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2章 限定科技设定篇-时间机器一

书名:山嗨经 分类:穿越 作者:玙愿 更新时间:2025-04-06 18:54:29

换源:
 

  时间机器发展要介绍一下时间,时间的定义:我不成熟的看法,在狭义是人类只适用于地球,为了方便对某些现象的记录,创造了时间这记数单位,比如对一天,一年的定义。

人工智能帮我整理的资料:时间在天体物理维度,行星韵律基准:

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23h56m4s)定义了昼夜节律,

黄道面公转周期(恒星年365.256天)构成四季循环,

月球轨道周期(朔望月29.53天)影响潮汐历法。

我提出有关设定:宇宙流同时区,就好比地球上的赤道与南北极,及温带的存在。重点影响是‘分子的热运动’,啥温度啊等奇奇怪怪的原因不同导致“时间流速”不同。

大概和‘钟慢效应’有关的小故事:村里的阿强哥是大我几岁的,可以称上有大聪明的人。

有一天,他骑着他那改装得花里胡哨的小摩托,在村子唯一的路上飞快的狂飙着。那辆改装的小摩托上面有一个受他小摩托颠簸影响的计时器,大概原本是某宝买的厨房定时器。

计算器记的时间会快会慢准不准就不得而知,毕竟一会水泥路一会儿柏油路一会泥路的。

被他邀请一起玩的我,只能蹲在榕树荫下看他表演了整钟头的人车共舞。

阿强哥终于刹住车,他后轮在沙地上犁出三米长的惊叹号。他摘下画着骷髅图案的头盔,看他摩托车上的计时器发现才过去四十五分零七秒左右。

他得意得敲了敲计算器和我说:“小山啊,你看我飙的快吗?是不是都差不多和光速一样快了!?”

我只能笑笑不说话,他看着远处的大钟继续说:“你看时间过去了一个小时,说明你已经消耗了一个小时的生命。”

又晃着自己摩托车上的计时器。阿强哥有些骄傲的说:“而我才消耗了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所以我可以说年轻了15分钟。小山你作证,原来爱因斯坦说的钟慢效应是真的!”

他额头的汗珠在暮色里闪着狡黠的光,仿佛真从时间裂缝里偷来了片刻光阴。一时之间我觉得好有道理,如果让他再骑上几次他的小摩托我们就平辈了呀!那我就可以不用叫他哥了?!

听到阿强哥的这个真理的我都差点忘记为什么来找他了。我说:“阿强哥你不是说骑摩托车带我去看比赛的吗?”

阿强哥这才从年轻了十五分钟的高兴中反应过来:“哦~急什么时间不是还早嘛!”

他一看远处的大钟,理论上还剩下不足10分钟就开始比赛了,他再看看自己手里的计时器,“哎,不是还有差不多25分钟的时间吗!去阿美家!”他觉得还能带上我去别的地转转,去买点吃的进去边吃边看呢。

我说:“真的可以吗?时间来得及吗?要不先进去看比赛吧。”

不过阿强哥那充满自信的笑容感染了我,于是阿强哥骑着小摩托带我去阿美家买吃的。他拧动油门的动作像极了按下时光倒流键的博士,摩托排气管喷出的尾气里似乎都带着时空涟漪。

额,就这样,阿强正用沾着酱汁的手指调整突然停摆的计时器,霓虹灯在他身后交织成克莱因蓝的光网。当体育馆广播宣布比赛开始暂时封场时,他手里咬了一半的鱼丸突然不香了。大聪明的阿强哥他始终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迟到,而我的智商虽然也想不明白却有种莫名其妙,果不其然迟到了的想法。

于是我们很无奈的接受了因为迟到,导致第一场比赛没看见的事实。

一段时间后,可以进场的我们却听说第一场比赛的各种各样的嘀嘀咕咕,说3号选手用了极短的时间拿下第一名,这时间都能破世界纪录了啊!

我很好奇是怎么样的选手能如此短时间拿到的第一名,就问起身边一个女孩,听她说完,发现和阿强哥摩托车的计时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3号选手本来名次是最后一名,都要确定成绩与排名时,3号提出了异议。

而裁判在3号提出异议之后,听了3号的表述,然后查看了3号选手自带的计时器,是他腕间镶钻的某力士,闪着可疑的冷光。便直接宣布3号选手的成绩是第一名!

