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激战刺客,太史慈救刘备!
书名:三国战神太史慈,杀敌变强成至高 分类:历史 作者:烟霞云水客 更新时间:2024-01-24 22:34:33
刘备的面庞上掠过惊讶:“何出此言?”
太史慈也不卖关子,直接回答:“我在来平原的路上,看见了想要刺杀你的杀手。”
刘备将信将疑:“是何人想杀我?”
太史慈道:“我也不知道。但请问一句,玄德公信我否?”
刘备二话不说,点了点头:“先生重义之名,播于四海,备安敢疑先生?”
太史慈心中一阵温暖。
刘备不过初次与自己见面,就敢将性命交在自己手中。
这,大概就是倾盖如故吧。
一个照面,太史慈固然确信了刘备是君子,刘备也同样相信太史慈绝非小人!
于是太史慈道:“我且躲在角落,待刺客到来,为玄德公除之!”
刘备应允:“我也想看看,究竟是董卓老贼的余孽,还是平原的豪强,这么想要我的命。”
于是太史慈在屏风后藏身,刘备则仍旧批阅一众竹简,满心都是社稷与黎民百姓。
没过多久,忽然又有一个声音传来:“门客夏侯博,见过玄德公!”
不是之前那低沉声音,更是谁?
刘备的声音也隔着屏风传入太史慈的耳中:“先生此来,不知有何要事要禀?”
那夏侯博开口,声带哽咽:“玄德公,我夏侯博身无长物,来你门下,一直是吃白食,但你却待我如手足兄弟……”
刘备的声音打断了夏侯博的哭泣:“先生说哪里话?黄巾之乱时,我以为剿灭了黄巾军,天下就能太平;董卓之乱时,我以为平定了董卓,天下就能太平。但现如今,董卓虽死,李傕、郭汜的凶恶,更甚董贼。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先生想听吗?”
夏侯博点了点头:“愿闻其详。”
刘备回答:“乱天下的,不是这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这不公的世道!要抗衡乱臣贼子,并不为难,但对于更改无道之世,却毫无作用。所以,备下定决心:要将仁义播撒于天下,来彻底终结这个乱世!”
太史慈作为未来的穿越者,几乎都要给刘备点一个大大的赞:“刘备虽然过于理想主义,但有这种心,在乱世之中,何尝不是一股清流?”
夏侯博沉默了许久,显然是为刘备的理想主义折服。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刘备愿意如此亲厚地对待什么功劳也没有的他。
这都是因为刘备的理想主义,是因为刘备终结乱世的决心,是因为刘备的仁德!
虽然太史慈没听到哽咽声,但刘备的提问告诉了太史慈夏侯博又哭了:“逸才(显然是夏侯博的字)不必流泪,希望你能不嫌备鄙陋,助备一臂之力!”
夏侯博带着哭腔断断续续道:“玄德公,你死之后,博会记得你。”
“你说什么?”刘备发绝不对,夏侯博的袖中,忽然飞出一道寒光!
无声无息,冷若冰霜。
恰如死亡这两个字本身。
但,这道寒光,却并没有停留在刘备身上,带来死亡。
而是突然发出一声“锵”的金铁相交之声,生生偏离了轨道,落在一旁的地面上。
太史慈手中小戟,也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曲线,直直将夏侯博的飞镖打落在地!
太史慈也气宇轩昂地走了出来,右手不住抡着小戟,对夏侯博开口:“有点良心,但不多!”
他这是第一次看清夏侯博的长相。
不同于他哭泣的行为,这夏侯博外貌,就和朴实的庄稼人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他丢在平原城外劳作的人群里,直接会淹没得无影无踪,再也分辨不出来。
夏侯博喝道:“你是谁?”
一边说,一边袖中寒光再闪,犹如闪电从乌云中探出头来,既光亮煌煌,又带着摧枯拉朽的伟力,与夏侯博朴实憨厚的庄稼人外表同时出现,违和感不是一般地高。
太史慈答:“太史慈!”
手中也不停歇,小戟几乎就是溅射而出,中宫直进,朝夏侯博刺去。
谁知夏侯博不避不让,到了太史慈面前时,忽然全身好似没了骨骼一般,瘫软在地上,生生避开了太史慈的这一刺。
太史慈何等武艺,见机得快,一击不中,也没留下空门,而是将小戟回斩,寒光如月,生生朝夏侯博的头顶斩下!
