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以及死亡焦虑
书名:三十岁,我在用尽全力对抗焦虑 分类:穿越 作者:素心执笔 更新时间:2024-11-12 15:03:15
对于死亡的思考我感觉我是将其与人生意义的思考关联在一起的,早在中学的时候我就有在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为了一个远方的美好愿望和期许,而牺牲掉当下的快乐和满足吗?所以活着跟死去有什么区别呢?(彼时我对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大的抵触和不解,每天学着枯燥的知识,轮回在备考、考试中,那时候学校在我看来就是一座“监狱”,一个“鸟笼”。)
当时的我没有答案,也没有勇气脱离这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只是抱着疑惑和满腔怨气完结了我的读书生涯。
后面迎来了工作生涯,以为终于可以真正对自己的人生“当家做主”了,工作几年后发现,只不过是从学校这所“监狱”换到了企业这所“监狱”,实现了“监狱选择自由”而已。
但是相对于上学时候的怨愤和隐忍,工作后的自己似乎更能活在当下了,能从自己能够掌控的地方创造尽可能多的快乐和满足。
让每个活着的当下,都尽可能让自己的快乐最大化——这是我对人生意义的新理解。
而在这个新理解上,对于死亡,也有了新的看法。
我觉得死亡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每一个活着的人最终都逃不开这个结局,也无法主宰它到来的时间。
但我们可以决定的是:我要怎么度过活着的每个当下。
而且我能够决定在死去的前一刻,死去之前的那些时间中:
我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
我是快乐坦然的,还是充满恐惧和焦虑的;
我是毫无遗憾的,还是无尽悔恨的;
我是躺在床上无奈等死,还是在梦想的场景中安详闭眼······
是的,在想明白这些事情之后,我似乎更知道当下我要怎么活,我要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我要选择怎样的行动指南。
我开始早睡。
我开始养成了运动的习惯。
我开始积极与外界、与他人链接。
我开始践行自己的使命——积极分享、正面影响他人。
我开始努力让自己当下产生的每一个冲动都化为即时的行动,如果不能,也列入到行动清单里,找机会实践它。
我甚至还跟朋友聊起了安乐死,以及安乐死的利弊。
因为有时候也许再努力可能也避免不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是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
我和朋友都觉得,如果真有那样的情况,那还不如减少点痛苦,自主选择结束生命,保留最后的尊严。
但聊到最后,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现在想这些都是很多余的,因为再过几十年,说不定人们已经找到更好的方式安详赴死。
这句话化解了我对于死亡最后的焦虑。
是啊,何必着急去考虑这个问题呢,正常情况下,人生还长着呢,谁说得准那时候的世界会怎样、科技发展会怎样。
再说,如果人生中途有任何意外,那可能都失去了决定生死的权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