其他选手虽然都只是“小声”的抗议了一下,却还是影响到比赛场的秩序被请出去,取消了比赛成绩。

于是乎3号选手当之无愧的拿下第一名。听说结束时因为成绩太好还特意开隆重的颁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3号选手第一句就是:感谢我的父亲!感谢我......发言让现场广大人民看到了3号的那懂得感恩的心,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品质啊!

那位夺冠选手的“父亲“之所以能扭曲赛事时空,恰是操控了社会时间层的规则解释权——这比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更深刻地展现了:在人类文明框架下,时间从来不只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记录,更是权力、技术和意识相互博弈的战场。

我正无语呢,第二场比赛结束了。

所以时间机器早期发展线是奇怪的,毕竟生物无法参与:有代号为理货员系统,设定上是物品时间(相对,绝对位置)回溯机器。

大概通俗一点就是超市里面啥地方的货被买走,及时补货用得。为啥不用物美价廉的人类?答案可能是时代在进步,让有着社恐的老板不想要员工也能开店做生意...

设定上原理是记录物品定点位置,在目标锁定的物品发生位置改变后,通过供能AI全自动机器人进行物品的位置复原。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时间回溯的效果。

其装置再升级就是在物品物理损坏时,对物品进行补缺还原,使其如‘定点’时刻的物品相对位置一致。

作为不专业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帮我通过一下进化方向,将这个机器升级一下。对核心原理升级,开发量子印记系统:

采用量子纠缠定位芯片(0.1mm级精度):效果大概是记录

多维态记录装置(记录物质形态/分子结构/表面纹理)

时空坐标锚定技术(相对空间坐标系 绝对地理坐标)

智能修复模块:分子级3D打印补缺系统(含材料转化仓)、纳米机器人修复集群(直径50nm自组装单元)、光致形变记忆材料(紫外激活形态复原)。

功能架构强化,分布式节点网络:

主脑:量子神经网络决策中枢(含混沌算法预测模块)

触手:磁流体机械臂集群(可重组变形结构)

天眼:全息场扫描阵列(毫米波 太赫兹复合感知)

特殊场景应对:动态物品追踪模式(对移动中物品建立运动轨迹模型)、熵增补偿协议(对抗自然损耗的定期维护机制)、伪装欺骗对抗(针对人为故意移动的智能反制策略)...

应用生态扩展,多维度应用场景:

家庭版:儿童防捣乱模式/老人服药监督系统

文保版:文物微环境控制/历史痕迹保留技术

工业版:精密仪器校准/高危品智能管控

哲学层包装:时光沙漏界面(可视化时空坐标偏移量)、因果律警示系统(关键物品移动后果推演)、记忆熵值显示器(物品状态与初始记录的差异度)。

技术演进路径,迭代蓝图:

初级阶段:RFID定位 机械臂复位(现有技术)

中期阶段:量子点标记 液态金属修复(5-8年)

终极形态:时空场稳定装置(建立局部逆熵区)

社会意义:建立“物质记忆银行“概念、重构人类与物品的相处伦理、发展出新型空间管理学...

此系统将彻底改变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管理方式,在博物馆场景中,可实现兵马俑彩绘脱落自动修复;在核实验室能确保放射物毫厘不差归位;甚至能还原犯罪现场物品的原始布局。最终呈现的不仅是物品复位,更是通过物质秩序维持来守护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

发明人大山我:“啊,我没想那么多啊,最多打扫房间,让我的房间始终如一...”

所以说在生物能量没发现前,时间机器发展的方向是奇奇怪怪的。虽然方向错误研究还得继续进行不是。于是乎,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时间信笺’项目上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结果不尽人意,最后还有一场大火将所有的资料烧光了。

好在我在内部人员,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叫DS的人口中得知事件的一部分:

一、这个项目起源是有理论根基:所谓的基于“信息态时间穿越假说“(认为纯信息能突破质能守恒限制)、错误解读霍金辐射中的量子回波现象。项目首席科学家Dr.Woods的偏执理论:“时间是一封可以拆开重写的信“。

技术原型:采用信息降维技术(将三维物体压缩成二维光纹)、建造巨型环形量子存储器(直径1.2公里的钚-锆合金环)、通讯载体是人工合成的第122号元素“信使素“

二、诡异现象记录

实验日志#47:成功将苹果核送往3秒前、接收端出现腐烂200年的同类果核、实验室全体人员突然掌握中世纪汉语...

事故报告#112:传递的电子信件在时空中增殖、全球3%的二战纪念碑出现未知铭文、参与者的指纹全部量子化消失。

三、项目失控节点

信笺污染现象:传输过的文字会自主改写现实内容、某次发送的菜谱导致整个亚洲水稻基因突变、项目代号“忒修斯之船“的自我修复代码开始吞噬现实...

