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十五章 废旧立新 惹怒士族

书名:三国之多福霸业 分类:玄幻 作者:抑郁王者 更新时间:2024-12-21 20:46:20

换源:
 

  第十五章废旧立新惹怒士族

何太后饮鸩自尽。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迅速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丁禅原飞龙寨五当家,负责在外经营酒店业和收集情报。他,已经将这一悲痛的消息传回了武安,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这是丁禅传回的消息,你看一下。”李晨神情严肃地将手中的传信递给了郭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郭嘉接过传信,目光在纸上快速扫过,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深思着什么。“你怎么看?”李晨忍不住追问。

“此计如此歹毒绝非董卓所想。”郭嘉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肯定和深邃的思考。“董卓虽然残暴,但他的智谋和手段并不足以策划出如此周密的阴谋。”

“接下来呢?”李晨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董卓接下来的打算和对策。

郭嘉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废旧立新。”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坚定的决心。管中窥豹,能知全貌,郭嘉的推理能力的确很强,他能够从复杂纷乱的局势中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没过几天,宫中传言,皇帝思母心切心忧过度,郁郁而亡。皇帝驾崩,皇帝因无子嗣,现其弟陈留王置办葬礼。

消息传回武安。

“郭县丞(郭嘉投效后李晨任命郭嘉为县丞,协助他处理政务。)猜得没错,正如你所言,陈留王已经登基。”李晨将手中的传信递给了郭嘉,眼神中带着一丝敬佩。

郭嘉接过信件,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字迹,眉头微微一挑,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幕。“接下来会如何?”李晨急切地追问,他渴望了解这场权力更迭背后的深远影响。

“朝堂震动,士族反董。”郭嘉缓缓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沉重。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皇位更替,而是整个国家权力结构的重新洗牌。

“再然后呢?”李晨追问道,他想要知道这场政治风暴的最终走向。

郭嘉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董卓寸步难行。士族和董卓集团开始勾心斗角。”他解释道,董卓虽然暂时掌握了朝政大权,但他的统治并不稳固。士族们,这些拥有深厚根基和广泛影响力的家族,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外来的军阀统治。他们将开始暗中联合,策划着如何削弱董卓的势力,甚至可能寻找机会推翻他的统治。

李晨听着郭嘉的分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波澜。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而他们所在的武安,也绝不可能置身事外。这场权力的博弈,将如何影响他们的命运,李晨心中充满了未知的期待和忧虑。

许多官员虽隐约感到事情必有隐情。但拱卫皇城的兵马都是董卓的,朝堂上董卓他执牛耳,再加武力加持,许多人只是敢怒不敢言。

有几位提出质疑的大臣都被斩杀。朝堂成董卓一言堂。

话说董卓在朝堂上执牛耳后,开始整合军队,他他先调他的西凉军驻扎京城周边,拱卫京城,然后把西园兵马全部打散分配到西凉军中,一顿操作猛如虎,现在就剩袁术的虎贲军了。

董卓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手腕,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的权势之大,几乎无人能及,连皇帝的命令都得经过他的首肯才能执行。董卓的野心和权力欲随着地位的提升而膨胀,他开始变得忘形,不再像以前那样谨慎行事。

董卓对朝中大臣的建议和劝谏置若罔闻,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是正确的,不容他人质疑。他的独断专行导致了朝政的混乱,许多有识之士因不满他的统治而选择离开或被他迫害。

对待年幼的皇帝,董卓更是毫无顾忌。他利用皇帝年幼、无法自主处理朝政,肆意妄为。董卓甚至在皇宫中夜夜笙歌,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公然在皇宫内奸淫嫔妃,行为放荡不羁。这些荒唐的举动严重破坏了皇宫的威严,也使得皇室的尊严荡然无存。

董卓的暴行不仅限于皇宫之内,他还纵容自己的军队在民间胡作非为,导致洛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士大夫们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满。他们对董卓的暴政感到无法容忍,一场旨在推翻董卓的大阴谋正在暗中酝酿。

一天,朝会刚刚结束,黄门令在为大臣们递上鞋子的时候,他悄声地对每位大臣说:“王司徒今晚设宴庆祝他的60大寿,诚邀各位大人赴宴。”每位大臣都点头表示接受邀请。然而,当轮到曹操时,黄门令却选择了沉默,没有向他透露任何信息。

曹操感到困惑和不悦,他质问黄门令:“黄门令,为何王司徒宴请诸位大臣却唯独不请我?难道是我曹操不够资格吗?”

