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找到大冤种……呸,是大金主了
书名:盛世玩具厂,乱世兵工厂 分类:都市 作者:会爬树的石... 更新时间:2024-06-08 14:31:16
这下轮到爱伦·默里激动了起来。
他急忙回应道:“真的?太好了!只要你的军服质量能够过关,哪怕稍微差一些,我也能找到办法帮你糊弄过去。”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那些个人用品,其实只要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到时候真的有什么问题,我可以找理由说是北方佬封锁了海岸线导致货物进不来,只剩下些残次品。”
……
夜幕已深,陈汉生和杨桂芬夫妇俩依然坐在明亮的客厅里。
两人脸色凝重,愁云满面。
陈汉生手中的烟蒂堆积如山,仿佛想通过烟雾来驱散心头的焦虑。
终于,陈汉生打破了沉默:
“桂芬,我们现在仓库里还有多少库存?得赶紧盘算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清理库存回笼一些资金。”
“你上次备了几万套衣服都是什么款式?我记得是冬季款。”
听到丈夫这么说,母亲杨桂芬有些支支吾吾了起来:
“是……是,囤了几万套冬季初中校服。”
“几万套?!”陈汉生震惊地站起身,声音中充满了愤怒,“杨桂芬,你疯了吗?你怎么能这么做!”
他指着师太杨桂芬,继续质问道:“校服这种东西,受众就那么窄,一个学校一年能有多少新生?”
“再加上现在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有些学校连招生都困难,这几万套校服你怎么卖得出去?”
杨桂芬眼眶泛红,声音哽咽:
“我也没想到啊,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她要去竞标全省的校服供应,还说自己认识教委的人,这标已经是内定给她的了。”
“她让我提前准备货,还给了我一笔定金,让我采购指定的原料……”
陈汉生愤怒地打断她的话:“难道你就没看出来这是个骗局吗?他肯定是和原料商勾结好的,用定金诱骗你进货,然后卷款跑路!”
他深吸一口烟,努力平复情绪:“你那个朋友现在还能联系到吗?”
“还有,你们合同怎么签的?”
被丈夫陈汉生这么一提醒,杨桂芬如梦初醒,她慌忙找出那个朋友的电话号码,满怀希望地拨打了出去。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冷漠的机械声音:
“您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请查询后再拨。”
杨桂芬愣住了,她反复确认号码,却发现确实是自己之前存下的那个号码,怎么会是空号呢?
她还想再试一次,但陈汉生已经抢过手机,痛心疾首地说:
“别打了,你还看不明白吗?他们这是联合外人一起坑咱们!”
杨桂芬的大脑一片空白,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丧尽天良的人,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不放过。
她回想起那个朋友当初的承诺,虽然只给了50万的定金,但他们却因此购买了价值二三百万的原材料。
现在,不仅家里的所有现金流都投入进去了,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杨桂芬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要知道,那几万套校服全都是他们自家掏钱垫付的。
如果是其他畅销的款式,或许还能慢慢销售出去。
但那是冬季校服,款式老旧,做工也不算精细,除非贱卖,否则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
难道真的要再找一个省的教委来采购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货物,每天都在消耗着杨桂芬本就捉襟见肘的流动资金。
这笔巨大的亏损,对于他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想到那些甩不掉的货物,杨桂芬非常崩溃。
忽然,陈亦进急匆匆闯进来:
“爸!妈!家里是不是囤了几万套冬装?”
师太听闻,忍不住落泪,老陈则是闭口不说话。
陈亦进急了:“你们快带我去看看,我可能找到买家了。”
听到有买家,师太杨桂芬激动问:“真的?”
“先带我去看看货,我评估一下是否符合他们要求。”
师太杨桂芬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去库房。
家里的仓库虽然不算大,但堆放的东西可不少。
这些商品见证了他们家族生意的兴衰历程。
早年,陈家以五金店批发和煤气罐、钢管等建筑行业相关材料为生,但随着电商的崛起,他们迅速转型做起了服装生意。
接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又让他们将业务扩展到了小商品、日常用品、家居小物和DIY配件等领域。
只是,作为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终究是太弱了,经不起大风大浪。
大平台一个政策,或一个决定,就能让他们进入万劫不复。
这次亚马逊封号就是最好的例子。
母亲杨桂芬紧张地拿着一套校服走了过来。
“儿啊,你看看这种校服行不行?”
陈亦进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掏出手机,打开了一张图片,这赫然是一张漂亮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军的资料图。
陈亦进仔细对比后发现,虽然两套衣服在细节上相差甚远,但粗略看来却大差不差。
“应该没问题,先给我拿十几套做样品。”
“军服”虽然搞定了,但离那招标要求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简直就像是一场马拉松的起点和终点距离。
陈亦进翻看着那份清单,上面列的东西比菜谱还复杂,从大到小,从粗到细,足足有十几项之多!
“开工制造的话,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陈亦进眉头紧锁。
更令他头疼的是,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没有足够的资金去采购所需的物品。
正当陈亦进陷入沉思之际,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仓库中堆积如山的货物。
那些看似无用的旧物件,忽然给了陈亦进灵感。
“天无绝人之路啊!”
陈亦进开始按照招标要求,找那些可以“平替”的替代品。
母亲杨桂芬见陈亦进忙得不亦乐乎,好奇问:“阿进啊,你拿这些给谁啊?学生们看不上这些吧。”
陈亦进张口就来:“这些是给剧组用的道具。”
母亲杨桂芬顿时明白了过来,也只有剧组才会要这些老物件,而且需求量还不低,对质量没有太高要求。
毕竟戏拍完后,东西都可以扔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