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散文 老街

书名:散文诗歌 分类:穿越 作者:春江夜雨 更新时间:2025-03-04 08:33:01

换源:
 

  散文《老街》

作者:春江夜雨

从离开母亲生我于斯、养我于斯的老街,到重回老街已是四十二年后的一个夏日。

我的同事也是我忘年之交的好友,驾车陪同我去看看久别的、我下乡的地方,回顾当年不堪回首的岁月。在回来的路上,我既无心又有心的发出感叹,我说,这一次也许是来辞路了。好友害怕我一语成谶,为了破谶,几日后,好友硬是拉着我又重走了一趟,这一次的回程,在老街作了短暂的停留。

进入老街的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甲。一甲的长条麻石路面已经拆除,重新铺成了水泥路。从街头顺序往下的丝棉社、竹器社、三八旅社、清源饭店,全都一一不见。一甲的尾段是以前的铁木社,铁木社的山墙外有一个豁口,从豁口处向里走,往右拐一直向前,经过郑家大屋和痘神庵,可以全程走完老街的东后街。

回到前街一甲的甲尾,右拐便是二甲的一段横街,横街中段的左侧临街有几间房屋,名曰“大仙堂”。大仙堂屋子是长年空着的,是让信众们拜仙许愿的地方。

二甲的橫街不长,只需三两分钟便可走完。横街的尽头正对一条长巷,穿过长巷便是名曰“笪家塘”的地方。左拐可以全程走完老街的西后街。

不进入笪家塘巷口,是二甲直至八甲九甲十甲的一条长街。长条麻石铺筑的路面留下了独轮车碾出的辙印,那是岁月的曾经过往,刻录着先人们的辛苦与沧桑。

这条长街我即使是闭着眼睛行走,若是随时让我驻足,我也能说出驻足时街道两边的商贾店铺、牌扁作坊。一路下行至三甲,有以前的食品站、供销社门市部、中药房、工商所、毛笔厂、制墨厂、印刷厂、废品收购站、粮油站、邮电所,直至桐乡书院。桐乡书院六十年代改成了镇中心小学,是我儿时读书的地方。

继续前行,一路经过以前的镇政府、区政府、银行、剧院、医院、供销社、火龙站、新华书店、裁缝店……。

我和好友边走边看,回忆着老街昔日的兴旺与繁华。

进入六甲,是虎家的膏药店,虎家膏药店的对面是公家的理发店,理发店的上隔壁是以前的照相馆。

再往前走,是中药房、税务所、食品店、山杂店、肉舖和魚行。前面不远,便是“湖上酒家”。不错,听着这名字就很烂漫,也能引人遐想。那是商旅行人歇脚吃饭、是乡下菜农早点喝茶的地方。有名的孔镇米饺、锅贴、油条、春卷、还有水碗,那种葱香味闻着就馋。

湖上酒家往前不远,街道分成左右两旁。右边是八甲,全程一里有余,前段有店铺商家,后段有牛市、猪集,通往古井乡下。左边是九甲,全长不足一里,通往河埠码头。码头有座木桥,桥长约八十余米,宽约3米,高约6米,桥下可以过往行船。桥柱与桥面以及两边扶拦,都是全木结构。平时供人行走,夏夜可以供人纳凉。过桥便是十甲,十甲与农村接壤。如今木桥早已不见,只剩下几根烂桩。

说起河埠码头,想当年是一片繁忙景象。竹排与商船云集,扯帆远航,来来往往。河水清澈,可见魚虾。上游回水转弯处,河水长年冲积,形成一处沙洲,洲上长滿芦荻,鹭鸟出没其间。

那日所见,几年前由京城中坤集团开发,将老街改造成旅游景点,老街原有居民已经全部迁至新城安置。老街正街通往后街的所有巷弄已被全部封堵。正街除了仅仅保留临街的门面正在维修,有些室内作了较大改动。临街门面延伸的后进以及后街所有的房屋正被大面积拆除,整个九甲也正在拆除之中。杀鸡取卵,目的为了腾出更多空地,新建商品住宅高价出售。

目及所至,瓦砾遍地,残垣断壁。这样的景象,预示着具有千年厚重历史的老街,整个九甲以及后街所有的老屋,即将永远消失,从此老街也就不再是一条完整而非原来的老街了。

面对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扼腕唏嘘,甚为惋惜,心中不由生出诸多感概。正所谓:阿房曾经三百里,桑田沧海五千年。

写于2022年10月16日

(作者原创,谢绝转载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