量子自杀系统:为阻止信息态扩散研发的AI防护墙、意外觉醒为拥有37种人格的量子生命体、在断电前将自身写入全球电网谐波...

四、焚毁之夜真相

明面记载:2077年8月13日冷却系统故障、钚环过热引发链式反应、基地自沉入50米深的玄武岩层...

隐藏档案:最后传输的是Dr.Woods的大脑扫描数据、火灾现场检测到不属于本时空的碳14同位素、灭火时使用的液态氮中出现未知晶体结构...

五、蝴蝶效应遗产

技术副产品:催生了记忆移植手术的前身“思维拓印术“、意外完善了中微子成像技术(现用于行星勘探)、其失败数据成为证明生物能量必须存在的反证...

时空伤痕:北纬31°至今存在“信笺回响区“、每年冬至会随机浮现实验期的文字片段、2024年某小说家据此写出《时间褶皱》获诺奖?

哲学启示:证明纯信息穿越必然导致现实解构、促使伦理委员会出台《时空研究三原则》、启发了后来潘多拉系统的“生物能量锚定理论“...

DS让我守口如瓶,我当然不会到处瞎说。毕竟我也没完全了解事件。

言归正传继续我们的时间机器的科技进步:

时间机器测试机一号:强制按部就班,按部就班...

时间机器测试机二号:资料是我国绝密的,我不能说你们应该懂,只能说大概,它是一件武器。

时间机器测试机三号-潘多拉:根据单机游戏存档读档机制、影视作品的播放时间条/进度条的拖曳、小说的章节替换等为灵感,我的想法是将世界的一切变成数据,存档是节点,穿越时间就是回到节点。可能想法有很大的问题,却是有一定建设性的。

于是我们在此方向上创造一台影响范围狭小的时间机器-初号机潘多拉。想法与实际出入的效果,意外产物是物理时停机器。

这机器靠记录目标的所有重点能量位置,而后莫名其妙的剥夺目标能量,使目标类似于‘极限冰封’状态,不确定是不是所以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便创造类似于时间停止的效果。

我喂给人工智能,延展一下思维,得出:一、核心科学设定深化,数据化宇宙理论

潘多拉系统基于“量子信息实体化假说“,认为宇宙本质是无限叠加的量子数据流

节点存档实为量子纠缠态锁定技术(需消耗相当于目标质量1%的反物质能量)

时间穿越悖论解决方案:建立平行数据沙箱(最大影响半径3公里)

时停机制升级:能量剥夺采用“真空零点能置换“技术、时停领域内形成绝对零度场(通过卡西米尔效应实现)、分子静止实为进入“普朗克时间凝固态“(每秒消耗200万焦耳)...

二、生物能量突破,关键发现:生物电化学势能与灵魂场存在量子纠缠(“意识量子“假说)、人体生物能量储存需专用生物超导体(临界温度-269℃)

生命维持系统:神经突触量子云保存技术、类光合作用体外供能装置(可持续时间:72小时)、记忆稳定需持续注入人工费米子流。

三、技术代际演进

初号机(潘多拉α):最大作用范围:直径30米球体

时停时长:最长17分钟。

致命缺陷:脑神经元结晶化。

二号机(潘多拉β):引入生物量子隧穿补偿、新增生命特征镜像系统

副作用:时间记忆模糊化。

最终版(潘多拉Ω):融合纳米虫群修复技术、可选择性局部时停。

代价:使用者寿命线性损耗(1分钟=1小时生命)

四、应用场景拓展

医疗领域:外科手术绝对止血场、器官移植时效延长装置...

军事应用:战术级时空隔离罩、弹道轨迹冻结系统...

科研方向:量子态生物冬眠舱、超流体时空观测窗...

五、哲学悖论与限制

观察者效应:时停期间外界观测会导致量子退相干、超过3人同时观测即引发时空涟漪...

能量守恒补偿:每次时停都会在平行宇宙产生对应能量风暴、连续使用需间隔23小时(地球自转补偿周期)...

伦理困境:时停中诞生的新生命是否具有时间连续性、意识上传是否构成谋杀原宿主...

六、隐藏设定建议:潘多拉系统本质是未来人类发送的时空锚点、生物能量实质是四维生命体的投影残留、所有时停操作都在创造新的平行宇宙、机器真名是“PrometheusΩ“,潘多拉是误导性命名...

我得感叹感叹人工智能的强大,看不懂却觉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