黄门令只是低头为曹操穿鞋,没有回答,沉默中透露出一丝尴尬。

曹操回到家中,心中充满了被同事排挤的不满。他决定采取行动,夜闯王府,亲自去探个究竟。

夜幕降临,曹操来到王府门口,却发现府门紧闭。他心中疑惑:“不是说庆祝60大寿吗?为何府门紧闭,难道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鼓起勇气,向前敲门。

门内,诸位大臣正举杯相庆,高谈阔论。他们讨论着国家大事,对董卓的统治表示不满。然而,当他们听到曹操前来时,却破口大骂:“曹操那贼,日日到董卓府请安,甘愿成为董卓的鹰犬,这样的人岂可与我等共事?”

“我看未必,曹操志向远大,绝非甘心做这种人的走狗。既然人家是来庆贺祝寿的,那就请他进来,我们听听他有何高见。”王允道。

王府的大门缓缓打开,曹操被引入了宴会。

众人入座。

酒过几巡,菜过几道之后,王允将所有下人都支了出去。在场大臣们明白王允要开始说正事了。王允悲痛地表示:“汉室不幸,遭遇董卓这个奸贼,太后与弘农王惨遭毒手,如今陛下被董卓控制,王莽故事在前,老夫每日想到此景,真是痛苦万分。”说到动情处,王允更是痛哭流涕,有些大臣也深有感触,纷纷落泪。袁隗安慰王允道:“子师宽心,陛下自有天佑,定能转危为安。”王允则痛苦地说:“陛下每日处在董卓的掌控之下,不知何日能拨开乌云见明月啊!”王允所言皆是事实,大臣们也都伤感莫名。

曹操哈哈大笑:“满座大丈夫,尽做女儿态,在这里哭哭啼啼做什么,难道能哭死董卓不成!”

一人出来讽刺道:“原来是曹侍中曹大人啊,你不在董卓那里捧他的臭脚,来这里干什么?”曹操近来与董卓走得很近,因此让一些自认忠贞的大臣很是厌恶。曹操不以为意,站起来怒斥道:“一群平时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废物,如今社稷江山惨遭奸臣毒手,你们不去为国谋划出力,却在这里哭哭啼啼像个女人。董卓虽然残暴,但他也只是一个人,只要有敢死之士,就可以送他下地狱。操虽不才愿取董卓首级悬于洛阳城上。”

王允心中忧虑,担心曹操的狂言会引来董卓的爪牙,急忙喝止道:“孟德,你休得狂妄!你不过是一名侍中,有何德何能,竟敢口出狂言要杀董卓?来人,把他叉出去!”

曹操被几名壮汉粗鲁地推出门外,心中满是愤懑。正当他准备离去时,王允的官家已在门外等候。

“我来此是为了庆贺王允的寿宴,没想到王允竟如此无礼,将我叉出,你却在此等候,有何贵干?”曹操质问道。

“曹侍中请息怒。我家主人听闻曹侍中有能耐杀掉董卓,想必是胸有成竹,因此命我在此等候。”管家恭敬地回答。

管家随即引领曹操进入一间偏僻的房间。不多时,王允也匆匆进入房间。

“孟德,今日在堂上受委屈了。实在是因为堂上人多嘴杂,为了防止计划泄露,我只好出此下策,请孟德不要见怪。”王允解释道。

“无妨,我理解你的苦衷。”曹操淡然回应。

“那么,孟德你有何妙计可以清除董卓这个祸害?”王允急切地询问。

“欲杀贼先事贼。我已多日与董卓亲近,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只需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我便能一刀了结他的性命。”曹操沉着地回答。

“但孟德,你如何脱身呢?一旦行动,你将置身于极大的危险之中。”王允关切地问。

“大丈夫应当为了大义而赴死,岂能因个人安危而置之度外。”曹操坚定地说。

“孟德高义!”王允由衷地赞叹,并从怀中取出一把家传的七星宝刀,双手奉上给曹操。“此刀乃我家传之宝,今日献于孟德,助你一臂之力。”

曹操接过七星宝刀,感受到刀身的寒光与锋利,心中涌起一股壮志豪情。他将宝刀藏于怀中,向王允点头致谢,然后转身离去,踏上了为国除害的艰险之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