这也是戟这种武器的强悍之处。
既可当作枪直刺,也可当作刀横扫。
这夏侯博,若是还继续进击,难免被这一刀开瓢。
但夏侯博,居然好似和太史慈有仇一般,不避不让,用同归于尽的气势,朝太史慈的心脏撞去!
太史慈也有些出乎意料,他是没想到这夏侯博居然如此悍不畏死。
就连太史慈这等猛将,在这一击之下,也不得不后退三步,避开了夏侯博手中那凌厉的霹雳。
太史慈倒退之时,守中有攻,飞起一脚,就踢向夏侯博手腕。
若是踢得实了,夏侯博的腕骨非得被踢断不可,而断腕的夏侯博,一刺之下,至多让太史慈的脚留下点伤。
夏侯博仓促之间,不及变招,慌忙弃了匕首,倒纵出去,宛若一只白天失了方向的夜枭。
“呛啷!”
一声脆响,一泓秋水落在地上,显是难得一见的利器。
太史慈趁机将刚才为了击落暗器而投出的小戟捡起,双戟既到手,太史慈已经没有空门,攻如雷霆震怒,守如江海凝辉,登时逼得夏侯博不住后退。
但夏侯博的身法,也当真了得,太史慈虽然以双戟对赤手,虽然占据绝对上风,但夏侯博蹿跳腾挪,竟生生在双戟的一道道寒光中保全性命。一时之间,太史慈也奈何不得这灵敏的刺客。
太史慈却不急,现在的夏侯博,无论如何无法翻盘。
而太史慈攻势甚紧,夏侯博就算想逃,也没有机会。
延续一下落败的时间,又能如何呢?
到底还是化成杀神值罢了。
比体力,太史慈单凭心脏被强化过,就不可能输给这夏侯博!
绵密的戟光,如同平地惊雷,生生炸开,织成一道越收越紧的网。
夏侯博的落败,已经注定。
只是,可能还需要很久。
那又如何?
太史慈等得起!
忽听刘备开口:“义士可曾读过《易经》?”
《易经》虽然在道家也是举足轻重的,但在儒家,同样是六经之一,东汉有点出身的,不说一定精研,读过是肯定的。
太史慈手上不停,口中回答:“读过,为何发问?”
刘备不假思索:“右手刺革位,再刺无妄位,左手刺未济位!”
太史慈立刻明白:“原来刘备是和那《天龙八部》的王语嫣一样,用周易方位告诉我攻击位置!”
他也不管刘备眼光是否正确,就按这三个方位刺去。
毕竟,就算刺不中又如何?
反正夏侯博也跑不掉!
但这三戟下来,神奇的变化陡然出现。
毫无征兆,空中直直抛出一道血雾。
夏侯博的身影,仿佛被岁月定格,在时间长河中凝固了一般。
之前还进退如神,现在已经不动如山。
却是被太史慈的双戟,一中右肩,一中左腹,都齐齐钉住,以至于动弹不得。
刘备的指点,果然奏效!
太史慈猛然想起:“这个刘备,是剑术五大名家之一!”
后世有人对剑术流派加以总结:“卞庄之纷绞法、王越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
卞庄,就是“卞庄刺虎”这一成语的主角。
马明王,是明朝名将马芳。
王越、马超,更是如雷贯耳。
刘备与这四人齐名,剑术造诣之高,显然也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之所以刘备在三国,只能算二流武将,是因为招式只是衡量武艺的一部分,刘备的力量、速度,相比顶级武将,都实在不行;
同时,剑术这玩意儿步战固然很强,马战的作用,就很一般了。
但至少单论招式,三国胜过刘备的,就没有几个!
所以刘备居然能在太史慈对阵夏侯博这种高端局中开口,而且奏效。
太史慈暗暗称奇,心想:“刘备的面板,有顾应法,也不能完全发挥。我若跟他学会了这神技,步战能力无疑也会更上一层楼。”
夏侯博没有被刺中要害,嘴角,居然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多谢太史义士……”
被刺穿的他,居然向太史慈开口道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