旦得到很好的利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力。
从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和效率。
大部分水利工程都讲究因地制宜,我给楼主推荐几本书。
稍加掌握之后,熟练利用水力进行农业,乃至工业生产,都不是问题。
《天工开物》《新农业水利大全》《古代农具的改革与发展史》《水利工程的研究与设计》
·
看到这里,楚轩眼眸一亮,放下手中的筷子。
翻出笔记本,快速将上面几本书名记录下来。
眼下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这些书籍知识便可以更好的利用起来。
知识就是力量!
救亡大秦,得从根本上出发。
解决本质上的问题。
而知识和技术,便是最好的武器!
记好笔记后,楚轩滑动鼠标,继续往下浏览···
【常山造纸龙】:想要规模化经营,光有高产作物和高效生产力还不够。
没有大地主的支持,这些东西就是投入了民间,也会被地主所垄断。
可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得给他们好处。
如此一来就会削弱中央的实力。
不解决阶级矛盾问题,生产力再先进,也只会加大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矛盾。
声明:本人就事论事,不是杠精;
别和我杠,你杠你赢。
·
【八级心动】:楼上说得倒是有几分道理···
得想个办法,把地主贵族的土地,先收归国有。
这样再投入先进的生产工具,雇佣农民,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既不会加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国力,稳定民心。
只是如何把贵族手中私有的土地,收归中央,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
【AK-突突突】:土地国有还是私有,这个并不重要;
毕竟就算收归国有,还是会放下去给老百姓种。
收赋税和给佣金,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前者还能提高百姓生产积极性,毕竟种自家的地,谁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关键在于如何分配土地,如何防止土地兼并,地方豪绅隐瞒土地,逃避赋税。
·
【向钱看向厚赚】:坚持三年一次人口普查、土地普查,及时清算土地不就成了吗?
用得着那么麻烦吗?
·
【常山造纸龙】:@向钱看向厚赚,人蠢就要多读书!
你知道搞一次人口普查成本有多高,过程有多困难吗?
暂且不说秦朝,就说咱们现在!
搞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工作,看似轻而易举,实际上很复杂,难度很大!
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规模范围极大: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会带来极大的工作负担。
资源投入大: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就需要七百多万普查工作人员。
数据采集难:如何高效准确地收集各地区各个人的基本信息,避免遗漏和错误记录。
人口迁移多:随着人口流动,很难完全准确掌握每个人的当时行踪和住址。
资料统计复杂:大量数据需要分类整理,进行统计分析,难度大。
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高效协作配合支持。
可能面临各种意外情况,过程中很难排除各种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和问题。
全国性人口普查,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和周密规划,才能成功完成这样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作。
这还是在现在交通、信息网络异常发达的时期。
放在秦朝,还三年查一次?
呵呵,且不说国库顶不顶得住,三年时间,大秦一半的地区都还没搞定呢。
更何况秦朝时期的人口普查,会和赋税徭役直接挂钩。
利益冲突下,地方贵族和地主便会大把掏钱贿赂普查官员。
这种情况下,还怎么人口普查?
行政效率没有提高之前,根本不可能在秦朝施行人口普查。
·
【农村卡哇伊】:认同,行政效率太重要了!
别说人口普查那样的大工程,就是单位上随便填个家庭信息收集表。
哪怕提前给了统一表格,最后交上来的内容,都是五花八门的。
还会有几个人问,“舅舅算不算近亲?”
晕,我直接哭死!
·
【太阳是我啃圆的】:说了这么多,所以舅舅到底算不算近亲?
好奇脸jpg!
·
【农村卡哇伊】:······
·
【从小帅到大】:所以有课代表来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吗?
·
【农夫三拳有点疼】:为啥非要抑制土地兼并呢?大家不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吗?
古代帝王抑制土地兼并,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损害国家利益,威胁中央统治。
手里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会和清查官员勾结,从而逃避税收。
地主不断做大,拥有大量的雇农,不断压榨底层百姓,逼民造反!
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对中央产生威胁。
可楼主是穿越回去,而且还带回去各种先进的技术、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为啥还要走小国寡民,精耕细作的老路呢?
拥有先进生产工具和水利工程的前提下,规模化的田地反而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大秦只需要对这些大地主,加以控制和监管。
让他们没办法避税,将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全部引向商业和手工业!
人口流动起来了,经济才能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大秦经济给盘活。
只要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大秦的根基便算是稳了。
若楼主穿越过去能够将这件事落实,并且成功推行;
哪怕大秦不能千秋万代,也不至于落得个二世而亡的悲惨结局。
·
坐在电脑桌前的楚轩,看着网友的一条条评论,选择性的记录在笔记本上。
对于大秦二世而亡的根本,楚轩有着很直接的感受。
尤其是在秦朝生活的那段时间,他能明显感受到六国虽亡,可人心尚在。
大秦虽灭六国,却不得人心。
不然陈胜吴广之辈,也不至于刚揭竿而起,天下便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天下苦秦久已···
可天下一统,百废待兴。
胸怀壮志的始皇帝,如何能情愿崇那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想到这些,楚轩不禁眉头紧锁。
此时!
电脑屏幕上闪过一条消息。
楚轩抬眼看去,眼眸顿时一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