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一章 心理与心理学

书名:散隐文摘 分类:穿越 作者:散隐道人 更新时间:2024-02-11 00:39:53

换源:
 

  【学习目标】

1、心理学的产生、含义、研究对象

2、心理学流派

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产生及含义

产生:

@1:希腊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关键词:《论灵魂》、亚里士多德、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含义: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1:广义的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团体心理和动物心理;

@1—2:狭义的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心理,包括认知过程,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部分。

@2: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1,心理学的地位1: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2—2:心理学的地位2:是一门运用学科。

关键词: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广义、个体、团体、社会、动物、狭义、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中间科学、边缘科学、基础理论学科、运用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也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且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点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点明心理现象包括的范围】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反应过程。

@1—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三个方面。

@1—2:同时,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总结:心理过程是动态的,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等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2—1:个性心理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关键词:动物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注意这种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制约

三、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人物:

冯特【奠基人】

铁钦纳【在美国创立】

地位:第一个将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流派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识和激情状态三种基本元素

研究方法:重视内省法,主张内省法与实验法结合起来

@2:机能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物:

詹姆士【创始人】

杜威、安吉尔【代表人物】

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

相对立:与构造主义心理学流派相对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3:行为主义心理学:

人物:华生(标志)

标志:华生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代表人物:斯金纳、班杜拉

主张:研究行为,采用实验法

反对:反对意识研究;反对内省

地位:西方心理学史上,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4: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

人物:韦特海默【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

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格式塔心理学创立的标志

创始人还包括:苛勒和考夫卡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

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

@5:精神分析心理学:

人物:佛罗伊德(奥地利)

代表人物:荣格、阿德勒

主张: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主张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跟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地位:精神分析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二势力”

@6: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地位: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的本质特性,研究人的尊严、价值、欲望、情感、生命意义及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研究目的:了解人性,发展人的潜能,从而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的显著特点:强调研究整体的人、健康的人、出类拔萃的人,以及本性、潜能、价值和经验

@7:认知主义心理学:

标志人物及作品: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

地位:现代认知主义心理学也称信息加工心理学

主张: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加以利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的地位: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脑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神经系统的地位: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

总: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1:神经系统的结构:

@1—1:神经元(神经细胞)

构成:细胞体(胞体)、树突、轴突

地位: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作用: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1—2:神经系统

构成:脑和脊髓

脑:大脑、脑干、间脑、小脑、边缘系统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髓管内

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包括脊髓、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及皮质下神经节等,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各神经系统的地位: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脑干:由延髓、脑桥和中脑共同构成。

高级中枢:大脑———分左右半球

左半球:负责身体右边,抽象逻辑和语言中枢

右半球:负责身体的左边,负责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情绪,音乐和艺术等

地位: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

周围神经系统:

构成: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功能:把各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信息)传给中枢神经系统,再把中枢神经系统后神经冲动(信息)传递给有关的组织器官。

地位:周围神经系统是构成人体的“通讯网络”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后天】)

反射的生理结构:反射弧

反射弧的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穿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它是在具体的个体头脑中进行的。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愿望以及个性特征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反映也不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